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2009CD022)

作品数:9 被引量:188H指数:7
相关作者:赵筱青和春兰易琦杨红辉盛芝露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大学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土壤
  • 3篇桉树
  • 2篇引种区
  • 2篇生态
  • 2篇土壤含水量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尾叶桉
  • 2篇含水量
  • 1篇单因子污染指...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滇西南
  • 1篇形态分析
  • 1篇引种
  • 1篇中国流域
  • 1篇中国生态
  • 1篇容重
  • 1篇生态安全

机构

  • 9篇云南大学
  • 2篇云南国土资源...

作者

  • 9篇赵筱青
  • 4篇和春兰
  • 2篇易琦
  • 2篇杨红辉
  • 2篇盛芝露
  • 1篇饶辉
  • 1篇李丽娇
  • 1篇许新惠
  • 1篇谈树成
  • 1篇丁宁
  • 1篇李佩泽

传媒

  • 3篇云南地理环境...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球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沘江流域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原因剖析被引量:15
2012年
以沘江流域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采样测试分析,运用单因子评价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相对污染指数法,分析了沘江流域农田土壤重金属As、Cd、Pb和Zn的污染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按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Ⅱ),沘江流域农田土壤中Cd大范围严重超标,其次是Pb和Zn,而As没有超标;土壤单因子污染指数Cd>Zn>Pb>As,农田土壤广泛受到重金属Cd的极重污染,大部分农田土壤受Zn重污染,Pb中度污染且集中在矿区2号段,而As仅对2号段少部分农田土壤有中度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显示,农田土壤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达到重污染等级;相对污染指数显示,农田土壤As、Cd、Pb和Zn相对污染指数均超标,超标率Pb>Zn>Cd>As,说明兰坪铅锌矿的开发对土壤污染影响最大的是Pb和Zn。沘江流域农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不仅由金顶铅锌矿开发所造成,而且与其高背景值也有关系。沘江上游到下游沿岸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变化显著。矿区上游土壤的重金属单因子污染和综合污染均最低,离矿区最近的土壤污染最高,离矿区稍有一定距离的土壤污染迅速下降,中游的4号段污染有一定升高,到5号段云龙县城附近污染又逐渐上升,但上升幅度较小。沘江流域农田As、Cd、Pb和Zn污染之间的相关性显著,同源的概率非常大,存在4种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危险。
赵筱青杨红辉易琦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
云南沘江流域农田土壤重金属Pb、Zn、Cd、As的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28
2012年
以流经中国铅锌矿储量最大的兰坪金顶铅锌矿区的澜沧江支流——沘江周围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采样、室内实验测定和统计分析等方法,测定分析了土壤中Pb、Zn、Cd、As的含量及其化学形态分布,以探讨矿产开发对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沘江流域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蓄积量大,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Ⅱ级)衡量,Pb、Zn、Cd、As含量超标率分别为66.667%、91.667%、100%、16.667%,污染程度为Cd﹥Zn﹥Pb﹥As;(2)土壤中Pb和Cd的化学形态均以水溶态为主,活性大,迁移能力强,水溶态元素能够直接进入生态链,通过植物吸收进入食物链将给人类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而Zn和As化学形态分别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为主,这两种形态在一般环境条件下较稳定,迁移能力弱;Pb和Cd的环境有效态(水溶态、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腐殖酸结合态之和)含量较高,如果发生酸雨或酸性矿山废水的排出,它们的环境有效态会大量增加,对流域具有潜在的危害;(3)土壤中Pb、Zn、Cd、As含量分布和化学形态分布,整体上均为随着与矿区的距离增大而降低的趋势,分布曲线分为单峰状、双峰状两类。另外,Cd、Pb、Zn的化学形态分布与总量分布趋势基本一致,As的腐殖酸结合态、残渣态与总量分布一致。
赵筱青李丽娇杨红辉谈树成
关键词:铅锌矿重金属形态分析
外来树种桉树引种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被引量:34
2013年
以大面积桉树引种区云南省澜沧县为研究区,以自然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的整体保护为目标,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开展了桉树引种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GIS技术和"成本距离加权"制图分析工具,将生物和景观等综合因素融入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把"源"扩展的生态过程与景观格局结合起来,应用于桉树引种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中是可行的。(2)选择次生常绿阔林为保护"源",地表覆盖类型、海拔、坡度、土壤质地和公路等为阻力因子,建立最小累计阻力面,识别了廊道、辐射道和战略点等生态安全格局组分;用最小累积阻力阈值划分了生态缓冲区、生态过渡区、生态边缘区、农业耕作区和居民生活区等生态功能区,并界定桉树禁止种植区和桉树可种植区,最终组合成两个方案的中级和高级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方案一,中级和高级安全水平的桉树可种植区面积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33.48%和19.27%。方案二,中级和高级安全水平的桉树可种植区面积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28.37%和15.17%。(3)从"源"的扩展效果、保护广度、管理成本、难易程度及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等方面评价,认为方案二的中级安全水平格局能够相对满足澜沧县对生态、经济发展的要求。研究结果为制定研究区生态安全策略提供参考。
赵筱青和春兰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
中国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进展被引量:33
2010年
生态安全评价研究是可持续发展、地理学、生态学及资源与环境科学等的热点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归纳法,阐述了生态安全与相关概念的关系,概括总结了中国目前常用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分级标准,提出了生态安全评价的工作流程。根据生态安全评价的研究进展,确定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利用3S空间技术,结合景观生态学、地理学等基础理论,逐步统一和完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的分级标准,在对模型可信度与准确度评价的基础上,重视动态的评价、模拟及预警研究。
和春兰饶辉赵筱青
关键词:生态安全生态安全评价
生态补偿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2年
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消耗不断加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补偿成为改善环境的重要途径。采用文献回顾法、归纳法对国内外生态补偿的定义和理论依据、补偿原则、补偿主体客体、补偿途径、补偿标准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得出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重心由宏观讨论转向微观研究,生态补偿标准测算侧重外部效益的定量核算,生态补偿途径由政府主导向市场化转变。并提出中国可借鉴的方面,即对生态补偿的概念进行科学界定,加强对征收标准的研究,建立多种资金收集渠道并有效配置资金,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相关法律制度。同时从生态补偿标准、资金配置、补偿项目等方面做出展望。
盛芝露赵筱青段晓桢
关键词:生态补偿
大面积桉树引种区土壤水分及水源涵养性能研究被引量:31
2012年
为揭示亚热带山地大面积引种尾叶桉类林对土壤水分及水源涵养性能的影响,对研究区尾叶桉类林、次生常绿阔叶林、思茅松林3种林地类型的土壤贮水能力与水源涵养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桉树林取代次生常绿阔叶林和思茅松林后,土壤含水量分别下降了10.98%和9.55%,对土壤水分的消耗增加;(2)土壤毛管持水量表现为次生常绿阔叶林(A2)>以次生常绿阔叶林为背景的桉树林(A1)>思茅松林(B2)>以思茅松林为背景的桉树林(B1),桉树林取代次生常绿阔叶林和思茅松林后,土壤毛管持水量分别下降了20.62%和5.33%,土壤保水持水能力下降,但桉树林与思茅松林的土壤持水能力差异不大;(3)土壤毛管蓄水量和非毛管蓄水量分别表现为:A2>B2>B1>A1和A1>A2>B1>B2,桉树林取代次生常绿阔叶林和思茅松林后,土壤平均毛管蓄水量分别下降了11.96%和4.09%,平均非毛管蓄水量却分别增加了7.07%和2.66%,土壤保持水土的能力变差,但调蓄能力增强;(4)土壤有效涵蓄量表现为:A2>A1>B1>B2,桉树林取代次生常绿阔叶林后,土壤有效涵蓄量下降了25.05%,蓄水性能降低。桉树林取代思茅松林后,土壤有效涵蓄量上升了1.74%,蓄水性能有所提高。
赵筱青和春兰易琦
关键词:林地类型土壤含水量持水性
云南山地尾叶桉类林引种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被引量:22
2012年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澜沧县尾叶桉类林(Eucalyptus uraphylla spp.)、次生常绿阔叶林、思茅松林(Pinus kesiya)3种林型土壤物理性质进行研究,以揭示云南山地大面积引种尾叶桉类林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尾叶桉类林取代次生常绿阔叶林和思茅松林后,土壤含水量分别下降了10.98%和9.55%,对土壤水分的消耗增加;土壤容重分别增加了10.14%和3.31%,土壤紧实度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分别下降了6.77%、3.15%和11.96%、4.09%,桉树(Eucalyptus)土壤吸持水分能力降低,保水性能变差。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分别上升了7.07%和2.66%,土壤接纳降雨量、减少地表径流量的能力提高,但是桉树林表层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却小于次生常绿阔叶林和思茅松林,涵养水源、消洪能力较弱;(2)尾叶桉类林的引种使土壤物理性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变化大小与桉树引种前原用地类型关系很大。在第一轮伐期内,桉树林地土壤总孔隙度在50%左右,土壤松紧程度处于较适宜范围。以次生常绿阔叶林为原用地类型的桉树林地,土壤非毛管孔隙占总孔隙度的比例均在20%~40%,土壤通气性和持水性较好。而以思茅松林为原用地类型的桉树林地土壤非毛管孔隙占总孔隙度的比例均小于20%,土壤通气性和持水性相对较差。
赵筱青和春兰许新惠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
中国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1年
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流域生态环境规划和管理的依据,是协调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归纳分析法等方法,阐述了生态系统健康与相关概念的关系,以流域研究单元为例,系统总结并对比分析了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内容、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提出了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流程,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做出展望,在深入探究相关概念基础上,利用3S空间技术建立统一完善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建立动态长期生态系统健康监测数据库。
盛芝露赵筱青李佩泽
关键词: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滇西南不同林龄桉树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分析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揭示尾叶桉类林土壤理化性质随树龄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尾叶桉类林引种区澜沧县为例,对第一轮伐期内两个林龄阶段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在土壤物理性质方面,随着林龄的增长,土壤容重呈上升趋势,土壤结构变差;土壤自然含水量上升,土壤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下降,毛管孔隙度上升。对土壤化学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pH值略降低,土壤酸性增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下降;由于种植前期施肥的影响及尾叶桉类林对钙镁的消耗小,土壤交换性镁和交换性钙含量呈上升趋势。上述结果显示随着种植林龄的增加,尾叶桉人工林可以增强土壤吸水持水能力,促进植被的生长,但土壤通气透水能力下降,土壤肥力下降,土壤酸性增强。[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在尾叶桉引种与管理中,要尽可能地保存林地枯枝落叶,维持桉树人工林养分的正常循环,使枯落物养分返还土壤。这为桉树人工林经营管理、减少环境负面效应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赵筱青丁宁闫平
关键词: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