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275127)

作品数:15 被引量:29H指数:3
相关作者:汪庆祥高飞林海彬王庆华丁应涛更多>>
相关机构:闽南师范大学漳州师范学院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理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5篇电化学
  • 5篇感器
  • 5篇传感
  • 5篇传感器
  • 4篇电化学传感
  • 4篇电化学传感器
  • 4篇配合物
  • 4篇化学传感器
  • 3篇纳米
  • 3篇DNA传感器
  • 2篇三聚氰胺
  • 2篇碳纳米管
  • 2篇氰胺
  • 2篇钴配合物
  • 2篇相互作用
  • 2篇离子
  • 2篇纳米管
  • 2篇复合材料
  • 2篇
  • 2篇DNA结合

机构

  • 9篇闽南师范大学
  • 4篇漳州师范学院
  • 1篇漳州职业技术...
  • 1篇厦门大学
  • 1篇新南威尔士大...

作者

  • 12篇汪庆祥
  • 3篇王庆华
  • 3篇丁应涛
  • 3篇余章龙
  • 3篇林海彬
  • 3篇高飞
  • 3篇高凤
  • 2篇廖晓磊
  • 2篇王立衡
  • 2篇郑德论
  • 2篇张旋
  • 2篇高彩
  • 1篇陈国良
  • 1篇蔡细丽
  • 1篇周朝晖
  • 1篇郑成凤
  • 1篇张婷
  • 1篇邱玮玮
  • 1篇陈景东
  • 1篇李拂晓

传媒

  • 1篇分析化学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化学试剂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光学学报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Chines...
  • 1篇漳州师范学院...
  • 1篇Chines...
  • 1篇中国科学:化...
  • 1篇闽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4
  • 4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热腐蚀时间对铁钝化多孔硅表面形貌和光致发光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水热腐蚀法制备了4个腐蚀时间不同的铁钝化多孔硅样品,铁钝化多孔硅样品表面呈海绵结构,随着腐蚀时间增加,样品表面的平整度下降,腐蚀孔尺寸差别有增大的趋势。在250nm光激发下,样品发光峰位于620nm附近,半峰全宽约130nm。腐蚀时间从10min增加到40min,4个样品的发光峰并未出现定向的红移或蓝移。结合样品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的结果,铁钝化多孔硅的光致发光行为可归因于量子限制-发光中心作用,相应的辐射复合发光中心为非桥氧空穴。
陈景东张婷汪庆祥
关键词:光电子学多孔硅光致发光
近球状钼酸镍/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赝电容性能被引量:2
2018年
以硝酸镍、钼酸钠和多壁碳纳米管为原料,通过水热反应法制备了钼酸镍/多壁碳纳米管(NiMoO_4/MWCNTs)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和X射线衍射对材料组成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WCNTs很好地包覆在球状NiMoO_4外表面,且各元素均匀地分布在材料中。循环伏安和电化学阻抗实验证实MWCNTs显著增强了NiMoO_4的氧化还原信号和电荷转移动力学特性。电容测试实验进一步表明,复合材料较NiMoO_4单一材料具有更高的比电容、倍率特性及循环稳定性,且当MWCNT含量为40 mg时,所得产物(NiMoO_4/MWCNTs-40)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电流密度为2 A/g时,NiMoO_4/MWCNTs-40复合材料的比电容高达1071 F/g;当电流密度增大到10 A/g时,比电容仍能保持原来的66.10%。在10 A/g的电流密度下,经过2500次循环充放电后,NiMoO_4/MWCNTs-40复合材料的比电容保持率高达95.85%,表明该材料具有出色的循环稳定性。
刘甜甜王庆华刘希莉高凤汪庆祥
关键词: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超级电容器
基于石墨烯和蒽醌-2-磺酸钠的Pb^(2+)核酸适体电化学传感器被引量:4
2014年
构建了一种基于石墨烯(GR)-蒽醌化合物(AQMS)在核酸适体表面层层组装的Pb2+电化学传感器。将修饰有巯基的Pb2+核酸适体(apt)固定在金电极表面,然后利用GR与apt碱基之间的π-π作用,将GR吸附在apt修饰电极表面,并用于电活性分子AQMS的组装和电化学信号的放大。当目标分析物(Pb2+)存在时,Pb2+诱导apt转变为稳定的G-四联体结构,使得GR连同信号分子AQMS从电极表面脱落,电化学信号降低,从而实现对Pb2+的监测。结果表明,传感器对Pb2+具有很好的特异识别性,且Pb2+浓度在5.0×10!10~5.0×10!8mol/L的范围内,AQMS的峰电流变化值(ΔIpa)与Pb2+浓度对数(lgCPb2+)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根据3σ,计算得检出限达到6.0×10!11mol/L。
高彩杭乐廖晓磊高飞汪庆祥
关键词:铅离子石墨烯
基于分子信标末端现场标记三聚氰胺-Cu^(2+)电活性分子的高灵敏电化学传感器被引量:2
2014年
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分子信标自由末端现场标记电活性信号分子的新型DNA传感器.首先将3′修饰巯基的分子信标通过Au–S键自组装到金电极表面,然后在修饰有羧基的5′自由末端通过共价偶合和配位作用依次组装上三聚氰胺(Mel)和铜离子(Cu2+),得到以Mel-Cu2+配合物为电活性信号源的分子信标.该方法简单实现了电活性分子信标的标记、分离和纯化.以[Fe(CN)6]3-/4-为电化学探针,采用循环伏安和电化学阻抗法对层层自组装过程进行了表征.杂交实验表明,Mel-Cu2+信号源所对应的峰电流强度随着杂交液浓度的增大逐渐降低,且氧化峰电流与互补序列浓度对数在1.0×10-15~1.0×10-9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根据3σ计算得到检测限为2.4×10-16 mol/L.另外,由于分子信标特殊的茎环结构特征和Mel-Cu2+信号源稳定的无机配位组成,传感器显示了很高的特异性、再生性和稳定性.
廖晓磊张旋杭乐高凤高飞汪庆祥
以对苯二甲酸为手臂连接剂的大肠杆菌DNA传感器被引量:3
2013年
将空心球状CdS超声分散于聚乙烯醇(PVA)溶液中,得到均匀的CdS-PVA复合材料分散液.取适量分散液滴涂于玻碳电极表面,晾干得到CdS-PVA修饰电极.以对苯二甲酸为手臂连接剂,在CdS-PVA膜上共价固定大肠杆菌特定寡聚核苷酸序列,构建了一种新型的DNA传感器.采用电化学阻抗法考察了该传感器的分析性能,结果表明该传感器能有效区分互补序列、单碱基错配序列、三碱基错配序列和完全错配序列,可在1.0×10-12~1.0×10-7mol/L范围内对大肠杆菌目标序列进行定量分析,检出限为1.3×10-13mol/L.将该传感器应用于大肠杆菌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王立衡高凤蒋淑恋丁应涛郑德论黄立漳汪庆祥
关键词:DNA生物传感器聚乙烯醇
乳酸-钴(Ⅱ)-1,10-菲啰啉三元配合物与DNA结合的光谱与电化学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以1,10-菲啰啉(phen)和乳酸为配体合成了三元钴配合物[Co(phen)(la)_2]。采用紫外光谱、循环伏安法、计时库仑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等考察了其与鲱鱼精天然DNA的相互作用。紫外光谱实验显示,在[Co(phen)(la)_2]中加入DNA后,配合物在270 nm处的紫外特征吸收峰出现明显的减色效应,并伴随红移,表明[Co(phen)(la)_2]可通过其phen配体插入DNA中相邻碱基对。循环伏安法和计时库仑法进一步表明,与DNA结合后,复合物在水溶液中扩散系数降低,从而导致电化学信号减弱。微分脉冲伏安实验显示,[Co(phen)(la)_2]氧化峰电流与DNA浓度在2.66×10^(-5)~1.34×10^(-4)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表明[Co(phen)(la)_2]可作为一种潜在的DNA检测探针。
邱玮玮王庆华林海彬汪庆祥
关键词:钴配合物
基于单壁碳纳米管-十二醛复合材料的DNA电化学传感器被引量:3
2013年
将单壁碳纳米管(SWNTs)和十二醛(DA)混合超声分散,得到均匀、稳定的无机-有机纳米复合材料(SWNTs-DA)。将其滴涂在玻碳电极表面晾干得到复合材料修饰电极(SWNTs-DA/GCE),再通过胺醛缩合反应将末端修饰氨基的单链DNA探针共价固定在SWNTs-DA/GCE表面,构建了一种新型的DNA电化学传感器。以[Fe(CN)6]3-/4-为电活性探针,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法对传感器的层层组装过程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MB)作为杂交指示剂,考察了传感器分析性能。实验结果表明,MB在传感器上的峰电流值(Ip)与互补序列浓度对数值(lgcS2)在1.0×10-15~1.0×10-10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根据3倍信噪比(S/N=3),计算得检出限为2.0×10-16mol/L。选择性实验表明该传感器能对互补序列、三碱基错配序列和非互补序列进行很好的识别。
李拂晓蔡细丽郑成凤王霞高飞汪庆祥
关键词:单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亚甲基蓝DNA传感器
基于DNA构象折叠的三聚氰胺电化学传感器被引量:1
2018年
利用胸腺嘧啶(T)能与三聚氰胺(Mel)特异性结合成T-Mel-T结构的原理,构建了基于富T碱基寡聚核苷酸(TRO)为识别探针的三聚氰胺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CV)、电化学阻抗谱法(EIS)和原子力显微技术(AFM)对传感器的构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el能有效诱导富T碱基核苷酸序列(TRO)折叠成发夹结构,从而改变电极表面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采用电化学阻抗谱对固定探针浓度及三聚氰胺作用时间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传感器的阻抗变化值ΔR_(ct)与三聚氰胺的浓度对数值logC_(Mel)在10.0 pM到1.0μM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根据3倍信噪比原则,计算得传感器对Mel检测限为1.2 pM.由于T-Mel-T的特异性结构,传感器在氨水、半胱氨酸、尿素、L-苯丙氨酸、牛血清白蛋白、葡萄糖、氯化钠等干扰物质存在时呈现很好的选择性,并可用于实际牛奶样品中Mel的检测,回收率为96.4%~104.4%.
张韬顺陈国良高凤汪庆祥
关键词:三聚氰胺电化学阻抗谱电化学传感器
Synthesis of core-shell structured Au@Bi2S3 nanorod and its application as DNA immobilization matrix for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 construction被引量:2
2020年
The core-shell structured Au@Bi2S3 nanorods have been prepared through direct in-situ growth of Bi2S3 at the surface of pre-synthesized gold nanorods.The product was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Then the obtained Au@Bi2S3 nanorods were coated onto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to act as a scaffold for fabrication of electrochemical DNA biosensor on the basis of the coordination of-NH2 modified on 5’-end of probe DNA and Au@Bi2S3.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assays demonstrate that the Au@Bi2S3 nanorods behave as an excellent electronic transport channel to promote the electron transfer kinetics and increase the effective surface area by their nanosize effect.The hybridization experiments reveal that the Au@Bi2S3 matrix-based DNA biosensor is capable of recognizing complementary DNA over a wide concentration ranging from 10 fmol/L to 1 nmol/L.The limit of detection was estimated to be 2 fmol/L(S/N=3).The biosensor also presents remarkable selectivity to distinguish fully complementa ry sequences from basemismatched and non-complementary ones,showing great promising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Feng GaoJuan SongBin ZhangHidekazu TanakaFei GaoWeiwei QiuQingxiang Wang
邻菲罗啉-铜(II)-水杨酰胺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及分析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循环伏安法和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一种水杨酰胺多吡啶铜配合物[Cu(phen)(sa)](phen=1,10-邻菲罗啉,sa=水杨酰胺)与DNA的相互作用。紫外光谱法显示DNA的加入能引起配合物特征吸收峰的减色效应,表明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循环伏安实验表明配合物在玻碳电极上呈现一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加入DNA后,配合物的峰电流减小,峰电位正移,表明二者可能通过嵌插方式发生作用。微分脉冲伏安法进一步表明[Cu(phen)(sa)]作为电化学探针,能在1.3×10-5~6.7×10-5moL/L DNA浓度范围内对DNA进行定量检测。将该铜配合物作为杂交指示剂应用于DNA传感器中对花椰菜花叶病毒的35S启动子基因(CaMV35S)相关DNA片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传感器对互补序列和非互补序列具有很好的识别能力。
丁应涛王立衡余章龙张旋汪庆祥
关键词:1,10-邻菲罗啉铜配合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