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1021)

作品数:11 被引量:57H指数:4
相关作者:褚成静董树平杨敏黄紫程林雪红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医科大学广东医学院广东理工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6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0篇自杀
  • 5篇自杀未遂
  • 3篇受体
  • 3篇内表型
  • 3篇基因
  • 3篇表型
  • 2篇大学生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肾上腺
  • 2篇肾上腺轴
  • 2篇受体基因
  • 2篇糖皮质
  • 2篇糖皮质激素
  • 2篇糖皮质激素受...
  • 2篇糖皮质激素受...
  • 2篇皮质
  • 2篇皮质激素
  • 2篇丘脑
  • 2篇自杀未遂者

机构

  • 7篇广东医科大学
  • 4篇广东医学院
  • 3篇广东理工职业...
  • 3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开滦精神卫生...

作者

  • 4篇褚成静
  • 3篇董树平
  • 2篇杨敏
  • 1篇于振剑
  • 1篇潘艳云
  • 1篇林雪红
  • 1篇黄紫程

传媒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陆军军医大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杀未遂者及其一级亲属冲动特质与认知功能的比较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背景自杀是一种自主的、以死亡为目的的复杂行为障碍。近年来认知功能被逐渐作为评估与识别自杀风险的关键靶点,介于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内表型为探究自杀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冲动特质和特定的认知功能与自杀未遂密切相关,但是否可作为内表型有待进一步验证。目的探讨自杀未遂者及其一级亲属冲动特质及认知功能的特点,为自杀行为的内表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2017年因自杀就诊于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理科或开滦精神卫生中心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自杀未遂者47例为自杀未遂组,同期选取自杀未遂组一级亲属47例为亲属组,选取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开滦精神卫生中心健康体检者55例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采用中文版Barratt冲动量表第二版(BIS-Ⅱ)评估其冲动特质,韦氏记忆测验中的逻辑记忆测验评估其即时记忆与延迟记忆(记忆功能),记录研究对象Stroop实验错误数、完成各项任务所需时间(注意抑制功能)。结果亲属组注意力冲动、运动冲动维度得分和中文版BIS-Ⅱ总分高于对照组,即时记忆、延迟记忆得分和错误数低于对照组,黑色念字、矛盾念字、字义干扰唱色、无关词唱色、纯色唱色、矛盾唱色所需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自杀未遂组注意力冲动、运动冲动、无计划冲动维度得分和中文版BIS-Ⅱ总分及错误数高于对照组,即时记忆、延迟记忆得分低于对照组,黑色念字、矛盾念字、字义干扰唱色、无关词唱色、纯色唱色、矛盾唱色所需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自杀未遂组运动冲动维度得分、中文版BIS-Ⅱ总分与即时记忆、延迟记忆得分呈负相关,与纯色唱色、矛盾唱色所需时间呈正相关(P<0.05);自杀未遂组无计划冲动维度得分与即时记忆、延迟记忆得分呈负相关,与矛盾念字、矛盾唱色所需时间呈正相关
张琳娜黄缤慧褚成静于振剑
关键词:自杀未遂冲动控制障碍冲动行为内表型
大学生自伤行为家庭因素应对方式与自杀意念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9
2012年
自杀行为是危害健康的社会公共问题,也是大学生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自杀意念是自杀潜在的危险因素。因此,对自杀意念的干预是预防自杀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学生自杀率显著高于同龄的非大学生人口,而家庭环境因素、抑郁情绪等均与自杀意念相关。该研究拟在了解高校大学生自杀意念流行现况的基础上,探讨曾经的自杀、
褚成静董树平杨敏黄紫程林雪红
关键词:自杀家庭意念
自杀未遂者的Stroop任务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自杀未遂者在经典Stroop任务中的效应特点。方法 20例有自杀行为者和20例正常人进行Stroop任务测试,并记录反应时间、错误数。结果除任务2(矛盾念字)之外,自杀未遂者完成Stroop任务中其余指标的反应时间及错误数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或0.01)。自杀未遂者性别与任务4(纯色唱色)、5(无关词唱色)、6(字义干扰词唱色)的反应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462、0.468和0.446,P<0.05),而年龄与任务1(黑色念字)、4(纯色唱色)的反应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3与0.532,P<0.05)。结论自杀未遂者完成Stroop任务的反应时间较长、错误较多,测试结果与性别、年龄相关。
冯小键褚成静
关键词:自杀未遂STROOP任务
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NR3C1 rs10052957位点与环境交互作用增加自杀风险
2023年
目的探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相关基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II(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 2,CRHR2)、FK506结合蛋白(FK506 binding protein 5,FKBP5)及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glucocorticoid receptor gene,NR3C1)多态性和环境交互作用与自杀未遂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自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选取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精神心理科、东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以及新疆奎屯市伊犁州奎屯医院医院精神卫生科门诊因自杀未遂就诊的抑郁症患者66例(病例组),年龄(32.2±16.7)岁,其中男性30名,女性36名,同期自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选取49名无亲缘关系的健康者(对照组),年龄(32.7±11.0)岁,男性23名,女性26名。采用Snapshot技术对目的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进行分型。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 scale,LES)评估过去1年的生活压力。特里尔社会应激试验(trier social stress test,TSST)评估HPA轴的反应性。使用多因子降维法(multifactor dimensionality reduction,MDR)软件分析基因、生活事件及HPA轴反应性的交互作用。结果病例组LES总分[(30.47±27.22)分]高于对照组[(7.80±10.14)分,P<0.001]。病例组HPA轴反应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NR3C1基因的多态性位点rs9324924、rs10052957,FKBP5基因的多态性位点rs3800373、rs9296158,CRHR2基因多态性位点rs3779250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DR分析结果显示,最佳交互模型为NR3C1基因rs10052957位点、HPA轴反应性、生活事件形成的三阶模型,检验样本准确度最高为0.8837,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8)。结论NR3C1基因rs10052957位点-HPA轴反应性-生活事件交互作用增加了自杀行为的风险。
周艳华陆奕彬瞿铭黄缤慧张琳娜邱小英褚成静
关键词:自杀未遂
自杀的病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2年
自杀问题及其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到目前为止,自杀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自杀与生物遗传学、生物化学、社会心理因素的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综述了近10年来自杀的生物遗传学、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自杀未来研究的努力方向。
李春秀刘涛徐晶边亚栋毛晓东褚成静
关键词:自杀生物遗传学内表型社会心理学
自杀行为内表型及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7年
自杀(suicide)是指患者出现自愿、主动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道,全球估计每年有超过80万人自杀死亡,而且实际上这个数据很可能被低估[1]。我国自杀率约为22.2/10万,自杀未遂率约为自杀成功者的10倍以上[2]。因此,了解自杀行为的内表型,将对自杀行为基因的机制探讨和预防自杀至关重要。
黄缤慧褚成静
关键词:自杀自杀行为内表型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相关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对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行为的交互作用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相关基因SKA2、AVPR1B、CRHR2基因位点的多态性与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行为的关联性及基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方法选取自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因自杀就诊的抑郁症患者61例(病例组),同期选取与病例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匹配人员57例(对照组)。使用Snapshot分型技术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基因型检验,采用Barratt冲动量表(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BIS-Ⅱ)、生活事件量表(life event scale,LES)分别评估个体的冲动特质及其过去1年的精神压力。使用SPSS 22.0软件,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应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进行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自杀未遂组BIS-Ⅱ总分和LES总分[分别为(65.05±11.14)分,(34.16±27.23)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3.30±9.07)分,(11.67±12.6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SKA2和CRHR2基因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VPR1B基因rs28373064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63,4.279,均P<0.05),经Bonferroni校正后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MDR中最优交互模型为AVPR1B基因rs28373064位点与冲动特质、生活事件构建的三阶模型,检验样本准确度最高0.789,模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多个遗传模式中,AVPR1B基因rs28373064位点与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行为存在关联[显性模式:A/G-G/G(OR=0.38,95%CI=0.16~0.88,P=0.021);超显性模式:A/G(OR=0.36,95%CI=0.15~0.87,P=0.019);累加模式:A/A、A/G及G/G(OR=0.44,95%CI=0.20~0.96,P=0.034)]。结论AVPR1B基因rs28373064多态性与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未遂行为相关,该位点AA基因型携带者在生活事件及冲动特质的影响下更容易发生自杀行为。
邱小英瞿铭张琳娜褚成静
关键词:抑郁症自杀未遂基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自杀未遂患者外周血NR3C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压力性生活事件的交互作用
2023年
目的 探讨自杀未遂患者外周血糖皮质激素受体(NR3C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压力性生活事件的交互作用。方法 选择64例因自杀未遂就诊的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同期身体心理健康者49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用生活事件量表(LES)评估生活压力,用Snapshot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基因型分型,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分析基因和压力性生活事件的交互作用。结果 两组家庭关系、文化程度、LE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R3C1基因5个SNP位点rs9324924、rs10052957、rs41423247、rs6191、rs6196的基因型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均>0.05);NR3C1基因SNP位点rs10052957、rs41423247、rs6191、rs6196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型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s9324924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Bonferroni法校正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s9324924位点SNP与自杀未遂存在关联,在隐性模型下,rs9324924位点的T/T基因型可以降低自杀行为易感性(OR=0.19,95%CI:0.04~0.87,P<0.05)。结果显示二阶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R3C1基因rs9324924位点与压力性生活事件的二阶模型是预测自杀风险的最佳模型(P<0.05),交叉验证一致性为10/10,检验样本准确率最高0.646 0。在高生活压力下,携带GG和GT基因型的个体发生自杀行为的风险高于TT基因型携带者,提示NR3C1基因rs9324924位点的G基因型与高生活压力的交互作用会增加自杀风险。结论 外周血NR3C1基因rs9324924位点与自杀未遂行为有关,该位点G等位基因携带者可以通过影响个体对压力性生活事件的敏感性增加自杀行为发生风险。
周艳华陆奕彬瞿铭黄缤慧张琳娜褚成静
关键词:自杀未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压力性生活事件
家庭环境和应对方式对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因素及应对方式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某城市3所高校不同年级585名学生进行自杀意念、自伤行为、抑郁自评量表以及家庭环境和简明应对方式调查。结果被调查者中有过自杀意念的占20.9%,5.7%有过≥1次自杀行为;11.6%的大学生有过自伤行为;自杀意念组的女生比例明显高于男生,曾经有过自杀和自伤行为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表明,女生(OR=2.391)、消极应对方式(OR=2.796)、抑郁状态(OR=1.071)、存在自伤行为(OR=4.003)以及有过≥1次自杀行为(OR=5.492)是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而家庭环境亲密度(OR=0.879)可能是自杀意念的保护性因素;未发现童年时期父母的关系以及童年时期是否受到成年人虐待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相关。结论大学生自杀意念较高,受性别、抑郁状态、家庭环境、消极应对以及曾经的自杀和自伤行为经验影响。
褚成静潘艳云杨敏董树平
关键词:自杀意念家庭环境大学生
自杀行为中5-HT基因和GAD1基因的交互作用
2018年
目的初步探讨5-羟色胺受体2C(5-HTR2C)基因、单胺氧化酶A(MAOA)基因和谷氨酸脱羧酶(GAD1)基因多态性与自杀行为的关系,并分析基因-基因之间的交互作用。方法对中国人群中21例有自杀行为史病例样本和5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基因型分型;采用多因子降维法进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对照组符合哈温平衡(HWE)检验,病例组中5-HTR2C位点不符合HWE检验(P<0.05),经过性别矫正检验显示与自杀行为正相关;两组的5-HTR2C基因型频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6.18,P=0.04);病例组和对照组MAOA、GAD1基因型频数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在MDR模型分析得到最优模型组合为rs5953210-rs769391位点构建的交互模型OR=20.19,95%CI4.19~97.38,P<0.01,交互作用显著。结论 5-HTR2C基因rs3813928、rs518147位点多态性可能与自杀行为存在关联,与GAD1基因rs3749034、rs769391位点和MAOA基因rs5953210、rs979605位点无关联。在MDR模型中,5-HTR2C基因与MAOA基因在自杀行为发病中具有显著交互效应,可增加自杀行为的发病风险。
黄缤慧于振剑冯小键董树平褚成静马文有
关键词:自杀行为多因子降维法单胺氧化酶A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