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科技计划(08ZCKFSF03200)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唐亮高瑞霄冯世庆吴立华李尚珠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市海河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性疾病
  • 3篇血性
  • 3篇缺血
  • 3篇缺血性疾病
  • 3篇下肢
  • 3篇干细胞
  • 2篇单个核细胞
  • 2篇动脉
  • 2篇体外
  • 2篇自体外周血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下肢动脉
  • 2篇下肢缺血
  • 2篇下肢缺血性疾...
  • 2篇核细胞
  • 2篇干细胞移植
  • 1篇动脉缺血
  • 1篇动脉缺血性疾...

机构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天津市海河医...

作者

  • 1篇冯世庆
  • 1篇高瑞霄
  • 1篇黄平平
  • 1篇张彦
  • 1篇李尚珠
  • 1篇吴立华
  • 1篇唐亮

传媒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护理研究(上...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3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疾病的规范化护理被引量:2
2012年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有效,干细胞取自本人,不存在排异反应[1]。我院利用自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日趋成熟,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但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主动、及时。
张鋆李天怡宋兰娜赵娜龙风雷金小琦黄平平
关键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规范化护理下肢缺血性疾病自体干细胞移植术排异反应
干细胞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过程中发作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2011年
1临床资料 患者女,57岁。因双下肢间歇性跛行,左足拇趾外伤后破溃坏疽3年,右足拇趾破溃3个月于2009年5月12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年始双下肢间歇性跛行、双足凉痛,不慎外伤后出现左足拇趾破溃,迁延不愈至坏疽。入院前3个月出现右侧拇趾破溃,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院。
吴立华张彦黄平平李尚珠
关键词:下肢间歇性跛行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过程足拇趾
动员后PBMC移植用于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治疗的效果比较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动员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选择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23例(糖尿病组),非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36例(非糖尿病组),两组均行骨髓干细胞动员后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计数两组动员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数、CD34+细胞数,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7 d、治疗后4个月临床疗效评分(静息痛、冷感、无痛行走距离、组织缺损)。结果两组治疗后4个月静息痛、冷感、无痛行走距离、组织缺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两组治疗后疗效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糖尿病组动员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数及CD34+数量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动员后两组均升高且无显著差异。结论动员后自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疗效确切,机制可能与动员后单个核细胞含有更早期的内皮干祖细胞并能提供干祖细胞增殖必需的微环境相关。
吴立华张彦黄平平李尚珠赵英新龙凤雷付仁敏郑亚丽
关键词:单个核细胞糖尿病非糖尿病
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分析59例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进行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移植的疗效及其与移植MNC数及CD34^+细胞数的相关性,探索外周血MNC在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治疗中的优势。方法对59例患者治疗前静息痛、冷感、间歇性跛行及组织损伤分别进行评分,而后动员并采集自体外周血MNC,于缺血下肢多位点等间距注射。评价治疗后第7天及4个月时的治疗效果,分析注入的MNC数及其中所含CD34^+细胞数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MNC移植后第7天及4个月时患者的下肢缺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CD34^+细胞数量与疗效的相关系数为0.461(P=0.047),尼莫地平值=0.484+1.055×CD34^+细胞数,MNC数量与疗效的相关系数为0.473(P=0.000),尼莫地平值:0.288+0.401×MNC数。结果显示MNC数量比CD34^+细胞数量与疗效的相关性更强。结论注入的自体外周血MNC数较CD34^+细胞数更能反映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吴立华张彦黄平平李尚珠赵英新龙凤雷付仁敏郑亚丽刘春华刘庆国李君凡胡依民徐宁
关键词:单个核细胞造血干细胞内皮祖细胞造血干细胞移植缺血
人脐血CD34^+细胞急性期移植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人脐血CD34+细胞急性期移植修复脊髓损伤的效果和血管修复机制。方法免疫磁珠法从人新鲜脐血中分离得到CD34+细胞。雌性Wistar大鼠96只,以IMPACTOR MODEL-Ⅱ脊髓损伤打击器建立T10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平均分成A、B、C 3组:A组造模后给予PBS局部移植;B组造模后给予环孢霉素A灌胃联合地塞米松静脉注入治疗,C组造模后给予细胞局部移植及环孢霉素A灌胃联合地塞米松静脉注入治疗。对各组后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BBB评分,损伤中心行双重免疫荧光染色、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和血管明胶墨汁灌注观察。结果各组大鼠脊髓损伤后后肢功能均逐渐改善,C组存活移植细胞虽未观察到神经分化,但BBB评分均高于其余两组(P<0.01),TTC染色显示组织活力降低区域比例小于其余两组(P<0.01),血管明胶墨汁灌注血管密度大于其余两组(P<0.01)。组织活力的恢复、损伤中心血管密度的增大和后肢功能的改善具有一致性变化。结论人脐血CD34+细胞可能通过提高脊髓损伤中心血管密度促进微循环恢复,增加组织活力,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肢体功能恢复。
唐亮冯世庆高瑞霄
关键词:脊髓损伤血管密度神经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