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1072) 作品数:8 被引量:41 H指数:4 相关作者: 卢光明 程晓青 周长圣 李建瑞 黄伟 更多>> 相关机构: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 通用电气医疗集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分水岭脑梗死的影像学诊断 2014年 分水岭脑梗死(cerebra lwatershed infarction,CWI)也称边缘带梗死,是指脑内相邻血管供血区之间的边缘带发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脑梗死,占缺血性脑卒中的10.0%。研究表明,CWI的发生多伴有头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根据其侧支循环代偿能力,可引起不同程度脑血流动力学异常,当侧支代偿不足以维持正常脑血流时,脑血流灌注严重受损将导致CWI的发生。此外,微栓塞可能是另一个主要因素。 程晓青 卢光明关键词:分水岭脑梗死 影像学诊断 血流动力学异常 脑血流灌注 代偿能力 侧支循环 CT灌注成像评估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和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疗效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CT灌注(CTP)成像评价单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血管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PTAS)效果。方法选取单侧MCA狭窄患者40例,根据CTA测量狭窄程度分为中度狭窄(50%~69%)组14例和重度狭窄(70%~99%)组26例,另根据药物疗效将重度狭窄组分为有效亚组16例和无效亚组10例。利用CTP评估狭窄侧与对侧的绝对灌注值,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和达峰时间(TTP),及相对灌注值(rCBF、rCBV、rTTP),评价支架治疗术前及术后脑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中度狭窄组狭窄侧与对侧比较,仅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5,P〈0.01),重度狭窄组CBV和TTP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BV:t=3.83,P〈0.001;TTP:t=8.89,P〈0.001)。治疗无效亚组rTTP较有效亚组显著延长(t=-2.18,P=0.04)。无效亚组接受PTAS后,rTTP较术前明显缩短(t=5.94,P〈0.001)。结论 CTP能有效评估MCA狭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筛选介入治疗患者,TTP能敏感反映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变。 程晓青 陈谦 卢光明 黄伟 周长圣 李建瑞 张龙江 赵艳娥 罗松关键词:大脑中动脉 血流动力学 灌注成像 CT灌注联合血管成像鉴别颅内动脉瘤术后血管痉挛和损伤导致的缺血并发症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利用全脑CT灌注(WB-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从血管解剖形态和脑血流动力学方面鉴别动脉瘤术后血管痉挛和损伤造成的缺血并发症。方法前瞻性搜集动脉瘤破裂行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术后出现神经功能损伤或怀疑有缺血并发症的58例患者,行动态容积CT扫描,并重组WB-CTP和CTA。CTA被用来对比血管痉挛及损伤的解剖学不同。WB-PCT定量评估脑血流量(CBF),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TP)等参数,对比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 WB-CTP与CTA证实痉挛导致的缺血并发症15例,其中局限性痉挛9例,广泛性痉挛6例;血管损伤导致的缺血并发症15例。CTA可通过病变发生部位、远端血管改变及随访进行鉴别。此外,广泛性痉挛多个供血区出现灌注异常,易与血管损伤鉴别。局限性痉挛与血管损伤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可分为代偿期、失代偿前期及失代偿期,母血管或分支血管闭塞及不明原因或伪影干扰的血管损伤可能更易造成失代偿期改变。结论 WB-CTP与CTA改变,结合症状出现时间及脑梗死的解剖分布能够对血管痉挛和损伤造成的缺血并发症进行鉴别。 程晓青 陈谦 李建瑞 周长圣 方晓堃 黄伟 卢光明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灌注 血管成像 显微手术夹闭 多模态神经成像技术评估缺血性卒中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14年 缺血性卒中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利用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模型能够模拟缺血性卒中的发生,而通过多模态神经成像技术能够评估缺血性卒中大鼠的脑血流动力学、代谢及功能方面的信息,可以为了解缺血性卒中动态发展、评估缺血半暗带、评价干预和治疗效果提供影像诊断依据。就国外利用多模态神经成像技术评估缺血性卒中大鼠的实验研究作一综述。 程晓青 卢光明关键词:卒中 灌注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常压高浓度氧 70kV管电压全脑CT灌注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CT灌注成像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可定量评估脑血流状态,但其较高的辐射剂量一直受到关注。文中联合扫描方案改良,探讨70 k V管电压在全脑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中的可行性。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期间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疑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或因眩晕症状就诊,并行CTP的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每组30例。其中单数日采用80 k V、100 m As的扫描参数行CTP检查,扫描次数为21期者为80 k V组;双数日采用70 k V、120 m As的扫描参数行CTP检查,扫描次数为17期者为70 k V组。评估并比较2组间的灌注参数、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及辐射剂量。结果 70 k V组尾状核头部、额叶白质及颞枕叶白质的血流量分别为(67.12±6.44)、(30.11±4.39)和(29.69±3.24)m L/(100 m L·min),血容量分别为(4.04±0.37)、(1.90±0.24)和(1.90±0.19)m L/100 g,平均通过时间分别为(3.74±0.64)、(4.79±0.98)和(5.35±1.09)s;与80 k V组同部位血流量(66.46±7.48)、(28.48±3.77)、(29.34±2.84)m L/(100 m L·min),血容量(3.99±0.47)、(1.82±0.23)、(1.82±0.26)m L/100 g,平均通过时间(3.54±0.47)、(4.54±0.89)、(4.95±1.18)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0 k V组血流量与血容量的灰白质对比度评分[(1.93±0.25)、(1.93±0.25)]高于80 k V组[(1.73±0.45)、(1.70±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总体主观图像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70k V组的辐射剂量较80 k V组降低37%(P<0.05)。结论结合扫描方案改良,70 k V管电压在全脑灌注成像具有可行性。与80 k V的CTP扫描方案相比,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辐射剂量,值得推广。 方晓堃 张龙江 周长圣 程晓青 陈国中 李建瑞 卢光明关键词:管电压 全脑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成像评估动脉瘤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术后缺血并发症 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采用全脑CT灌注成像(WB-CTPI)联合CT血管成像(CTA)从血管解剖形态和脑血流动力学方面对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术后血管损伤导致的缺血并发症进行分类和早期诊断。方法:5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显微手术或血管介入术后出现神经功能损伤或临床怀疑有缺血并发症的患者行动态容积CT扫描,并行WB-CTPI和CTA重组。通过CTA评估父血管或分支血管与血管夹或弹簧圈的关系。WB-CTPI定量测量患者患侧与对侧脑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8例患者中,15例经WB-CTPI证实有缺血并发症,CTA按血管损伤情况分为:Ⅰ型6例,血管夹或弹簧圈导致父血管狭窄,其中2例CBF降低,CBV降低或正常,4例CBF与CBV正常,6例患者TTP、TTD和MTT均延长;Ⅱ型2例,血管夹导致父血管或分支血管闭塞,CBF和CBV降低,TTP、TTD和MTT延长;Ⅲ型7例,不明原因或无法判断的血管损伤,CBF降低,CBV降低或正常,TTP、TTD和MTT明显延长。结论:WBCTPI联合CTA不仅能够对血管损伤进行分型,还能够根据血流动力学损伤情况进行脑梗死预测,指导临床治疗。 程晓青 陈谦 周长圣 李建瑞 黄伟 卢光明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灌注 CT血管成像 磁共振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评估大鼠缺血性卒中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3D-ASL)评估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脑血流动力学的可行性及其与扩散加权成像(DWI)的相关性。方法:对19只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缺血模型,并于栓塞后30min、2~3h和6~7h分别行MRI扫描,测量并计算闭塞侧脑缺血部位及对侧对称区域的脑血流量(CBF)和表观扩散系数(ADC)的绝对值和相对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配对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CBF与ADC相对比值的相关性。结果:17只大鼠模型纳入数据分析。栓塞后不同时间点闭塞侧CBF及ADC值与对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min CBF:t=9.04,P〈0.001;30min ADC:t=18.00,P〈0.001;2~3hCBF:t=12.55,P〈0.001;2~3hADC:t=24.02,P〈0.001;6~7hCBF:t=10.32,P〈0.001;6~7hADC:t=18.38,P〈0.001)。不同时间点脑缺血部位的CBF与ADC相对值间均具有相关性(30min:r=0.665,P=0.004;2~3h:r=0.724,P=0.001;6~7h:r=0.835,P〈0.001)。结论:3D-ASL能够用于评估大鼠缺血脑组织的损伤情况,CBF与ADC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程晓青 方晓堃 李建瑞 李延军 张薇 张泳 卢光明关键词:动脉自旋标记 灌注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肺多形性癌的影像表现与临床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肺多形性癌病人的影像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方法 共21例病人纳入研究,女3例,男18例.年龄41~79岁,平均(60.3±9.7)岁.由2名高年资胸部放射诊断主任医师共同进行回顾性阅片,分析的内容包括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密度,肺门和纵隔淋巴结以及胸膜或胸壁的受侵及情况.结果 CT平扫,肿瘤CT值和邻近肌肉CT值相似,16例病人有肿瘤侵犯胸膜.16例(76.2%)病人的肿瘤位于肺外周.增强CT扫描,肿瘤呈迅速和持久的轻至中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CT增强扫描显示,肿瘤的低密度区域的病理结果为坏死、出血.结论 肺多形性癌好发于老年男性,CT表现特征是肿瘤多位于肺外周、体积较大,肿瘤容易坏死,且易侵犯胸膜. 赵艳娥 周长圣 胡裕效 张龙江 卢光明关键词:多形性癌 肿瘤 病理 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