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1055)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罗向红李朝军杨娅李治安曹铁生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大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北京市博士后工作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动描记术
  • 4篇描记
  • 4篇描记术
  • 4篇超声
  • 4篇超声心动描记
  • 4篇超声心动描记...
  • 3篇动脉
  • 3篇心室
  • 3篇血管
  • 3篇僵硬度
  • 2篇动脉僵硬
  • 2篇动脉僵硬度
  • 2篇心室功能
  • 2篇心脏
  • 2篇心脏起搏
  • 2篇双侧颈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糖尿病患者
  • 2篇起搏

机构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山西医学科学...
  • 2篇山西大医院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8篇罗向红
  • 6篇李朝军
  • 5篇杨娅
  • 3篇李治安
  • 1篇曹铁生
  • 1篇门殿霞

传媒

  • 2篇临床超声医学...
  • 2篇中华超声影像...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医学超声...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年份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二维应变价值的再探讨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基于心脏血管耦联理论探讨糖尿病患者心肌纵向应变的价值。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分为射血分数(EF)正常组(DMN组,EF≥50%)40例,EF减低组(DMA组,EF<50%)40例;对照组为42名健康志愿者。测量左心每搏量(SV),计算每搏功(SW)、心率血压二重乘积(RPP)、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和有效动脉弹性(Ea)。采用斑点追踪技术获取左心室壁各节段的纵向应变(LS),左心室基底(SLBA)、乳头肌(SLPM)和心尖水平的纵向应变(SLAP)为同一水平6个节段应变的均值。结果①DMA组RPP、Ea和SVRI参数与DMN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LBA、SLPM和SLAP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②SLBA、SLPM和SLAP与Ea、SVRI、EF及FS呈正相关(P均<0.01);与SW和RPP呈负相关(P均<0.01);③ROC分析DMN组与对照组间,SLBA、SLPM和SLAP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7、0.862和0.832(P均>0.05);分析DMA组与DMN组间,曲线下面积SLAP>SLPM>SLBA,分别为0.942、0.782和0.720。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血管耦联心肌纵向应变同步减低;心脏血管脱耦联心肌纵向应变减低失同步,心肌做功效能减低,氧耗增加。
李朝军罗向红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心功能不全
不同病理状态下心血管耦联关系的初步探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初步探讨病理状态下心脏和血管间耦联关系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高血压病组、扩心病患者(DCM组)及对照组(健康志愿者)各30例,分别测量3组心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参数,比较不同病理状态下心血管结构、功能及其耦联关系变化,分析心脏功能与血管弹性间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病组血管有效弹性(Ea)和左室收缩末弹性(Ees)较对照组增高,Ea/Ees在正常范围,DCM组Ea明显增高,但Ees减低,Ea/Ees偏离正常。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与Ea及颈动脉内径变化率显著相关(P<0.05)。结论不同病理状态下,心室功能与动脉后负荷发生变化,两者匹配发生偏移。
罗向红杨娅李治安
关键词:动脉弹性
应用超声初步探讨高血压患者心-血管耦联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应用超声评价高血压患者心脏、血管弹性变化及二者弹性匹配关系,初步探讨心-血管耦联。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30例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法获取左室结构、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测量平静状态下肱动脉血压和颈-股脉搏波传播速度。计算心脏、大动脉弹性及两者耦联的相应参数:心室收缩末压(ESP)、有效动脉弹性(Ea)、心室舒张末弹性(Ed)、左室收缩末弹性(Ees)和Ea/Ees。结果Ees与左室射血分数(r=0.378,P=0.005)、Ea与颈-股脉搏波传播速度(r=0.289,P〈0.001)均呈正相关,Ed与e/a(r=-0.333,P=0.027)呈负相关,左室后壁厚度与Ed和Ea呈正相关(r=0.388,P=0.016和r=0.336,P=0.026)。高血压组的Ea和Ed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Ees和Ea/Ee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动脉与心脏弹性变化相互关联,两者的匹配可评价心-血管耦联。
罗向红杨娅李治安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高血压心室功能
心肌弹性新参数的价值探讨
2013年
目的初步探讨基于心肌环向应变推演的心肌弹性新参数的价值。方法对比格犬右室心尖起搏,测量起搏前、后犬二尖瓣舒张早、晚期血流速度峰值(E峰、A峰),计算A/E;心导管检测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最大下降速率(-dp/dt max )、心室收缩峰压(LVSP)和舒张压(I。VDP)。分别获取左室基底(BA)、乳头肌(PM)和心尖(AP)水平的环向应变(CSeA,CSPPM,CSnr);计算左室基底(BA)、乳头肌(PM)和心尖(AP)弹性参数(EBA,Erm,EAr)。结果①起搏后比格犬,+dp/dtmax增大,-dp/dtmax减低,LVDP增高(P〈0.05)。②起搏后,CS。和CSA,均减低,EBA、E,M和EA均增大(P〈0.05)。③ROC曲线分析,CSap、CSP、E、E,。和Eba曲线下面积均为1,CS。A曲线下面积为0.687;EAB、Erm和EAr均与CS,。和CS^I]呈负相关,与舒张功能参数A/E和LVDP呈正相关,与-dp/dtmax呈负相关(P〈0.05)。结论基于心肌环向应变推演的心肌弹性新参数包含了心肌形变和功能信息,提高了参数的检验效能,可评价左室舒张功能。
罗向红李朝军杨娅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心脏起搏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图结合心导管评价舒张功能减低犬心脏-血管耦联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结合心导管观察起搏前、后犬的心脏功能变化情况,探讨超声评价舒张功能减低犬心脏-血管耦联的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于实验犬右心室心尖起搏处获取起搏前、后二尖瓣舒张早、晚期血流速度峰值(E峰、A峰);二尖瓣环左室侧壁收缩期速度峰值(Sw峰),舒张早、晚期速度峰值(Ew峰、Aw峰),计算A/E、E/Ew;心导管检测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心室开始收缩至发生+dp/dtmax的间隔时间(t-dp/dtmax)、左心室收缩峰压(LVSP)、左心室收缩末压(LVESP)及左心室舒张压(LVDP);计算左心室收缩末期弹性(Ees)、有效动脉弹性(Ea)和心脏-血管耦联指数(Ea/Ees)。结果①起搏后实验犬A峰、Aw峰和E/Ew增高,与起搏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峰减低、Sw峰和Ew减低,A/E增高,但与起搏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起搏后实验犬+dp/dtmax增大,-dp/dtmax减低,LVDP增高,与起搏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起搏后,实验犬Ees减低,相关分析提示,Ees与+dp/dtmax呈负相关(P<0.05);Ea增高,Ea与t-dp/dtmax呈正相关(P<0.05);Ea/Ees增高,与起搏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结合心导管可无创检测舒张功能减低犬的心脏-血管耦联关系。
罗向红李朝军杨娅
关键词:心脏起搏超声心动描记术比格犬
不同性别糖尿病患者双侧颈动脉僵硬度的对照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评价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患者双侧颈动脉僵硬度的差异。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64例,依据性别分为男(37例)、女(27例)2组。采用超声射频技术获取受检者左、右侧颈动脉血管僵硬度参数(α、β)、脉搏波速度(PWV)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计算左、右颈动脉僵硬参数值之差,获取α差值(αdiff)、β差值(βdiff)、脉搏波速度差值(PWVdiff)参数。比较左、右侧颈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差异,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男性糖尿病患者左、右侧CIMT分别为(674.7±145.6)μm和(653.6±117.2)μm,女性患者左、右侧CIMT分别为(637.7±171.2)μm和(624.6±157.2)μm,不同性别糖尿病患者左、右侧CI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67、-0.701,P均>0.05)。男性糖尿病患者左、右侧α分别为5.1±2.7和4.2±1.7,β分别为10.5±5.4和8.6±3.4,左侧α和β均高于右侧,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29、2.244,P均<0.05)。男性糖尿病患者αdiff、βdiff和PWVdiff均与收缩压、颈动脉窦部收缩压、尿素和肌酐呈正相关(αdiff:r值分别为0.497、0.639、0.541、0.619,βdiff:r值分别为0.495、0.639、0.540、0.620,PWVdiff:r值分别为0.478、0.643、0.520、0.593,P均<0.05)。女性糖尿病患者αdiff、βdiff和PWVdiff均与身高和体重呈负相关(αdiff:r值分别为-0.579、-0.669,βdiff:r值分别为-0.579、-0.672,PWVdiff:r值分别为-0.570、-0.684,P均<0.05);与颈动脉窦部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呈正相关(αdiff:r值分别为0.538、0.621、0.651,βdiff:r值分别为0.537、0.620、0.650,PWVdiff:r值分别为0.529、0.621、0.642,P均<0.05)。结论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患者双侧颈动脉僵硬度有差异,男性左侧颈动脉僵硬度高于右侧,女性左、右侧间无明显差异。双侧颈动脉僵硬度差值受不同的危险因素作用权重不同。
李朝军罗向红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性别因素
年龄对心血管僵硬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分析年龄因素对心血管僵硬度的影响。方法将447名接受体检者分成6个年龄组,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和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舒张期内经(LVIDd)和收缩期内径(LVIDs);测量、计算心功能参数:Tei指数,二尖瓣口舒张早、晚期血流速度峰值比(E/A),二尖瓣环舒张早、晚期速度峰值比(e/a),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及瓣环速度峰值比(E/e),射血分数(EF);检测动脉僵硬度参数:心踝血管指数(CAVI)和颈-股脉搏波速度(CFPWV)。对各年龄组进行组间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 IVSd及LVPWd随年龄增加而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Tei指数、E/A、e/a、E/e随年龄增加而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动脉僵硬参数CAVI和CFPWV随年龄增加而增大(P均<0.001)。动脉僵硬参数CAVI和CFPWV与心脏Tei指数、E/A、e/a、E/e显著相关(P均<0.05);控制年龄偏相关分析显示CAVI与Tei指数、CFPWV与E/A显著相关(P<0.001)。结论年龄是动脉、心脏僵硬度增加的重要影响因素,心脏与血管僵硬度相互影响。
罗向红杨娅李朝军李治安曹铁生
男性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双侧颈动脉僵硬度差异及相关因素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男性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双侧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差异及相关因素。方法将6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采用血管结构定量(QIMT)和血管僵硬度定量(QAS)技术获取左、右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硬化参数(α、β)、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计算两侧颈动脉α、β及PWV值之差(αdiff、βdiff、PWVdiff),并测量双侧颈动脉局部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指标及超声测值,行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及Bland-Altman重复性比较。结果①女性组身高、体质量均低于男性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高于男性组(P均<0.01)。②男性组中,左侧颈动脉α和β高于右侧(P均<0.05)。③αdiff、βdiff及PWVdiff在全部64例患者中与病程、SBP、颈动脉局部SBP、尿素氮和肌酐呈正相关(P均<0.05);男性组中与SBP、颈动脉局部SBP、尿素氮和肌酐呈正相关(P均<0.05);女性组中与身高及体质量呈负相关,与颈动脉局部SBP、LDL-C、尿素氮和肌酐呈正相关(P均<0.05)。④病程、SBP和颈动脉局部SBP均为影响αdiff、βdiff和PWVdiff的因素。⑤前后两次测量同一患者颈动脉PWVdiff的差值与均值呈一致性变化趋势。结论男、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双侧颈动脉僵硬度存在差别,与病程、SBP及颈动脉局部SBP有关。
李朝军罗向红门殿霞
关键词:性别特性内中膜厚度僵硬度脉搏波传播速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