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创业种子基金(Z2011010)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寇开昌晁敏吴广磊李宁蒋洋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创业种子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树脂
  • 3篇微观结构
  • 2篇增韧
  • 2篇双马来酰亚胺
  • 2篇酰亚胺
  • 2篇马来酰亚胺
  • 2篇改性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溶剂
  • 1篇溶剂热
  • 1篇树脂改性
  • 1篇树脂合成
  • 1篇双马来酰亚胺...
  • 1篇炭纤维
  • 1篇氰酸
  • 1篇氰酸酯
  • 1篇氰酸酯树脂
  • 1篇热解
  • 1篇微螺旋炭纤维
  • 1篇马来酰亚胺树...

机构

  • 7篇西北工业大学

作者

  • 7篇寇开昌
  • 6篇吴广磊
  • 6篇晁敏
  • 5篇李宁
  • 3篇张冬娜
  • 3篇蒋洋
  • 2篇侯梅
  • 1篇张教强
  • 1篇卓龙海
  • 1篇吴光磊
  • 1篇马利鹏
  • 1篇史海林

传媒

  • 3篇材料导报
  • 2篇中国胶粘剂
  • 1篇粘接
  • 1篇无机材料学报

年份

  • 3篇2012
  • 4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苯并嗪树脂改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1年
分别从耐热性、增韧等方面,对苯并噁嗪树脂的改性研究进行了综述。
李宁寇开昌吴广磊侯梅蒋洋
关键词:苯并噁嗪树脂耐热性增韧改性
螺旋纳米碳纤维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1年
螺旋纳米碳纤维因其杰出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低密度、超弹性、高导电率、高比强度、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已经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它们可以被用来作为微磁传感器、电磁波吸收材料、储氢材料和弹性材料等。综述了螺旋纳米碳纤维的制备、影响因素、微观结构和生长机理,并讨论了螺旋纳米碳纤维存在的一些问题。
李宁寇开昌晁敏吴广磊张冬娜
关键词:影响因素微观结构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合成与改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1年
双马来酰亚胺(BMI)树脂具有良好的耐热性、电绝缘性、耐候性、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但其脆性较大,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介绍了目前国内外BMI树脂的合成工艺(包括乙酸酐脱水法、热脱水闭环法和共沸蒸馏脱水法),简述了BMI的增韧改性方法(包括内扩链法改性、烯丙基化合物改性、胺类化合物改性、热塑性树脂改性、热固性树脂改性和橡胶增韧改性等),并提出了未来BMI树脂合成与改性的发展方向。
蒋洋寇开昌吴广磊晁敏张教强
关键词:双马来酰亚胺增韧改性
微螺旋炭纤维的制备与表征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出硫化镍,并将其作为催化剂,催化热解乙炔制备出微螺旋炭纤维.通过SEM、FT-IR和XRD分析了催化剂和微螺旋炭纤维的形貌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硫化镍催化颗粒表面光滑、为规则的六方相结构,直径为1-2μm;微螺旋炭纤维具有双螺旋结构,截面为矩形,具有相同的螺径.微螺旋炭纤维分子结构中既含有不饱和的C=C双键,又含有饱和的-CH2-和-CH3基团,其微观结构整体有序度较差,存在一定量的无定型炭和晶体缺陷,石墨化度低.
李宁寇开昌晁敏张冬娜吴广磊马利鹏
关键词:微螺旋炭纤维溶剂热微观结构催化热解
纳米SiO_2改性EP/BMI/CE树脂体系固化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非等温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对纳米二氧化硅/环氧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氰酸酯(nano-SiO2/EP/BMI/CE)树脂进行了固化反应动力学和固化工艺研究。通过Kissinger法和Ozawa法求得了nano-SiO2/EP/BMI/CE树脂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的表观活化能。结果表明:改性CE树脂体系的固化工艺参数为凝胶温度112℃、固化温度195℃及后处理温度213℃,进而确定了改性CE树脂体系的最佳固化工艺条件为"150℃/3 h→180℃/3 h→200℃/2 h";改性CE树脂体系的平均表观活化能为59.90 kJ/mol。
吴广磊寇开昌晁敏卓龙海蒋洋
关键词:氰酸酯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固化动力学
螺旋形碳纤维的制备及其生长机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综述了国内外螺旋形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及最新研究进展,详细论述了采用单金属、合金催化剂制备的螺旋形碳纤维的结构、形貌等特点,评述了螺旋形碳纤维的生长机理,并总结了螺旋形碳纤维的制备及生长机理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螺旋形碳纤维制备的发展趋势。
史海林寇开昌晁敏吴光磊李宁
新型催化剂制备微螺旋碳纤维的研究
2012年
利用溶剂热法制备了硫化镍,并以它为催化剂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催化制备了微螺旋碳纤维。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微螺旋碳纤维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发现产物几乎全部为双螺旋碳纤维,同时通过研究影响微螺旋碳纤维生长的因素,发现微螺旋碳纤维的最佳生长条件为:反应温度750℃,气体流量110sccm,噻吩温度30~35℃,反应时间90min。FT-IR结果表明,微螺旋碳纤维分子结构中既含有不饱和的C=C双键,又含有饱和的-CH2-和-CH3基团。
李宁寇开昌晁敏吴广磊张冬娜侯梅
关键词:催化剂微观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