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7I03)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林中泽陈贤哲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死亡观
  • 2篇基督
  • 2篇基督教
  • 1篇德尔图良
  • 1篇新约
  • 1篇犹太
  • 1篇犹太人
  • 1篇早期基督教
  • 1篇历史影响
  • 1篇拉丁教父
  • 1篇公元
  • 1篇关系辨析
  • 1篇《新约》
  • 1篇奥古斯丁
  • 1篇辨析

机构

  • 3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林中泽
  • 1篇陈贤哲

传媒

  • 2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暨南学报(哲...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早期拉丁教父的死亡观评析——以德尔图良、安布罗斯和奥古斯丁为例被引量:3
2011年
早年的德尔图良在死亡观上,采取了实用主义的态度,他同情胆怯者,号召人们勇敢面对死亡;晚年的德尔图良成了一名孟他努主义者,因而在死亡问题上采取了偏激的态度,他开始诅咒胆怯者和极力赞扬殉道者。安布罗斯从肉体与灵魂的截然对立出发,认为死亡的本质就是善,因为死亡意味着灵魂离开肉体而获得自由,这种死亡观显然是柏拉图主义影响的结果。作为教会体制代言人的奥古斯丁,则从《圣经》的立场出发重新解读死亡,他认为死亡不是善而是恶,但是这种恶可以被转化为善用;他同情惧死行为,并谴责自杀性的殉道现象,认为这种现象不仅与《圣经》教导相悖逆,而且客观上会鼓动异端邪说,威胁教会统治。
林中泽陈贤哲
关键词:德尔图良奥古斯丁死亡观
《新约》中的死亡观及其历史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在犹太人与罗马当局的双层压力下,《新约》作者们被迫在死亡问题上作出回应。他们认为,死亡不过是由此世达到来世永生的一个小小转折,一切死者都要复活接受审判,根据其生前的行为决定其获得永福还是永罚;这种复活是肉体复活,因而有别于异教哲学。在《新约》中,"阴间"和"地狱"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指死者暂栖的地方,后者则指恶人被定刑后的去处;"天堂"既可以建立在天上,也可以建立在人间,它是耶稣基督里的上帝主权和统治权的实现。由于确立了个人与上帝的关系,《新约》中的今生是充实和积极的,但是相比之下,永恒的来世更值得向往。这种死亡观促成了一种简朴和实在的葬仪,在葬礼上,应答轮唱的赞美诗取代了哀惋的挽歌和悲痛欲绝的哭丧;它推动了迫害时期基督徒的殉道,造就了早期基督教的英雄主义;同时,它还有助于确立起超越死亡的圣徒崇拜,使活人与死人的世界开始有了直接交流的渠道。
林中泽
关键词:《新约》死亡观历史影响早期基督教
公元1-3世纪基督教与犹太人关系辨析被引量:2
2011年
在基督教刚刚兴起的最初几十年里,基督徒的主要来源是犹太人,这些犹太基督徒大体上能够遵行摩西律法,他们对犹太民族的批判遵循着古代以色列圣经中自我批评的传统精神;尽管个别基督徒领袖人物死于犹太人之手,但这不过是希伯来人历史上常见的"兄弟相残"的延续而已。进入2世纪以后,随着外邦人基督徒在数量上获得了压倒优势,基督徒对于犹太教的批判开始由自我反省变异成了肆意的攻击,他们充分利用犹太先知们敦促人民悔改的话语,演绎出一整套反犹的理论。不过,在4世纪基督教正式官方化之前,基督徒与犹太人之间仍然存在着难以割舍的联系。
林中泽
关键词:基督教犹太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