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08LZ022)

作品数:8 被引量:40H指数:4
相关作者:门可佩蒋梁瑜魏百军唐沙沙官琳琳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理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2篇理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主成分
  • 3篇主成分分析
  • 3篇协调度
  • 2篇实证
  • 2篇实证研究
  • 2篇农业
  • 2篇农业现代化
  • 2篇综合评价
  • 2篇经济系
  • 2篇经济系统
  • 1篇障碍度
  • 1篇中国农村居民
  • 1篇人均纯收入
  • 1篇农村
  • 1篇农村居民
  • 1篇农村居民家庭
  • 1篇农业现代化水...
  • 1篇熵值法
  • 1篇理想解
  • 1篇理想解法

机构

  • 8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8篇门可佩
  • 3篇魏百军
  • 3篇蒋梁瑜
  • 2篇唐沙沙
  • 1篇张娜
  • 1篇官琳琳
  • 1篇吴香华
  • 1篇熊萍萍

传媒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技术经济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优化灰色模型的江苏农村社会总产值预测被引量:4
2009年
根据江苏省2007年的最新统计资料,通过筛选建立了对数新发展系数优化灰色模型,对2008-2012年江苏省农村社会总产值进行了实证分析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江苏农村社会总产值将达到61696.97亿元,到2010年末将达95110.17亿元,约为2000年的6.69倍,“十一五”规划的预期目标可望顺利实现。
门可佩张娜
华东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综合评价被引量:9
2010年
首先,在正确理解农业现代化内涵和本质的基础上,遵循系统性、综合性、代表性、合理性和可比性的原则,根据华东地区实际和有关文献,依据《中国统计年鉴2008》相关数据,结合我国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的社会发展实际,选取12个指标构建华东地区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按照现代科学决策规则,提出3个备选方案对比分析,并运用兼容度极大化法生成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华东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可依次分为3类,第1类为上海,第2类为浙江、江苏、福建、山东,第3类为江西、安徽。评价结果符合华东地区农业发展实际。最后,由于华东地区在资金投入、农村人口教育、农业科技研发、农民培训教育、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提出优化投资结构、加大科技的支持力度、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机制的对策建议,以期加快华东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
门可佩唐沙沙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熵值法理想解法
中国可持续协调发展评价模型与实证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是当前热点问题,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根据1999—2008年最新统计资料,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并将灰色关联分析法(GRA)与层次分析法(AHP)集成赋权,构建中国可持续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1999—2008年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同时计算了中国各子系统和整个复合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最后对中国复合总系统的协调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9—2008年中国复合总系统整体上处于良好协调状态,协调度的平均值为0.8045.结论符合中国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实际.
门可佩魏百军蒋梁瑜
关键词:协调度主成分分析
基于经济系统的中国协调发展指数实证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一项长期基本国策。本文根据1999—2008年的统计资料,确定我国人口、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各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构建协调度的计算公式,并求出基于经济系统的两个子系统、3个子系统、4个子系统的复合系统协调指数,最后根据系统协调度指数对1999—2008年中国可持续协调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复合总系统的整体发展呈"U"型状态,即"优质协调—协调—优质协调"。
门可佩魏百军蒋梁瑜唐沙沙
关键词:协调度主成分分析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聚类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简述了中国农村的现状,介绍了聚类分析的原理。根据相关统计资料,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国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可划分为4类:第1类为北京、上海,此类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处于全国前列;因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也位于前列;第2类为天津、江苏、浙江,3省具有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基础较好,农村居民收入来源稳定;第3类为辽宁、山东、福建、广东,4省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适宜于农作物生长,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相对较高;其他各省(区)归于第4类,由于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农业产值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均较低。
官琳琳门可佩
关键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聚类分析
以x^((1))(n)为初始条件的无偏GM(1,1)模型
2009年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的新信息优先原理,在建模过程中赋予新信息较大的权重可以显著提高灰色建模的功效.将无偏GM(1,1)模型的初始条件由x(1)(1)改为x(1)(n),对原模型进行改进,从而提高了所建模型的模拟预测精度.通过实例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熊萍萍门可佩吴香华
安徽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建立了安徽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运用GRA-AHP集成法和障碍度思想对2001~2007年安徽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了测度分析。结果表明,安徽农业现代化水平逐年提高,但农业产出水平及农业投入是阻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此评价结果符合安徽农业发展实际。
门可佩魏百军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障碍度
基于经济系统的江苏协调发展指数实证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一项长期基本国策,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当前的热点问题。根据1999~2007年统计资料,确定江苏省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各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中的分布密度函数构建关于协调度的计算公式,并求出基于经济系统的江苏复合系统的协调指数。最后根据系统协调度指数的动态分析,其结果呈现"U"型,即"优质协调-协调-优质协调"。
门可佩蒋梁瑜
关键词:协调度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