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840052)
-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2
- 相关作者:魏智慧党睿杨敏更多>>
- 相关机构: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社区变迁过程中的现代性更新与传统文化动员
- 社区变迁的速度和力度越大,社区目标的定位越不能偏离其最初的本源与立场,社区共同体的本义越要真正践行。从社区动员角度讲,合法性是前提,而框架的合理性却能决定动员的效果。文章从社区共同体本义与和谐内涵出发,将社会转型带来的现...
- 魏智慧
- 关键词:共同体非正式制度
- 文献传递
- 社区主体意识的复苏及其参与行动的培育--社会互构论视野下的社区建设考察被引量:14
- 2015年
- 当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持续的快速转型,城市社区空间也经历了空前未有的变革。社区发展的关键越来越取决于社区主体意识的复苏以及参与行动的培育和塑造。增强社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动员调动主体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过程,为社区及其主体"增能"和"赋权",关系社区建设的未来方向和发展前景。在这一变化中,社区的特质如何与生活实际更为契合,如何更加能够吸引不同的主体融入到集体行动之中,通过对社区事务的参与表现其主体精神并实现其主体价值,社会互构论以及对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的讨论,有助于我们对上述方面做进一步的思考,从而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城市社区正在出现的新趋势和新格局。
- 魏智慧杨敏
- 关键词:社会互构论
- 基于社区要素更新的基层管理方式创新研究——以广东省中山市为例被引量:2
- 2014年
- 社区存在的意义与人们的生存需要密切相关。相对于社会宏大的组织格局和陌生的人际关系,社区的亲切感加速了社会生活高效有序的运行。当代的社区建设日益强调心理融合的意义,而这种深层次的要求对社区工作者和参与者来说无疑是逐渐摸索、协调甚至博弈的产物。广东省中山市围绕实现社区融合的深远目标,在社区的三大非环境性基础要素——组织、文化、人口上下大力度,将社区整体发展与广大居民利益相协调,构筑了社会基层管理的诸多新范式。
- 魏智慧党睿
- 关键词:基层管理
- 基于社会融合的社区管理创新机制研究--以中山市为例被引量:1
- 2013年
- 社区作为一种生活共同体,对社会转型的体验最为深刻,是政府"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直接贯彻者和受惠者。我国的社区建设在推动社会建设、化解社会矛盾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和新机遇也对社区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呼唤着社区体制不断创新。广东省中山市在社区建设的管理机制上,围绕促进社会融合的整体目标,力图打破阻碍社会融合的瓶颈,坚持整体政府的理念,将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治有效衔接,最终实现了"全域中山、城乡一体"的结构调整,对其他地区的改革推进具有借鉴意义。
- 魏智慧党睿
- 关键词:社会排斥社会融合
- 乡土性与现代性:集镇社区动员机制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新一轮农村城镇化转型的实践使得原有的村级管理方式转变成社区管理模式。然而这场实践远非社区类型的单一转化,该过程的完善必须依靠多种路径,这些路径即是社区转型动员机制的基础。从制度建立及其分析的角度出发,社区动员中政府主导型的模式一直居于核心地位;市场化经济的资源配置模式使得我国的社会制度变迁和转型路径带有浓重的效率至上色彩;中国农村土地特别是宅基地流转政策的调整也为城镇化过程注入了"强心剂";社区组织和社区能人的集群效应不断凸显;再加上农民群体在社会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后乡土性"特质,使得我国在现有社会情境下动员大众实现城镇化目标具备了可能性,可以说,制度主义思维中的正式和非正式制度构成了社会动员系统运作的基础。但城镇化的实质在于人的城镇化,而非物的城镇化,各个基层社区在转型过程中必须思考自身是否具备综合协调各种因素的能力,切不可盲目而行。
- 魏智慧
- 关键词:乡土性城镇化集镇社区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