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A022402)
- 作品数:9 被引量:52H指数:5
- 相关作者:姜庆五周艺彪李源培郑会民张志杰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普格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池州市贵池区血吸虫病防治站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CBERS-02B卫星CCD影像的东洞庭湖区洲滩钉螺孳生地探测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利用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B(CBERS-02B)卫星CCD影像,结合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关技术,快速确定东洞庭湖区洲滩的可能钉螺孳生地。方法结合湖区洲滩钉螺适宜孳生地的两个典型特征:“冬陆夏水”的季节性淹水和“无草不见螺”,利用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分别计算出“冬陆夏水”区域和有植被覆盖区域,再将两区域叠加确定钉螺孳生地。最后与钉螺洲滩资料进行空间叠加对比验证。结果在东洞庭湖区,以水体差异指数(NDWI)〉0.01确定“冬陆夏水”区域,以植被指数(NDVI)〉0.36确定有植被覆盖区域,两区域叠加即为可能的钉螺孳生地区域。该区域与钉螺点空间资料的叠加对比验证显示符合率高达93.55%,提示预测结果良好。结论CBERS-02B卫星影像可以发现钉螺区域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钉螺指数法(判别式1和2)适合用于湖沼地区洲滩钉螺孳生地的探测。
- 李源培李林瀚何明祯赵飞何忠万卫李君祥姜杰周艺彪姜庆五
- 关键词:钉螺孳生地湖沼地区植被指数
- 湖区钉螺孳生地的微生态环境对钉螺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探索微生态环境因素与钉螺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在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选择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洞庭湖区的草滩为现场,系统抽样查螺并测量部分框的植被盖度、土壤温度,同时采集约30g土壤样本。实验室压螺鉴定死活并分框记数,测量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首先描述钉螺及各影响因素的分布情况,再用广义相加模型拟合分析多种环境因素与钉螺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微生态环境因素共查104框,pH值为4.70。7.92,植被盖度为1%~96%,土壤温度为14.5~32.7℃,土壤含水量为0.07~2.00。环境相关因素的广义相加模型拟合发现湖区植被盖度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微环境因素与钉螺密度间表现为非线性关系。结论各微环境因素与钉螺密度间为平滑函数关系,应考虑用广义相加模型对钉螺分布与其影响因素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而采取适宜策略来改变钉螺生态,进而遏制钉螺的繁殖和扩散。
- 李源培王海银周艺彪何忠万伟姜杰姜庆五
- 关键词:湖区钉螺孳生地微生态环境钉螺分布广义相加模型
- 高山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灭螺方法的探讨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探讨高山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灭螺方法。方法选取普格县特兹乡作为研究现场设框查螺;选择面积均为1000m^2、活螺密度分别为9.88只/0.11m^2和9.80只/0.11m^2的2块渗水草地作为灭螺现场;试验组用“堆敷”灭螺法,对照组用喷洒灭螺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5m×5m)查螺比较2种方法的灭螺效果,样本量均为40框。结果钉螺主要分布在渗水草地、沟和田三类环境中,有螺面积以田中最多,但其活螺平均密度相对较低,其次是渗水草地且活螺平均密度较高;在灭螺前,试验组和对照组有螺框出现率分别为87.50%和82.50%。钉螺死亡率分别为3.89%和4.16%。在灭螺3个多月后,试验组没有发现活螺,而对照组有螺框出现率(77.50%)(χ^2=0.31,P〉0.05)和钉螺死亡率(7.03%)(χ^2=3.12,P〉0.05)均没有明显的降低,活螺平均密度下降幅度也不大,仅下降8.88%。结论“堆敷”灭螺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灭螺方法。
- 周艺彪依火伍力刘刚明吴子松汪仕安王海银徐亮赵根明姜庆五
- 关键词:血吸虫病
- 湖沼地区行政村尺度的洲滩阳性钉螺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分析2004--2010年湖南省安乡县洲滩阳性钉螺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了解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的效果。方法建立2004--2010年安乡县基于行政村的垸外查螺空间数据库,运用全局空间白相关(Moran’s,)、局部空间白相关(AnselinLocal Moran’s,)与空间扫描统计量法探索洲滩阳性钉螺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安乡县发现有感染性螺的洲滩由2004年的23处减少为2010年的10处,阳性螺框出现率也逐年降低,由2004年的4.32%。下降到2010年的0.12‰。全局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总体研究区域上2004和2005年阳性螺框出现率存在空间自相关(Moran’s I=0.21,P〈0.10;Moran’s I=0.13,P〈0.10),其他年份不存在空间自相关,呈随机分布;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H—H模式的村呈减少趋势,2007、2008和2009年均出现了H—L相关模式的村,而2010年局部自相关分析,仅有1村有统计学意义,为H—L相关模式;空间扫描统计量法分析结果与局部自相关结果基本一致,聚集区域呈减少趋势,聚集半径也逐渐变小。结论安乡县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防治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洲滩阳性钉螺空间分布特征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应根据目前的分布特征调整防治策略和措施。
- 姚保栋周艺彪王增亮田安平朱绍平魏成建杨其云鲁丙坤廖远志胡本骄易平姜庆五
- 关键词:血吸虫病聚集性分析
- 湖沼地区水位变化对钉螺消长影响的广义相加模型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 探索湖沼地区水位变化对钉螺消长的影响及其规律.方法 选择湖南省岳阳市长江村典型钉螺孳生地为现场,收集2001-2009年间的水位资料和螺情资料,包括平均水位、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及活螺密度、阳性螺密度、有螺框出现率和阳性螺框出现率等.描述水位指标和螺情指标的时间分布情况,用广义相加模型(GAM)拟合分析水位变化与钉螺消长之间的关系.结果 2001-2009年度中当年的平均水位和现场水淹天数对活螺密度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现为二次曲线关系,活螺密度在平均水位为25.0m,水淹天数为120 d时最低.当年的平均水位和上一年的现场水淹天数对阳性螺密度和阳性螺框出现率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二次曲线或三次及更复杂分段样曲线关系;对有螺框出现率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接近0.05),表现为二次曲线关系.阳性螺密度和阳性螺框出现率在平均水位为25.0 m,上一年水淹天数为110 d时最低;而有螺框出现率在平均水位为25.0 m,上一年水淹天数为160 d时最低.结论 水位变化对钉螺消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非线性的光滑函数关系.水淹天数对有螺框出现率、阳性螺密度和阳性螺框出现率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用GAM拟合水位变化对钉螺消长的影响可能更贴近实际而便于解释,容易发现两者之间的潜在关系和规律.
- 李源培何忠何明祯姜杰李君祥周艺彪张志杰姜庆五
- 关键词:钉螺水位广义相加模型湖沼地区
- 高山地区钉螺分布的空间特征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分析山区钉螺分布的空间特征。方法建立四川省普格县钉螺分布的地理信息系统(GIS),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扫描统计量法研究山区钉螺分布的空间特征。结果普格县钉螺分布存在空间自相关,其有螺框出现率的全局Moran’s I指数为0.095(P〈0.05),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有28个钉螺孳生地的局部空间关联指数(LIsA)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环境又可细分为高一高、低一低、低一高和高一低四种空间关联模式。空间扫描统计量法共探测出24个钉螺孳生地聚集区,其中有14个高值聚集区,10个低值聚集区(P〈0.05),与局部空间自相关的结果较为吻合。结论普格县山区钉螺分布存在空间自相关,钉螺孳生地在空间上呈一定的聚集性,同时存在空间分布的异质性,利用这一规律可以更好地控制钉螺。
- 何明祯刘剑依火伍力李源培郑会民周艺彪姜庆五
- 关键词:钉螺地理信息系统
- 基于空间点模式分析的疾病分布状态的量化指标研究被引量:10
- 2008年
- 目的从空间点模式分析的角度探讨疾病分布状态的量化指标,为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新的统计学方法。方法基于病例间的距离系统地总结了空间点模式分析中反映疾病分布状态的定量统计指标——G函数、F函数、J函数和K函数。在介绍其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研究距离取0到3000m,间隔为50m,使用4个指标对贵池区的急性血吸虫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并在SaTScan软件中用空间移动扫描圆形窗口法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贵池区6年共发生83例急性血吸虫病病例,空间点模式分布图显示病例主要分布在长江和秋浦河附近。获得了4个定量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用其对上述急性血吸虫病资料分析发现病例分布具有空间聚集性(G函数和K函数位于95%可信区间的上方,F函数和.J函数位于95%可信区间的下方),与空间移动扫描圆形窗口法的结果一致,后者并发现1个最可能的聚集区域,圆心坐标为(30.65N,117.44E),圆半径为2.69km,相对危险度为12.78(对数似然比=32.80,P=0.0001)。结论量化统计指标的应用不仅解决了传统标点地图不能量化分析的缺点,而且为深入的空间聚集性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 张志杰彭文祥周艺彪陈更新姜庆五
- 关键词:统计学流行病学聚集性分析
-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日本血吸虫基因组DNA
- 2009年
- 中国是日本血吸虫病主要流行区,疫情形势严峻。准确评估钉螺感染和水体污染情况,对疫情防制意义重大。传统的压碎法、逸蚴法和哨鼠法灵敏性都较低,影响了血防工作的效率。有人尝试将PCR方法用于血吸虫病的诊断和流行监测,
- 郑会民何纳周艺彪赵根明姜庆五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聚合酶链反应基因组DNA
- 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辅助性T细胞反应及肝脏肉芽肿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了解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体内Th1/Th2反应动态变化,评价Th细胞反应与肉芽肿病理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C57BI。/6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后4、6、8、12周,分别检测其血清中IFN-γ、IL4、IL~13水平,脾细胞中Th1/Th2比例,观察感染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的形成和发展趋势,并评价各个细胞因子与虫卯肉芽肿大小之间的相关性。统计分析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日本血吸虫感染后第4周,小鼠血清IFN了浓度为(2.835±0.049)lg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87±0.174)lgpg/mL(Z=-2.646,P=0.008);第6周起,小鼠血清IFN-γ浓度开始逐渐降低,但直至感染12周时仍显著高于对照组(Z=-2.457,P=0.014)。血清中IL-4(Z=-2.646,P=0.008)和IL-13(Z=-2.646,P=0.008)水平从感染6周始升高,于第8周达高峰。经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刺激后,脾脏中Thl/TE2比例于感染8周时为0.5(95%可信区间0.2~1.2),12周时为0.3(95%可信区间0.3~0.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Z=2.173,P=0.030;z=2.551,P=0.011)。与未经SEA刺激的脾细胞相比,经SEA刺激的脾细胞Th1/Th2比例在感染第8周(Z=2.236,P=0.025)和第12周(Z=3.130,P=0.002)均显著降低。感染6周时,小鼠肝脏中开始出现大量虫卵肉芽肿,其直径随感染进展逐渐增大。相关性分析发现,感染12周时血清IL-13水平与肝脏虫卵肉芽肿直径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636,P-0.048)。结论血吸虫感染早期Th1反应占优势,随着血吸虫成熟并开始产卵,Th1反应逐渐减弱,而出现Th2反应极化现象。Th2反应可能在肉芽肿纤维化过程中发挥作用。
- 郑会民周艺彪林伟瑜姜庆五
- 关键词:TH1细胞TH2细胞肉芽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