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68003)

作品数:6 被引量:43H指数:4
相关作者:余压芳刘建浩王希陈波黄勇更多>>
相关机构:贵州大学同济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厅科学技术基金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遗产
  • 2篇文化
  • 2篇文化空间
  • 2篇文化遗产
  • 2篇景观
  • 1篇大遗址
  • 1篇低碳
  • 1篇低碳景观
  • 1篇低碳型
  • 1篇吊脚楼
  • 1篇遗址
  • 1篇园林
  • 1篇商品住宅
  • 1篇少数民族村寨
  • 1篇住房
  • 1篇住房价格
  • 1篇住宅
  • 1篇外部性
  • 1篇问卷
  • 1篇问卷调查

机构

  • 6篇贵州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5篇余压芳
  • 2篇刘建浩
  • 1篇代富红
  • 1篇黄勇
  • 1篇陈波
  • 1篇杜佳
  • 1篇王希

传媒

  • 2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园林
  • 1篇贵州科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1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低碳性与传统性的思考——论西南传统乡土聚落中的低碳型景观被引量:9
2010年
着眼于低碳生活景观在城市与乡村的差异性,深入剖析了低碳型景观在西南传统乡土聚落中的表现形式与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西南传统乡土聚落中的低碳性和传统性问题进行了思想、历史、技术、材料及居民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传统乡土聚落中的低碳性与传统性呈现显著相关,因此科学保护与正确引导西南传统乡土聚落中的低碳型景观,可以作为乡村城市化进程中的传统文化景观保护的有效突破口。
刘建浩余压芳
关键词:风景园林文化遗产景观保护
城市大遗址保护利用对周边商品住宅价格影响机制研究——以汉长安城大遗址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以汉长安城大遗址周边商品住宅为研究对象,通过反距离空间权重插值、特征价格模型等方法分析了该区域房价的时空分布特征,揭示了遗址保护利用对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汉长安城大遗址周边房价形成了"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格局,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②城市大遗址周边房价受到文物保护区划的圈层梯度式制约与展示利用的正外部性共同作用。③开放性强、居民参与度高的城市公园保护利用模式对周边的房价产生持续性影响,而专业性强、参与度低的环境整治和申遗活动对周边住房价格仅起到短期提升作用。
吴冲余压芳余压芳
关键词:外部性住房价格
贵阳城市景观识别调查与分析
2010年
运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学理论,采取照片识别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贵阳城市景观识别情况进行分析,对贵阳市城市景观识别系统建立提出了各方面建议。
杜佳代富红
关键词:城市景观问卷调查
论西南少数民族村寨中的“文化空间”被引量:19
2011年
西南少数民族村寨中的"文化空间"兼具空间属性和时间属性,就空间属性上看,文化空间涉及到的区域往往是村寨整体保护中最为敏感的区域,就时间属性上看,文化空间涉及到的活动规律的变化往往是保护工作中容易忽略的现象。因此以时空变化为依据,将文化空间分为地点主导型文化空间和时间主导型文化空间,可以有效促进少数民族村寨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的制定与推行,作者就这两类"文化空间"保护工作的重点提出了相关建议。
余压芳刘建浩
关键词:少数民族村寨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
贵州黔东南苗族吊脚楼营造技术与习俗被引量:6
2011年
黔东南苗族传统吊脚楼的营造过程不是简单的建房过程,其中包含了当地独特的文化习俗、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技术及建筑理念,是地方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砖木和砖混结构建筑及其现代化的建造方式对传统的苗族吊脚楼造成很大冲击,对其保护、发展与开发利用的研究是紧迫而必要的。通过对黔东南苗族传统吊脚楼营造技术、建筑材料以及建造过程中的地方习俗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力求传承苗族建筑文化,发扬传统营造技艺。
陈波黄勇余压芳
关键词:苗族吊脚楼习俗
西南地区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识别需求被引量:8
2020年
文章通过对西南地区近100个民族传统村落开展与保护发展规划相适应的文化空间识别实践,发现西南地区传统村落民族特色突出,文化空间是其精华所在,但环境复杂、多民族文化交织导致文化空间的多义性和认知模糊性,文化空间识别理论和技术瓶颈突出,急需建构西南地区传统村落文化空间识别价值理论体系、技术执行体系、规划应用体系。最后尝试提出文化空间识别技术框架:将传统村落中的文化空间分解为可感知、易测度的参数集合,实现同一平台上文化空间认定、文化空间属性甄别、文化空间活跃状态的综合判定,在文化空间传统特征因子采集、核心参数筛选、综合识别验证三阶段形成传统村落文化空间识别技术。
余压芳余压芳曾增王希
关键词:传统村落文化空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