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2531198)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张延明李集临周璇李政宏王虹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小麦
  • 4篇易位
  • 4篇易位系
  • 3篇遗传学
  • 3篇杂交
  • 3篇偃麦草
  • 3篇细胞
  • 2篇代换系
  • 2篇杂交后代
  • 2篇中间偃麦草
  • 2篇子细胞
  • 2篇细胞遗传
  • 2篇细胞遗传学
  • 2篇黑麦
  • 2篇后代
  • 2篇分子
  • 2篇分子细胞
  • 1篇遗传学检测
  • 1篇遗传学鉴定
  • 1篇育性

机构

  • 6篇哈尔滨师范大...
  • 2篇黑龙江省农业...

作者

  • 6篇李集临
  • 6篇张延明
  • 2篇白杨
  • 2篇赵海滨
  • 2篇王虹
  • 2篇李政宏
  • 2篇周璇
  • 1篇宋维富
  • 1篇闫小丹
  • 1篇张程
  • 1篇赵蕾
  • 1篇刘杰
  • 1篇李春宇
  • 1篇张婧
  • 1篇陈平
  • 1篇靳嵩

传媒

  • 2篇核农学报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小偃麦与中间偃麦草杂交不亲合性和不育性的探讨被引量:1
2014年
远缘杂交遇到的关键问题是可交配性和不育性,为深入了解远缘杂交的可交配性和不育性,探讨了小偃麦与中间偃麦草杂交当代的可交配性和F1~F4的不育性表现。小偃麦与中间偃麦草杂交当代的结实率为10%~39%,F1当年不结实,二至五年生结少量种子,结实率有逐年恢复的倾向;F2~F5分离世代不同类型结实率不同,普通小麦类型、小偃麦类型结实率可达70%~100%,中间偃麦草类型40%~50%,种子饱满度逐代改进。
李春宇周璇闫小丹赵海滨李集临张延明
关键词:远缘杂交小偃麦中间偃麦草不育性
小麦-黑麦小片段易位系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为选育具有经济价值的带有黑麦R染色体组小片段的小麦-黑麦育种基础材料,对小麦-黑麦5R/5A×6R/6A代换系杂交后代的8份高代材料6-30、6-31、7-1、7-9、7-13、7-21、7-22和7-28进行形态学、细胞学观察,及SSR分析和GISH检测。结果表明,8个品系田间生长整齐、育性正常,具有大穗、多小穗,抗白粉病、叶锈病等优良性状;对其中2个品系7-1和7-9进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发现大多数细胞染色体构型为2n=21Ⅱ,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选择黑麦R染色体通用引物及5R、6R染色体上的微卫星引物共8对,对8个品系进行SSR分析,结果表明8个品系都有黑麦5R或6R染色体片段的导入,进一步进行GISH检测,发现5个品系6-31、7-1、7-13、7-21、7-22都存在黑麦杂交信号,为小麦-黑麦小片段易位系。本研究综合多种手段鉴定的8份材料皆为小麦-黑麦小片段易位系,在育种上具有利用价值。
王虹白杨李集临张延明
关键词:小麦黑麦易位系SSRGISH
六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检测被引量:2
2014年
为了改良六倍体小偃麦,创制携带E组染色体优良基因的普通小麦新类型。本研究利用六倍体小偃麦与克旱9号杂交选育六倍体小偃麦的衍生系,在杂交后代中选择具有六倍体小偃麦优良农艺性状的普通小麦类型。结果表明:六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结实率低,平均为21.9%,但F2以后分离复杂,出现一些代换系、易位系,附加系和DE混合的染色体组。有些品系性状表现较好,如分蘖多、抗病、多小穗、多花等。按性状继代选择直至F5共筛选出13个品系即05-9-2、05-9-4、05-9-5、05-9-6、05-9-7、05-9-8、05-9-11、05-9-14、9-9-14、05-9-13、05-7-13、05-7-24、05-7-22。利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分子检测方法、原位杂交技术对以上13个品系进行了鉴定。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E组染色体改良普通小麦提供理论基础。
宋维富赵蕾赵海滨张延明李集临
关键词:小麦易位系代换系
小麦-黑麦代换系5R/5A与6R/6A杂交后代小片段易位系的鉴定被引量:1
2014年
本研究通过形态学、细胞学、分子标记和GISH检测对小麦-黑麦代换系5R/5A×6R/6A杂种后代的6个品系进行鉴定,为选育带有R组染色体片段的易位系,给小麦育种提供基础材料。结果表明,6个品系染色体数目均为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构型正常;黑麦特异引物pSC119.1检测,确定6个品系均含有黑麦染色质成分,5对SSR特异引物SCM138、SCM120、SCM268、CGG18和SCM180在10-1、10-2、10-3、10-4、10-5和10-6 6个品系中分别扩增出5R或6R不同大小的特异片段;GISH结果显示,染色体端部均出现黑麦的黄色或黄绿色信号。以上结果证实6份材料均为小麦-黑麦易位系,形态检测表现有黑麦的某些优良性状,如大穗、多小穗、抗旱、抗叶锈病,白粉病等,可作为小麦育种的基础材料,对小麦遗传改良和抗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白杨王虹张程李集临张延明
关键词:小麦黑麦代换系易位系
多年生小麦杂种F5代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被引量:5
2014年
对利用八倍体小偃麦和中间偃麦草杂交获得的多年生小麦杂种F5代中选育的15份材料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表明,大部分材料均含有E组和St组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其中,8份中间型(小偃麦类型)材料具有双亲性状,根系发达、植株繁茂、分蘖多、抗逆性强等;但染色体数目仍不稳定,介于42-56之间,有6份材料具有再生性;7份普通小麦型材料染色体数在41-43之间,虽无再生性,但含有中间偃麦草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具有大穗多花、抗病等特性,可能为E或St组染色体代换或易位材料。以上结果表明决定多年生小麦再生性、抗寒性和多年生特性的基因主要存在于部分E和St染色体上。
靳嵩周璇李政宏李集临张延明
关键词:中间偃麦草分子细胞遗传学
杀配子染色体诱导小麦染色体畸变及其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本研究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方法对中国春-长穗偃麦草二体附加系与中国春-柱穗山羊草(2C)二体附加系的杂交后代F1、F2、F3进行研究,旨在探讨杀配子染色体诱导小麦-外源染色体畸变的频率,为小麦遗传育种提供材料基础。结果表明,杀配子染色体(2C)的丢失与恢复成二体,造成杂种F1、F2的减数分裂行为异常,杂种F3较前2代单价体数明显下降,相对紊乱系数明显低于F2。同时,杀配子染色体连续2次作用,使得附加系中ABDE染色体组受到严重影响,部分染色体产生缺失和易位,在后代传递中易于丢失,而外源E组染色体片段渗入到小麦染色体组中,使得染色体配对异常,产生非理论值的单价体数,导致后代育性下降或败育。本研究共检测F3植株448株,得到易位24株,缺失36株,小麦间易位19株,易位频率为5.36%,缺失频率为8.04%,染色体畸变总频率为13.39%。断裂位点的分布比率依次为:B组>A组>D组。本研究表明,杀配子染色体诱发染色体畸变频率高,且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是创造小麦遗传育种新材料的重要途径。
李政宏刘杰高继迪陈平张婧李集临张延明
关键词:小麦杀配子染色体长穗偃麦草易位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