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4AA603610)

作品数:11 被引量:161H指数:7
相关作者:艾庆辉麦康森于海瑞张璐马洪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潍坊学院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稚鱼
  • 6篇黄鱼
  • 6篇大黄鱼
  • 4篇微颗粒饲料
  • 4篇颗粒饲料
  • 3篇饲料
  • 3篇仔稚鱼
  • 3篇消化酶
  • 2篇营养生理
  • 2篇肽聚糖
  • 2篇消化酶活力
  • 2篇海水仔稚鱼
  • 2篇非特异性免疫
  • 2篇非特异性免疫...
  • 1篇蛋氨酸
  • 1篇对虾
  • 1篇需要量
  • 1篇盐分
  • 1篇鱼肉
  • 1篇稚鱼生长

机构

  • 8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潍坊学院
  • 2篇教育部
  • 1篇集美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 7篇麦康森
  • 7篇艾庆辉
  • 4篇于海瑞
  • 3篇张璐
  • 3篇马洪明
  • 2篇张文兵
  • 2篇李会涛
  • 2篇张春晓
  • 2篇徐玮
  • 2篇刘付志国
  • 2篇谭北平
  • 1篇张秀梅
  • 1篇赵金柱
  • 1篇陈四清
  • 1篇常青
  • 1篇段清源
  • 1篇万军利
  • 1篇刘峰
  • 1篇梁萌青
  • 1篇段青源

传媒

  • 3篇水产学报
  • 3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潍坊学院学报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黄鱼稚鱼L-蛋氨酸需要量的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研究了12—42日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R.)稚鱼蛋氨酸需要量。以白鱼粉、磷虾粉和乌贼粉作蛋白源,通过添加L-晶体氨基酸使饲料与大黄鱼卵的必需氨基酸组成一致(蛋氨酸除外),制成6种等氮(8.8%)等能(16.65 kJ/g)的微黏合饲料。L-蛋氨酸梯度依次为饲料的1.19%、1.62%、2.18%、2.65%、3.13%和3.66%,或饲料蛋白的2.17%、2.95%、3.95%、4.81%、5.70%和6.65%。以生物饵料(丰年虫无节幼体和桡足类)作对照组。每处理设3个重复,每桶(180 L)内随机放3500尾初始体重为(1.93±0.11)mg的12日龄大黄鱼稚鱼。实验为期30d。结果显示,稚鱼的成活率随饲料蛋氨酸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在2.18%蛋氨酸水平时达到最高,之后无显著变化。特定生长率(SGR)随饲料蛋氨酸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在2.18%蛋氨酸水平时达到最高,之后则呈下降趋势。对照组稚鱼的成活率和SGR最高,均显著高于蛋氨酸组(P<0.05)。各组间稚鱼体脂肪和灰分差异不显著,但体蛋白随饲料蛋氨酸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在2.65%蛋氨酸水平时达到最高,之后则稍微下降;对照组鱼体蛋白和各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经二次多项式模型分析,12—42日龄大黄鱼稚鱼的蛋氨酸需要量为饲料的2.58%或饲料蛋白的4.69%。
于海瑞艾庆辉麦康森José Luis Zambonino-InfanteChantal Louise Cahu
关键词:大黄鱼稚鱼蛋氨酸需要量微颗粒饲料
半滑舌鳎仔稚鱼消化酶活性的变化被引量:28
2005年
对半滑舌鳎不同发育阶段主要消化酶(酸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以及与消化吸收相关的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半滑舌鳎在仔鱼发育早期即可检出酸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的活力,碱性蛋白酶的2个极低值分别出现在仔鱼开口期和仔稚鱼的转变期,从孵化后23 d左右胃腺出现时,酸性蛋白酶的活性开始明显升高。早期仔鱼体内表现出较强的淀粉酶活性,孵化后12 d其活性急剧下降,并一直保持较低的比活力状态。脂肪酶的活性在半滑舌鳎早期仔鱼体内一直较低,进入稚鱼期后开始缓慢上升。碱性磷酸酶活性在变态结束后出现大幅度的升高,这标志着肠组织结构和肠道消化功能的完善。
常青张秀梅陈四清梁萌青刘寿堂
关键词:半滑舌鳎仔稚鱼消化酶
A Successful Microbound Diet for the Larval Culture of Chinese Shrimp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2005年
A 13-day feeding trial was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a microbound diet for rearing the larvae ofChinese shrimp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live foods that consist of Isochrysis galbana, Chlorella vul-garis, Tetraselmis chuii, rotifer (Brachionus plicatilis) and Artemia sp. Larvae of 0 to 13d post-hatch (dph) were reared ina temperature-controlled semi-open culture system and stocked at a density of 100 larvae L-1 in tanks, each containing 50 Lsterilized seawater with salinity 30-32. Larvae were manually fed either the live foods or the microbound diet 6 times perday. At 13 dph, the growth of the larvae fed on the microbound diet was approximately 84% of that fed on the live foods.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larvae fed on the microbound diet was 44.29% at 13 dph, which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that of larvae fed on live foods (63.55%). The body length and development index (DI) of the larvae fed on the microbounddiet were always lower than those of larvae fed on live foods. However, the differences reached significant levels only at 11and 13dph (P<0.05). The mean dry weight loss of the microbound diet was 9.2% after 90min immersion in seawater, indi-cating that this diet has a good water stability. The microbound diet contains 52.23% crude protein and 10.27% lipid and iseasy to prepare. The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et suggest good potentials for its successful use in the larviculture of other pe-naeid and fish species.
WANG Xinxia MAI Kangsen
关键词:中国对虾盐分
肽聚糖对鲈鱼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被引量:18
2008年
以初始体重(5.50±1.63)g的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为研究对象,研究饲料中添加肽聚糖对其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在配合饲料中分别加入0 mg/kg,100 mg/kg和500 mg/kg的肽聚糖制成3种等氮等能(蛋白42%,脂肪11%)的实验饲料,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肽聚糖对鲈鱼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但却显著影响其生长。当饲料中添加500 mg/kg肽聚糖时,鲈鱼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 mg/kg)和低添加量组(0 mg/kg)(P<0.01)。当饲料中肽聚糖添加量为500 mg/kg时,鲈鱼白细胞的吞噬指数、血清溶菌酶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添加量组(P<0.01)。当饲料中肽聚糖添加量为100 mg/kg时,鲈鱼血清替代途径补体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却显著低于高添加量组(500 mg/kg)(P<0.01)。攻毒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500 mg/kg肽聚糖能显著提高鲈鱼对哈维氏菌的抵抗能力。本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肽聚糖添加量的升高,鲈鱼的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均显著上升。
张璐艾庆辉麦康森郑石轩
关键词:鲈鱼肽聚糖非特异性免疫
微粒饲料替代生物饵料对大黄鱼稚鱼生长、存活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25
2008年
以初始体重为(1.93±0.11)mg的大黄鱼稚鱼(12日龄)为实验对象,以微粒饲料(micro-diet,MD)分别替代0%、25%、50%、75%和100%生物饵料(live prey,LP),探讨微粒饲料替代生物饵料对大黄鱼稚鱼生长、存活、体成分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30d的摄食生长实验表明:微粒饲料替代生物饵料显著影响大黄鱼稚鱼的生长、存活、体成分和消化酶活力。当微粒饲料替代50%和75%生物饵料时,两组间的特定生长率(SGR)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100%替代水平(P〈0.05);同时,75%替代水平SGR显著高于0%和25%替代水平(P〈0.05)。存活率在各处理组间的差异关系与SGR的变化趋势类似。鱼体粗蛋白含量随替代水平的升高有下降的趋势,其中50%、75%和100%替代水平鱼体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0%和25%替代水平(P〈0.05),而鱼体粗脂肪含量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当微粒饲料替代100%生物饵料时,其胰段和肠段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余各处理组(P〈0.05),而其余各处理组之间淀粉酶活力差异均不显著;微粒饲料替代生物饵料对各处理组蛋白酶活力无显著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大黄鱼苗种生产中,在12日龄以后使用优质微粒饲料替代50%~75%的生物饵料是可行的。
赵金柱艾庆辉麦康森谭北平徐玮马洪明
关键词:大黄鱼稚鱼微粒饲料生物饵料
鱼肉水解蛋白对大黄鱼稚鱼存活、生长以及体组成的影响被引量:11
2006年
以初始体重(1.6±0.18)mg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Richardson)稚鱼(12日龄)为实验对象,在室内水族箱中进行为期30d的摄食生长实验。以白鱼粉为主要蛋白源,通过双酶水解制得鱼肉水解蛋白(FPH,粗蛋白72%),分别以鱼肉水解蛋白替代0%、25%、50%和75%的鱼粉蛋白配制出4种等氮等能的实验微颗粒饲料,同时,以生物饵料(冷藏桡足类)为对照组,研究饲料中不同鱼肉水解蛋白对大黄鱼存活、生长以及体组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以FPH替代25%的鱼粉蛋白时,其存活率(32.6%)显著高于其余的各替代水平(P〈0.05),但与生物饵料组(33.2%)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料中FPH替代水平的升高,实验鱼的特定生长率(SGR)逐渐下降,但当替代水平为25%时,其SGR(10.5%day^-1)与全鱼粉组(10.4%day^-1)和生物饵料组(10.3%day^-1)之间没有出现显著差异(P〉0.05)。体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FPH替代水平的升高,鱼体干物质、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有显著降低(P〈0.05)的趋势。脂肪酸的分析结果也表明随着饲料中FPH升高,鱼体的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均有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以适宜水平的鱼肉水解蛋白替代鱼粉蛋白,将显著提高大黄鱼稚鱼存活率,可能有利于其生长,而过高的替代水平则起到阻碍作用。在大黄鱼微颗粒饲料中FPH替代鱼粉蛋白在0%~25%之间是否能更有利于大黄鱼稚鱼的存活、生长和发育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刘峰麦康森艾庆辉段青源徐玮谭北平张文兵马洪明刘付志国
关键词:大黄鱼稚鱼
海水仔稚鱼营养生理与人工微颗粒饲料的研发进展(Ⅰ):微颗粒饲料的开发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20年来有关海水仔稚鱼用微颗粒饲料开发的研究进展。目的是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为微颗粒饲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于海瑞
关键词:海水仔稚鱼微颗粒饲料
海水仔稚鱼营养生理与人工微颗粒饲料的研发进展(Ⅱ):仔稚鱼营养生理
2012年
迄今,国内海水鱼仔稚鱼育苗使用的人工微颗粒饲料仍依赖从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进口。微颗粒饲料的开发需要仔稚鱼个体发育阶段消化特征的知识。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20年来有关海水仔稚鱼营养生理的研究进展。目的是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为加快海水仔稚鱼营养研究和人工微颗粒饲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于海瑞
关键词:海水仔稚鱼营养生理微颗粒饲料
饲料中添加肽聚糖对大黄鱼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被引量:28
2008年
以初始体重(30.8±1.33)g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为研究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肽聚糖对其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分别向每千克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100、500mg肽聚糖,配制出3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实验在海水浮式网箱(1.5m×1.5m×2.0m)中进行,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40尾。实验采取饱食投喂方式,每天投喂2次(05:00和17:30),实验期间海水水温为27.5—30.5℃,盐度为29—33,溶解氧含量在7mg·L^-1以上。饲喂实验结束后测定实验鱼的生长及相关的免疫学指标,同时每网箱取10尾实验鱼转入室内300L水族箱内进行攻毒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肽聚糖显著影响大黄鱼的成活和生长。当饲料中添加100和500mg·kg^-1肽聚糖时,成活率(分别为95.8%和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8.3%)。当饲料中添加100和500mg·kg^-1肽聚糖时特定生长率(分别1.44%·d^-1和1.41%·d^-1)显著高于对照组(1.12%·d^-1)(P〈0.05)。饲料中添加肽聚糖实验组大黄鱼血液白细胞吞噬活力和血清溶菌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添加肽聚糖的两实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而血清替代补体途径活力则随着饲料中肽聚糖添加水平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哈维氏弧菌攻毒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肽聚糖实验组的累积死亡率(分别为25.0%和25.7%)显著低于对照组(64.3%)(P〈0.05)。因此,饲料中添加适宜含量的肽聚糖可显著提高大黄鱼生长率和非特异性免疫力,肽聚糖可以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口服免疫增强剂应用于大黄鱼的养殖生产。
张春晓麦康森艾庆辉段清源张璐李会涛万军利
关键词:大黄鱼肽聚糖特定生长率非特异性免疫力
大黄鱼对几种饲料蛋白原料消化率的研究被引量:52
2007年
以白鱼粉为主要蛋白源制成参考饲料,以0.1%的Cr2O3为外源性指示剂,按参考饲料和实验原料70%∶30%的比例配制成实验饲料,测定了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对白鱼粉、红鱼粉、肉骨粉、豆粕、花生粕、菜籽粕和棉籽粕的表观消化率。实验大黄鱼(平均初始体重15.0±1.6g)养殖于海水浮式网箱(1.5m×1.5m×2.0m)中,分别以各实验饲料投喂实验鱼5周,然后采用挤压法收集粪便。实验结果表明各原料表观干物质消化率在43.6%至70.0%之间,能量消化率在42.9%到82.6%的范围内。实验原料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在70.7%到92.4%之间,其中白鱼粉和红鱼粉的蛋白消化率最高(分别为92.4%和89.3%),而棉籽粕则最低(70.7%)。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在61.3%到90.5%之间,其中棉籽粕最低(61.3%)。磷的表观消化率相对较低,仅白鱼粉和红鱼粉在53.2%以上,其余皆低于37.5%。总之,大黄鱼对这几种原料的表观消化率存在较大差异,但蛋白消化率均较高,因此,可作为大黄鱼的饲料蛋白源在实际饲料配制中使用。
李会涛麦康森艾庆辉张璐张春晓张文兵刘付志国
关键词:大黄鱼表观消化率饲料原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