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2014)
- 作品数:5 被引量:74H指数:4
- 相关作者:王伟铭舒军武陈炜邓涛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长江三角洲地区全新世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被引量:28
- 2010年
- 长江三角洲地区全新世气候和环境曾发生过大的变迁,新石器时代文化伴随着全新世气候最暖期的到来,以及三角洲的形成和发展而出现,并由此向前推衍,奠定了以稻作农业为基础的经济形态。通过研究本区与农作物相关的现代植物花粉形态和代表性表土花粉,揭示出部分用于指示人类活动的综合指标、不同植被带表土花粉的组合特征和用于半定量界定不同植被类型的E/D比值区间。研究区自然区域全新世孢粉反映当时植被3个主要发展阶段,即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1000~9500cal.aB.P.)、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9500~3900cal.aB.P.)和次生性质的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3900cal.aB.P.以来),其中8000~3900cal.aB.P.为全新世大暖期的鼎盛期,3900cal.aB.P.以来人类活动明显增强。人类活动区绰墩遗址孢粉植物群,反映新石器各主要文化期都以亚热带含针叶植物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地带性植被,遗址周围一般都有较大面积的水域分布;人类对植被的干预只是在后期才开始明显增强。区内人类文化几经兴衰,主要受制于环境的变迁,包括气候和地理状况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海平面升降和植被变化等。与此同时,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趋加重,成为一种新的环境影响因素。
- 王伟铭舒军武陈炜丁金龙
- 关键词:植被变化全新世
- 南京附近晚新生代砂砾层及其沉积环境研究
- 南京附近长江两岸,如南岸的雨花台、菊花台、西善桥、方山,北岸的浦口、浦镇、大厂、六合、仪征等地砂砾层广泛分布。砂砾层的下伏地层大多为古近纪阜宁群或更老的红色岩层,如晚白垩世赤山组或浦口组砂页岩,少数为火山岩。砂砾层除直接...
- 王伟铭周晓丹邵家骥
- 关键词:砂砾层沉积环境晚新生代
- 文献传递
- 中国新近纪孢粉植物群的区域定位与环境响应被引量:8
- 2009年
- 中国新近纪孢粉植物群的变迁,与当时全球性和区域性气候和环境的变化休戚相关,结果导致现代植物群分布格局的逐渐形成。鉴于新近纪环境变化的错综复杂性,不同地区间的表现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在对比孢粉植物群和探讨植物群变化规律时,需要考虑各种不同的影响因素。本文在综述新近纪全球性海洋和气候事件,以及区域性构造和环境变化的同时,结合新近纪地层建阶工作的研究进展,对中国新近纪孢粉植物群的区域定位提出讨论,进而探索孢粉植物群的一些综合性变化规律,以及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表明,在新近纪前期,尤其在中新世气候最适宜期,中国东部地区的孢粉植物群已经受到逐渐盛行的夏季风的影响。随着青藏高原的逐渐隆起,以及全球性气候变冷的加剧,冬季风开始明显增强,导致草原型干旱性植被在内蒙古地区的形成。其影响在我国华北等地上新世孢粉植物群中反映尤为明显。青藏高原的抬升,直接导致高原孢粉植物区的形成;而横断山脉地区的孢粉植物群由于区内地形、气候复杂而拥有多种生境,加上垂直幅度大,上升运动的连续和持久,保留了许多源于不同植物区系的成份,成为一个独立的孢粉植物区。
- 王伟铭舒军武邓涛
- 关键词:孢粉植物群古环境地层划分
- 长江三角洲地区早期农业史,全新世植被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研究
- 随着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考古遗址发掘的不断拓展,新的发现正不断地涌现,使本地区考古农业和人地关系,尤其是早期稻作农业发展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的一个重要研究热点。现有的长江中游地区的工作,已使中国的稻作史记录推溯到了90...
- 王伟铭舒军武陈炜丁金龙
- 中国孢粉学发展的契机与抉择(兼论文集后记)
- 2009年
- 回顾中国孢粉学的发展历程,认为孢粉学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是与国家的经济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政策和知识创新工程的先后实施所带来的契机紧密相联系。呼吁中国孢粉工作者能正面抉择,不断创新,共同促成学科的理论发展和学科间的联合。简要介绍论文集内容,除本文外,含回顾性文章2篇、地层孢粉论文8篇、表土花粉的陆地植被覆盖度模拟和孢粉通量论文各1篇、现代花粉形态论文3篇。
- 王伟铭
- 中国新近纪植被和环境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讨论被引量:5
- 2011年
- 探索新近纪植被和环境的发展姚律,是了解当今地球生物多样性和环境的形成过程、预测今后可能变化趋势的重要途径,已成为当今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鉴于中国新近纪植被和环境演化的错综复杂性,为使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真实有效,特提出下列几个问题进行讨论,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1)资料的不均衡性。现有的有关中国新近纪古植物资料因研究时期、产地和化石类型的不同,存在着很大的不均衡性,如一些源于油田的孢粉资料,大多是以孢粉组合的形式陈述,孢粉组合所涵盖的地层往往很厚,其精度远比以样品为单元的资料为低。2)地质年代的精确对比。中国陆相地层年代的确定以往主要参照化石证据,其中孢粉为重要证据之一。鉴于新近纪植被分异的增大,大区域间的孢粉对比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工作中需要更多地运用其他证据,如古地磁等。3)大植物与孢粉资料运用的利弊。用综合化石证据来恢复古植被,需要根据不同化石的保存特性区别对待,如孢粉的产出层位一般比较连续,但更多地代表区域性植被面貌;而大植物的分布层位比较局限,主要反映本地植物的情况。此外,由于保存的缘故,草本植物的花粉比大植物更容易被保存。4)定量方法的运用。对原始资料需要建立一个严格的取舍标准,以去除因资料的不均衡所引起的误差。对孢粉和大植物资料要区别对待,因孢粉组分的百分含量对决定植被的类型至关重要。
- 王伟铭
- 上新世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植被响应
- 在最新颁布的国际地层表中,第四系的底界位于'格拉斯阶'的底部,年龄值约为2.588 Ma,因此,上新世的期间为从5.332至2.588百万年前。上新世是地球气候进入第四纪冰期之前,新生代全球性气候变冷总体发展趋势的最后阶...
- 王伟铭
-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互动关系上新世
- 我国部分地区上新世孢粉植物群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 上新世是地球气候进入第四纪冰期之前,新生代全球性气候变冷总体发展趋势的最后阶段,介于古近纪早期的'温室世界'和第四纪'冰室世界'之间过渡期的末端(Barrett,2003),是了解和认识地球气候转化机理的一个重要时期。中...
- 王伟铭
- 关键词:孢粉植物群区域环境上新世
- 文献传递
- 中国孢粉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34
- 2009年
- 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今年迎来了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本文就中国孢粉学的发展历程作了简要的回顾,重点列举中国孢粉学在地层孢粉学、第四纪孢粉学、孢粉形态学和应用孢粉学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研究进展,并对中国孢粉学的今后发展提出展望,呼吁中国孢粉工作者不断开拓,利用当前孢粉学良好的发展机遇,开创新的辉煌。
- 王伟铭
- 关键词:孢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