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1011)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王姗姗陈海英姜磊孙虹王婷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抑郁
  • 3篇卒中
  • 3篇卒中后
  • 3篇脑卒中
  • 3篇脑卒中后
  • 3篇脑卒中后抑郁
  • 2篇肿瘤坏死因子
  • 2篇西酞普兰
  • 2篇细胞
  • 2篇免疫调节
  • 2篇坏死因子
  • 1篇动脉栓塞
  • 1篇信号
  • 1篇信号转导
  • 1篇抑郁状态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特征
  • 1篇中动脉
  • 1篇神经免疫

机构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篇王姗姗
  • 2篇陈海英
  • 1篇姜磊
  • 1篇解恒革
  • 1篇贾建军
  • 1篇管锦群
  • 1篇王婷
  • 1篇孙虹

传媒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生理学报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路易体痴呆的神经影像学特征被引量:3
2015年
路易体痴呆(dementiawithLewybody,DLB)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由Okazaki1961年首先描述,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逐渐被确认为一种独立的疾病。本病的临床特点为波动性的认知障碍及帕金森综合征和以视幻觉为突出表现的精神症状;病理特征为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灰质核团弥散分布的路易小体。
王姗姗贾建军
关键词:痴呆LEWY体病帕金森障碍幻觉纹状体黑质变性
大脑中动脉栓塞后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大鼠下丘脑肿瘤坏死因子α及其信号通路的激活被引量:7
2014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后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状态下,下丘脑细胞因子及其调控通路蛋白表达的变化。成年Sprague Dawley(SD)大鼠经左侧MCAO后,再经过慢性不可预见的温和应激,建立脑卒中后抑郁模型。通过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下丘脑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s-α,TNF-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factor,CRF)及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uppressor of cytokines signaling 3,SOCS3)mRNA表达水平,用ELISA检测下丘脑TNF-α和CRF蛋白水平,用Western blot检测下丘脑SOCS3和磷酸化的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的蛋白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CAO+CUMS组大鼠下丘脑CRF、TNF-α和SOCS3 mRNA水平明显升高,CRF、TNF-α、SOCS3和pSTAT3的蛋白水平显著上调。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RF与TNF-α、TNF-α与SOCS3及SOCS3与pSTAT3之间有相关性。以上结果提示,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慢性应激所导致的抑郁状态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活性上调,可能受到下丘脑细胞因子转导通路的调控,其中包括JAK/STAT3信号通路。
王姗姗陈海英孙虹王婷管锦群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栓塞脑卒中后抑郁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
西酞普兰对小胶质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抗抑郁药物西酞普兰对体外培养的小胶质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探讨西酞普兰对小胶质细胞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家族p38(p38MAPK)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作用。方法脂多糖(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表达TNF-α和IL-1β。西酞普兰组(20μmol/L)预处理4 h后,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观察TNF-αmRNA和IL-1βmRNA的表达;预处理24 h后,ELISA检测TNF-α和IL-1β在细胞培养上清的浓度;预处理30min后收获细胞,观察西酞普兰对p38MAPK和JNK磷酸化的影响。结果西酞普兰显著抑制小胶质细胞TNF-α和IL-1β的mRNA和蛋白表达;西酞普兰抑制LPS诱导的p38MAPK和JNK的磷酸化。结论西酞普兰可能是通过抑制MAPK途径对小胶质细胞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王姗姗陈海英解恒革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脑卒中后抑郁西酞普兰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
西酞普兰通过免疫调节机制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给予抗抑郁药物西酞普兰干预后,观察下丘脑TNF-α的表达变化,并探讨PSD发病机制和潜在的药物治疗机制。方法经旷场实验筛选出1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另12只大鼠经过单侧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后,又随机分为PSD组6只和西酞普兰组6只,经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后,通过旷场实验和糖水实验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TNF-αmRNA的表达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SD组的水平活动、直立探索和糖水喜好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酞普兰组的水平活动、直立探索和糖水喜好较PSD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D组下丘脑TNF-αmR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酞普兰组下丘脑TNF-αmRNA水平较PSD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抑郁药物西酞普兰可通过调节下丘脑TNF-α治疗PSD。
王姗姗姜磊
关键词:西酞普兰神经免疫调节卒中抑郁抗抑郁药肿瘤坏死因子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