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8-0833)

作品数:6 被引量:149H指数:5
相关作者:彭林军杨晓杰张帆张保童段庆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大连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 3篇矿业工程

主题

  • 2篇地表沉陷
  • 2篇隧道
  • 2篇沉陷
  • 1篇地表沉陷规律
  • 1篇地铁
  • 1篇地铁隧道
  • 1篇岩石力学
  • 1篇沿空掘巷
  • 1篇运营隧道
  • 1篇支护
  • 1篇蠕变
  • 1篇蠕变试验
  • 1篇深部开采
  • 1篇渗漏
  • 1篇渗漏水
  • 1篇数据分析
  • 1篇数值模拟
  • 1篇特厚煤层
  • 1篇稳定性
  • 1篇小煤柱

机构

  • 6篇中国矿业大学...
  • 4篇大连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沈阳铁路局
  • 1篇建设综合勘察...

作者

  • 4篇彭林军
  • 3篇杨晓杰
  • 2篇张保童
  • 2篇张帆
  • 1篇刘剑
  • 1篇李术才
  • 1篇赵晓东
  • 1篇宋振骐
  • 1篇郭志飚
  • 1篇刘冬明
  • 1篇段庆伟
  • 1篇吴佳佳
  • 1篇李桂刚
  • 1篇彭涛
  • 1篇韩巧云
  • 1篇李术忱
  • 1篇陶毅

传媒

  • 2篇岩土力学
  • 1篇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地下空间与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特厚煤层小煤柱沿空掘巷数值分析及应用被引量:69
2013年
沿空掘巷开采技术成功的关键主要取决于采场覆岩稳定的时间和沿空掘巷的位置。采场采动岩体运动导致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动态采场应力作用于围岩并使其状态发生灾变是发生矿山灾害的根本原因。特厚煤层分层综采巷道布置(包括内错、外错和垂直),合理确定煤柱尺寸、巷道支护方式和参数选择能够最大可能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是提高巷道稳定的重要保证。在稳定的内应力场范围内布置小煤柱护巷,能够明显提高巷道围岩稳定状态,减少巷道维护费用。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方法,对特厚煤层下分层沿空掘巷小煤柱不同巷道布置设计,通过煤柱的应力、应变和位移进行对比分析,确定特厚煤层下分层沿空掘巷合理的巷道位置和煤柱尺寸及上覆岩层防控技术,并得到工程验证是正确可靠的,从而为特厚煤层小煤柱开采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彭林军张东峰郭志飚段庆伟
关键词:特厚煤层小煤柱沿空掘巷
地铁隧道明挖法施工基坑支护稳定性研究被引量:29
2010年
地铁明挖法施工有时不可避免的要以较近的距离从高楼大厦的地基临域内穿过,这将增大明挖法设计和施工的难度,因此基坑支护成为地铁隧道建设中的工程难题之一。文章以北京地铁十号线区间明挖法施工段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数值分析软件模拟地铁隧道基坑开挖的各施工步序,分析了围护结构和基坑周边地表的变形规律以及围护桩参数(桩长、桩径)的变化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最后就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为北京地铁十号线明挖法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其他同类工程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杨晓杰刘冬明张帆张保童黄新生韩巧云
关键词:基坑支护稳定性数值模拟
深部开采地表沉陷规律模拟研究被引量:29
2011年
通过对煤矿深部开采沉陷的结构力学模型研究,提出了盆地水平煤层地表沉陷的理论预测模型,给出了整体和分步两种近似计算方法。在变动煤层开采深度和工作面长度的条件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相关的数据进行了拟合计算对比,并基于现场沉陷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新模型方法结合力学模型计算得出开采沉陷预计参数,可以针对上覆岩层的力学参数对所得预测数据给出合理的力学解释,摆脱了经典预计模型概率积分法只依靠统计方法预测结果的缺陷,可为深部安全开采和地表沉陷的预测与控制,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彭林军赵晓东李术才
关键词:深部开采地表沉陷力学模型
寒区铁路运营隧道渗漏水防治技术被引量:7
2010年
寒区铁路运营隧道渗漏水因冬季结冰而造成重大安全隐患,影响行车安全。文中针对东北此类隧道渗漏水病害进行了试验整治,通过运用高精度探地雷达在隧道内进行渗漏水水源探测,针对不同渗漏水原因进行分类整治,采用堵排结合的施工技术和新型的马丽散防堵水材料进行堵水试验。实际工程验证了该技术和材料的安全可靠性。
彭林军杨晓杰陶毅李术忱
关键词:渗漏水
云冈石窟立柱岩体长期强度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基于分级加载单轴抗压蠕变试验,研究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9,10,12窟窟前立柱岩体的长期强度,并对其长期承载力学性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云冈石窟9,10,12窟窟前立柱岩体的岩性主要为砂岩,岩性单一,结构面不发育,属整体块状岩体结构类型,工程地质条件良好。(2)立柱岩体中粗粒砂岩的长期强度低于中粒、中细粒砂岩的长期强度。其根本原因在于,中粗粒砂岩的胶结物类型是泥质胶结;其中含有微量的蒙脱石,在长期的风化过程中,与水作用后,易发生淋滤作用和溶蚀作用,次生裂隙相对较发育。(3)高含水量状态下,中粗粒砂岩的长期强度为20.22MPa,比其在低含水量状态下的长期强度降低44.31%。按云冈石窟立柱应力最大值出现在10窟西柱的上部(1.31MPa)计,中粗粒砂岩立柱岩体的安全系数为15.4。因此,9,10,12窟窟前立柱岩体的长期承载力学性能良好。建议尽快修复和搭建窟檐,避免雨水对石窟的冲刷,同时还能调节窟内温度与湿度,减轻风化剥蚀。计算9,10,12窟窟前立柱最大可以承载的窟檐质量,供有关建筑设计和文物保护部门参考。这些研究结果和建议对于云冈石窟的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杨晓杰彭涛李桂刚刘剑吴佳佳张帆张保童
关键词:岩石力学蠕变试验蒙脱石
GPS技术在煤矿开采沉陷观测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0年
运用GPS技术对济三煤矿开采沉陷进行监测,对实际观测数据进行基线解算、外业检核、空间平差的数据处理,得出了该矿区综放开采条件下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各种角值参数和预计参数,并对边界角、移动角进行了相关计算分析,得出不同采深或表土厚度条件下地表移动参数,建立沉陷与变形监测的一系列技术体系,为盆地开采条件下建(构)筑物下采煤提供了科学依据。
彭林军宋振骐
关键词:GPS技术煤矿开采数据分析地表沉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