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2011BAD38B0204)

作品数:12 被引量:91H指数:7
相关作者:闫文德梁小翠向成华王谢李贤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长沙市科技局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土壤
  • 4篇亚高山
  • 4篇亚高山草地
  • 4篇高山草地
  • 4篇草地
  • 4篇川西亚高山
  • 3篇亚热带
  • 3篇樟树林
  • 3篇樟树人工林
  • 3篇土壤呼吸
  • 3篇人工林
  • 2篇氮矿化
  • 2篇凋落
  • 2篇凋落物
  • 2篇施氮
  • 2篇树脂
  • 2篇土壤氮
  • 2篇土壤氮矿化
  • 2篇微生物
  • 2篇

机构

  • 8篇中南林业科技...
  • 4篇四川农业大学
  • 4篇四川省林业科...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作者

  • 8篇闫文德
  • 4篇文冬菊
  • 4篇李贤伟
  • 4篇王谢
  • 4篇梁小翠
  • 4篇向成华
  • 3篇王光军
  • 3篇郑威
  • 2篇宿少锋
  • 2篇高超
  • 2篇赵大勇
  • 2篇刘益君
  • 1篇李天平
  • 1篇田大伦
  • 1篇朱凡
  • 1篇伍倩
  • 1篇陈建国
  • 1篇张超
  • 1篇李茂金
  • 1篇王志勇

传媒

  • 7篇中南林业科技...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草业科学

年份

  • 3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冬季火对川西亚高山草地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其强度的短期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为可持续管理川西亚高山草地生态系统,全面地了解火后土壤微生物功能的多样性和强度的变化及其恢复状况,基于2010年"12·5"冬草场的火烧事件,以川西亚高山草地为研究对象,对比了火烧和未火烧区域0–20 cm土层土壤中7种酶(β-葡糖苷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变化,分析了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其强度对火处理的响应。结果发现,7种酶的潜在活性在0–5 cm土层中皆有所增加,但对火处理、土层深度和两者交互作用的响应有所差异;其中,碱性磷酸酶在指示该区域火后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和强度短期内的变化时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指示性。火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表土层微生物功能的发挥,但是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其强度对火和土层深度(0–20 cm)的响应并不显著。因此,为能更好地揭示干扰行为对微生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机制,未来应加强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稳定性的研究。
王谢向成华李贤伟文冬菊
关键词:多样性酶活性亚高山草地
冬季火烧对川西亚高山草甸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为探究冬季火烧对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2010年12月5日发生火灾的川西地区亚高山草地为研究对象,对比火烧与未火烧草地表层0-20cm土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发现冬季火烧并不足以改变土壤含水量、容重和孔隙度,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的通气性,并显著提高了0-5cm土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P<0.05),但未改变土壤的可溶性碳、氮含量。总的来说,冬季火烧改善了翌年草地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不仅为根系生长提供了更大的扩展空间,还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更多的养分资源。
王谢向成华李贤伟文冬菊
关键词:亚高山草地土壤理化性质青藏高原
冬季火如何影响川西亚高山草地植物群落?
2014年
虽然火后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特性与植物群落结构之间的关系已经被大量报道,但迄今为止,火影响植物群落结构的具体途径依然存在较大争议。该文以可持续管理草地生态系统为目的,试图揭示冬季火影响川西亚高山草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群落结构的具体途径,提出了"火通过改造土壤环境来影响植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假设。在对比火烧区域和未火烧区域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特性和植物群落结构的基础上,联合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模拟了5种可能改变植物群落的主要途径。结果表明,相对于冬季火的直接作用而言,川西亚高山草地火后植物群落结构的塑造主要依赖于火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改变,且该假设途径具有最佳的模拟效果。这暗示了土壤微生物的死亡和繁殖是改变火后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群落结构的重要途径。土壤作为一个整体环境,其微生物生命代谢活动在调控火后土壤生物化学循环(特别是氮循环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王谢向成华李贤伟文冬菊
关键词:氮循环土壤微生物活性结构方程模型亚高山草地
氮添加对樟树林红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为探讨氮添加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影响,采用BIOLOG AN、FF、GenIII和YT 4种微生物平板测定了氮添加不同水平樟树林红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及其多样性。结果表明:(1)高浓度施氮对樟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厌氧菌的代谢功能具有促进作用,而低浓度施氮抑制其活性。(2)氮添加不同水平处理均促进土壤微生物革兰氏好氧菌的活性,且施氮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明显。(3)氮添加不同水平处理均抑制土壤微生物真菌和酵母菌活性。多样性的研究结果也与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的变化相似。
郁培义朱凡王志勇闫文德宿少锋李天平
关键词:BIOLOG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
亚热带樟树人工林土壤呼吸对凋落物处理的响应被引量:6
2015年
2011年9月到2012年8月,选取湖南省长沙市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人工林作为试验样地,设置添加凋落物(DL)、去除凋落物(RL)和对照(CK)3种处理,对不同处理下土壤呼吸速率进行12月的连续观测。研究结果表明:樟树人工林不同处理下土壤呼吸呈显著的季节动态,均呈单峰曲线。添加凋落物处理下(DL),土壤呼吸的年均值为2.816,去除凋落物处理下,土壤呼吸的年均值为1.943,与对照的2.534相比分别高14.33%和低23.01%。樟树人工林凋落物处理下土壤呼吸速率与5 cm土壤温度呈极显著线性相关(P<0.01),与5 cm土壤湿度相关性不显著(P>0.05)。樟树人工林添加和去除凋落物处理下土壤呼吸Q10值分别为2.04、2.02,均高于对照的1.87。由此可见凋落物对森林CO2通量有重要影响。
刘益君闫文德伍倩张超张力粱小翠
关键词:樟树人工林土壤呼吸凋落物土壤温湿度Q10值
施氮对亚热带樟树林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12
2013年
人类活动引起全球范围内大气氮沉降量的升高,增加了陆地生态系统氮输入,从而影响土壤CO2排放。为揭示生态系统氮输入升高对土壤呼吸的影响,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对亚热带樟树林(Cinnamomum camphora)进行模拟氮添加试验,每月上、下旬采用红外分析法测定4种氮输入水平(CK,0 g m-2a-1;低氮LN,5 g m-2 a-1;中氮MN,15 g m-2 a-1;高氮HN,30 g m-2a-1)下的土壤呼吸速率。结果表明:(1)樟树林土壤呼吸存在明显的季节动态,最高值出现在6月,最小值出现在1月。氮添加处理显著抑制了樟树林的土壤呼吸,LN、MN、HN处理土壤呼吸年累积量分别较对照CK下降37.66%、30.62%、38.95%,各施氮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施氮对土壤呼吸的抑制作用随时间推移而减弱;(2)氮添加不影响土壤呼吸昼夜波动特征,但显著抑制土壤呼吸速率;(3)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间存在极显著的指数关系,与土壤湿度相关性不显著,CK、LN处理Q10相近,MN处理最小:(4)氮添加处理促进了土壤中氮的淋失,且随施氮水平的升高而增大。
郑威闫文德王光军梁小翠张徐源
关键词:亚热带土壤呼吸
施氮对亚热带樟树人工林土壤氮矿化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20世纪以后,全球工业、农业飞速发展,从而导致大量活性氮输入至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部分,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氮元素的转换过程及其对外源性氮输入的响应机制越来越被重视。以亚热带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施加氮肥(低氮5 g·m-2、中氮15 g·m-2、高氮30 g·m-2)的基础上,用树脂芯法对其不同季节土壤氮矿化特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施氮肥处理后,在1、4、7月份樟树人工林的土壤氮矿化量均表现为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增,但10月份的高氮浓度处理樟树人工林土壤氮矿化量呈现下降趋势,但高于对照处理,说明施氮肥处理可以增加樟树林土壤氮矿化速率;施肥处理可以显著增加樟树林土壤铵态氮含量及氨化速率,但是对土壤硝态氮量和硝化速率影响不显著。
文汲闫文德刘益君梁小翠高超
关键词:樟树人工林施氮土壤氮矿化亚热带
中南丘陵区两类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对农药残留物的净化作用被引量:7
2015年
以我国中南地区湖南省汩罗市桃林林场典型丘陵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为例,研究了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对农药污染物的消除效应及机制。研究表明,对于七种常用的农药,丘陵农林复合系统稻田土壤农药残留量比对照平原稻田系统平均降低29.8%,其中降幅较高者如百菌清、三唑酮分别降低42.4%、35.8%,降幅较低者如草甘膦也降达13.8%。农林复合系统稻田土壤农药污染物的消除通过以下方式来促成的。第一,农林复合系统中稻田土壤芳香度较低的有机质含量较高,这使土壤微生物生命活动处于较高水平,从而进入稻田土壤的有机农药容易降解,减少土壤农药的残留量。第二,农林复合系统周围被森林屏蔽,阻隔了农业病虫通过气流进入复合系统内,从而减少农药施用量,降低了农药残留污染的风险。
罗天啸闫文德高超陈建国
关键词:农林复合生态系统丘陵区农药残留净化作用
冬季火对川西亚高山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和牧草质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火是继土壤、水分、温度之后,塑造地表植被的主要力量。该文以2010年"12·5"冬草场火烧事件为背景,通过对比川西亚高山草地火烧区域和未火烧区域火后第一年植被群落结构和牧草质量,探讨亚高山草地植被对冬季火烧的响应机制。通过物种多样性分析、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干重等级法(dry-weight-rank)分析发现,冬季火烧未改变植被的生物多样性、均匀度和物种丰富度,却改变了植被群落结构的物种组成。冬季火烧导致一年生禾草、一年生杂草、灌木等3种生活型植物的数量和生物量增加;多年生杂草数量减少,生物量增加;多年生禾草数量和生物量减少。冬季火烧也极大地减少了可食禾草的比例,增加了各种杂草的生物量比例。此次火烧事件降低了细柄草(Capillipedium parviflorum)和早熟禾(Poa sp.)等可食禾草的竞争能力,增加了一些杂草(如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白莲蒿(Artemisia sacrorum)、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等)在资源竞争中的相对优势,最终表现为火后牧草的可食性下降。
王谢向成华李贤伟文冬菊
关键词:牧草质量物种多样性亚高山草地TWINSPAN
改变碳源输入对针阔叶混交林土壤氮矿化的影响被引量:14
2012年
为了解不同碳输入对混交林土壤中有效氮含量及氮矿化速率的影响,采用树脂芯原位测定法对马尾松+樟树混交林不同处理(添加凋落物、去除凋落物、去根、去根添加凋落物、去根去除凋落物)下的土壤氮矿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种处理下土壤累计净氮矿化量为添加凋落物(12.10 mg/kg)>去根添加凋落物(6.03 mg/kg)>去根(0.96 mg/kg)>去除凋落物(-0.46 mg/kg)>去根去除凋落(-0.63 mg/kg);NH4+-N、NO3--N含量在培养前后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培养后,NH4+-N含量在添加凋落物、去除凋落物、去根、去根去除凋落物4种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之间NO3--N含量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为揭示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氮循环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李茂金闫文德李树战赵大勇多祎帆
关键词:针阔叶混交林凋落物氮矿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