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GA09B201-03)

作品数:16 被引量:120H指数:8
相关作者:董希斌宋启亮李芝茹毛波李超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林业大学韩家园林业局黑龙江省铁力林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低质林
  • 6篇土壤
  • 3篇生物多样性
  • 3篇土壤肥力
  • 3篇肥力
  • 2篇主成分
  • 2篇主成分分析
  • 2篇综合评价
  • 2篇白桦
  • 2篇采伐
  • 1篇大兴安岭林区
  • 1篇大兴安岭森林
  • 1篇低质
  • 1篇性能分析
  • 1篇杨林
  • 1篇运输方案
  • 1篇森林植被
  • 1篇山杨
  • 1篇山杨林
  • 1篇生长率

机构

  • 16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韩家园林业局
  • 1篇黑龙江省铁力...

作者

  • 15篇董希斌
  • 10篇宋启亮
  • 6篇李芝茹
  • 4篇毛波
  • 2篇吕海龙
  • 2篇纪浩
  • 2篇李超
  • 1篇张会儒
  • 1篇李祥
  • 1篇白永清
  • 1篇陈百灵

传媒

  • 11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森林工程
  • 1篇福建林业科技
  • 1篇黑龙江大学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9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质山杨林生态改造后土壤肥力综合评价被引量:8
2015年
2009年对大兴安岭低质山杨林进行顺山带宽(分别为6、10、14、18 m)分别栽植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Pine)进行诱导改造;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对不同带宽生态改造后的林地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所有的生态改造对土壤肥力均有改善作用,其中带宽以14 m,树种以兴安落叶松的诱导改造效果最佳,可为低质山杨林的改造提供参考。
毛波董希斌宋启亮陈百灵
关键词:山杨生态改造土壤肥力
不同改造方式对小兴安岭低质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对小兴安岭低质林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以小兴安岭铁力林业局卫东林场的原始阔叶红松林生物多样性作为对照,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改造方式低质林的试验区生物多样性数据进行综合评析,并分析试验区植被恢复效果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恢复时间和改造方式对生物多样性恢复与分布起主导作用,横山皆伐带10 m带宽样地、顺山皆伐带10 m带宽样地与择伐带采伐强度41%的样地生物多样性恢复效果最好,横山皆伐带和顺山皆伐带的8 m带宽样地与择伐带采伐强度55%的样地生物多样性恢复效果次之。
张泱吕海龙董希斌
关键词:低质林生物多样性主成分分析
不同改造方式对大兴安岭3种类型低质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在大兴安岭林区,通过带状改造和块状改造方式分别对阔叶低质林、柞树低质林和白桦低质林进行改造,分析不同改造方式对3种不同类型低质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阔叶低质林经带状和块状改造后,各试验区中生物多样性较高的是S3>G4>S2>G3>G5;柞树低质林经改造后,各试验区中生物多样性较高的是S3>S2>G5>G4>S4;白桦低质林经带状和块状改造后,各试验区中生物多样性较高的是G4>S3>G3>G5>G6;综合3个试验区生物多样性恢复效果,带状改造试验区生物多样性高于块状改造试验区;带状试验区以10、14 m带宽进行改造,块状试验区以225~625 m2进行改造,试验区生物多样性较高。
宋启亮董希斌李芝茹
关键词:低质林生物多样性
小兴安岭低质林林冠对降水截留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研究了小兴安岭低质林林冠截留与林外总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在观测时段内(2010年6月至8月)共产生降雨32次,总雨量为354.83 mm。其中小雨(10 mm以内)24次,中雨(10~25 mm)5次,大雨(25 mm以上)3次。小雨、中雨、大雨分别占总降雨量的75.00%、15.63%、9.37%。6月份共有5次降雨,总降雨量为22.82mm,林冠截留率为25%;7月份有16次降雨,总降雨量为205.21 mm,林冠截留率为21%;8月份有11次降雨,总降雨量为126.80 mm,林冠截留率为22%。采用3种函数模型拟合林外总降雨量与林冠截留量的关系:对数函数模型和幂函数模型R2值均较小,约为0.6左右,拟合效果不理想,而3次多项式函数模型拟合的非常好,R2达到0.975 5。当降雨量很小时,林冠截留量也很少。随着林外总降雨量的增加,低质林林冠截留量也随之增加。当降雨量超过45 mm时,林冠截留量增加趋势下降,最终达到饱和状态。
张会儒李超董希斌
关键词:低质林林冠截留函数模型
小兴安岭低质林不同改造模式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被引量:6
2013年
以小兴安岭低质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低质林进行不同采伐强度、不同横山带宽、不同顺山带宽3种模式进行改造,应用灰色关联度法综合分析不同模式改造后的低质林样地土壤肥力的各个指标。研究表明,所有的改造模式对土壤肥力均有改善作用。低质林顺山和横山带状改造模式最佳的带宽分别是8 m和10 m;在不同的采伐强度的择伐改造模式下,41%明显优于其他择伐强度改造模式。综合评价不同改造模式土壤肥力质量的改造效果,顺山带状改造模式最优,不同采伐强度的择伐改造模式优于横山带状改造模式。
毛波董希斌
关键词:低质林土壤肥力
大兴安岭低质林不同皆伐改造后枯落物持水性能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对大兴安岭地区阔叶低质林、白桦低质林进行不同带宽的带状和不同面积的块状两种皆伐方式改造后枯落物持水性能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带宽为6~18 m的皆伐带未分解层枯落物蓄积量所占比例均小于半分解层的枯落物蓄积量,面积为5 m×5 m~30 m×30 m的块状区域未分解层枯落物蓄积量所占比例均小于半分解层的枯落物蓄积量;枯落物蓄积量排序:块状皆伐(29.41±7.18)t/hm2>带状皆伐(22.80±5.61)t/hm2>对照样地(18.57±8.46)t/hm2。每条带宽的皆伐带未分解层的最大持水量所占比例均小于半分解层的最大持水量,每个面积的块状区域未分解层的最大持水量所占比例均小于半分解层的最大持水量;枯落物最大持水量排序:块状皆伐(109.70±16.92)t/hm2>带状皆伐(92.04±13.97)t/hm2>对照样地(67.25±17.66)t/hm2。带状和块状皆伐方式下,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的关系均呈现对数关系上升,而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的关系均呈现乘幂关系下降。
李超董希斌李芝茹
关键词:低质林持水性能
大兴安岭低质林诱导改造后土壤呼吸影响因子被引量:5
2012年
对大兴安岭地区阔叶低质林进行6、10、14、18 m带宽皆伐后,并种植西伯利亚红松(Pinus koraiensis)进行诱导改造,利用LI-8150多通道土壤碳通量自动测量仪测定土壤表面CO2通量,分析不同带宽诱导改造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带宽土壤呼吸速率均高于对照样地,表现为18 m带宽6.51μmol.m-2.s-1>10 m带宽5.33μmol.m-2.s-1>14 m带宽5.26μmol.m-2.s-1>6 m带宽3.53μmol.m-2.s-1>对照样地3.12μmol.m-2.s-1。在Spearman相关性检验中,不同带宽诱导改造后土壤密度与土壤呼吸速率呈现显著负相关性,土壤有机质、半分解层枯落物质量与土壤呼吸速率表现出显著正相关性(p<0.05)。6 m带宽、10 m带宽、14 m带宽、18 m带宽和对照样地的土壤呼吸敏感指数(Q10)值分别为3.72、1.09、2.77、4.31和2.58。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升高土壤呼吸速率逐渐升高,但达到一定临界值后土壤呼吸速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不同诱导改造林这一临界值不同。
纪浩董希斌李芝茹
关键词:土壤呼吸
不同整地方式对小兴安岭低质林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11年
通过对小兴安岭低质林改造后第一年样地的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以小兴安岭铁力林业局卫东林场的原始阔叶红松林作对照,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不同整地方式下各试验区生态系统初始情况对比评析,并将试验区内改造样地与保留样地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低质林改造过程中对乔木层生物多样性恢复有促进作用,对草本层生物多样性恢复造成负面影响;揭草皮子整地方式对草本层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低于暗穴整地方式。研究结果为森林生物多样性恢复的整地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吕海龙董希斌
关键词:低质林生物多样性主成分分析
基于能量原理分析森林植被对水土保持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通过对历年来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水土流失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森林植被具有抑制水土流失作用的结论。并通过土壤水特征曲线深入探究土壤持水、失水的过程,从能量角度解释植被具有提高土壤持水性能、抑制地表径流、从而防止水土流失的原因。
韩家永李芝茹宋启亮
关键词:森林植被水土流失
采伐干扰和火烧对大兴安岭森林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被引量:37
2010年
以大兴安岭新林林业局宏图林场内的试验地为研究对象,对林地土壤的化学性质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采伐干扰试验迹地土壤pH值较未受干扰的迹地有所增加,而有机质含量和各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均降低。火烧使大兴安岭林区实验迹地的土壤的酸性增强,经过火烧的样地要比未受干扰样地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全N、有效N的含量在火烧后初期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降低,后期又再次上升,并且含量超过火烧前的水平,火烧对土壤全P、全K、有效K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基本保持未受干扰的水平,不同火烧年限迹地之间并无显著的差异,土壤有效P的含量在火烧初期下降,之后呈现上升趋势。
宋启亮董希斌李勇刘继明
关键词:采伐土壤化学性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