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90460044)

作品数:6 被引量:84H指数:4
相关作者:冯玲苏凤哲路洁刘喜明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路志正教授
  • 2篇学术思想
  • 2篇学术思想探讨
  • 1篇调理脾胃
  • 1篇调五脏
  • 1篇疑难杂症
  • 1篇杂症
  • 1篇证论治
  • 1篇证治
  • 1篇升阳除湿法
  • 1篇水肿
  • 1篇脾胃
  • 1篇脾胃论
  • 1篇脾胃论治
  • 1篇情志
  • 1篇情志病
  • 1篇情志疾病
  • 1篇五脏
  • 1篇小陷胸汤
  • 1篇理脾

机构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2篇路洁
  • 2篇苏凤哲
  • 2篇冯玲
  • 1篇刘喜明

传媒

  • 5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路志正教授运用小陷胸汤治疗疑难杂症临床探讨被引量:1
2016年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历来被认为是治疗痰热互结于心下的主方。心下包括胸、胸胁、胃脘部位,相当于现今肺、胃、心病范畴。路志正教授抓住痰热互结的病机及清热化痰散结的功效,将其灵活运用于治疗代谢综合征、胃病、心悸、眩晕等病证中,取得满意的疗效,本文将路老临床运用小陷胸汤的经验予以总结,希冀有飧于读者。
苏凤哲杨丹
关键词:小陷胸汤疑难杂症
路志正教授从脾胃论治情志疾病临床探讨被引量:31
2010年
路志正教授认为忧思恼怒为常见的情志变化,气机紊乱是情志异常的主要病机,肝、脾是情志变化影响最大的脏器,在情志病变中,脾为之枢。情志对五脏的影响最终均会影响到脾胃的功能活动,脾胃的病变也可引发情志的异常,故治疗情志病可从调理脾胃入手,调脾胃治疗情志病,具有调节、稳定情绪,防止病情进一步演变的作用。
苏凤哲冯玲路洁
关键词:情志病调理脾胃
路志正调五脏治疗水肿临床经验探析被引量:2
2013年
水肿的发生是内脏失调的结果。水液的转枢与排泄,离不开气的调节,清代医家尤在泾认为:"气行即水行,气滞即水滞",吴鞠通进一步申明治水之旨:"善治水者,不治水而治气也"。路志正先生深刻领会治水之要义,在治疗水肿病证时,从脏腑的气化着手,上以治肺,提壶揭盖,中以治脾,把握权衡,下以治肾,开合有度。在治疗上除强调肺、脾、肾的作用外,还注重肝脏疏泄气机,通畅上、中、下三焦的作用,总以调节脏腑的功能入手,不单以利水,而水肿尽除矣。
苏凤哲
关键词:水肿
路志正升阳除湿法临床应用探讨被引量:6
2014年
升阳除湿是李东垣治疗内伤脾胃的常用方法。路志正教授推崇此法,并融会贯通,在临床运用中不断总结完善,使此法更加成熟。升阳除湿法是运用于脾虚湿盛的有效方法。但根据湿邪所在部位的不同,又要灵活结合他法,如湿在上焦结合芳香化湿法,湿在中焦结合苦温燥湿法,湿在下焦结合淡渗利湿法,此概括为"三部"法。又根据湿邪致病的性质和寒化、热化、在表、在里的不同,单纯用升阳除湿法不足祛病,往往结合他法联合应用,如升降结合,升补结合,升利结合,升泻结合,升散结合,风药结合等,此概括为"六结合"法。将临床"三部六结合"法与升阳除湿法灵活结合起来,用于脾虚湿盛的治疗,收到非常好的效果,这也充分体现了路志正教授圆机活法的辨证论治思想。
苏凤哲
路志正从肝论治咳嗽学术思想探讨被引量:30
2015年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皆可以导致咳嗽,非独在肺,临床上慢性咳嗽的论治多以肺、脾、肾为主,路志正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认为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情志因素在咳嗽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从肝论治咳嗽尤为重要。凡肝气郁结、肝火犯肺、肝血不足、肝肾亏虚、肝经郁热、肝经受寒、肝气滞血瘀等因素,影响肺之宣发肃降而咳者,皆可依肝咳论治。肝咳的治疗,以宣肺化痰止咳治其标,疏肝养肝以治本。文章在总结路志正教授治疗肝咳经验的基础上,从肝咳的历代文献、肝咳的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方法、临床验案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冀希对咳嗽的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苏凤哲杨丹
关键词:咳嗽从肝论治
胃心痛证治——路志正教授学术思想探讨被引量:14
2010年
路志正教授认为,五脏六腑皆可致心痛,非独心也。心与胃经脉相连,功能相属,胃的功能异常影响于心可发为胃心痛,胃心痛其病在心,由胃的病变所引起。如寒邪凝滞、肝气犯胃、饮食不节、胃中虚寒、胃阴不足、胃中湿热等原因,皆可致心脉不利而引发心痛。胃心痛的辨证重在审查病位,辨别寒热虚实。治疗应本着审证求因,审因论治的原则,以温胃散寒、疏肝和胃、健脾消食和胃、温中散寒、养阴益胃、清化湿热等方法,治病求本。
苏凤哲冯玲刘喜明路洁
关键词:辨证论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