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项目(CACX2003102)

作品数:12 被引量:447H指数:8
相关作者:康尔泗赵文智吉喜斌陈仁升金博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3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遥感
  • 3篇水资源
  • 3篇流域
  • 3篇黑河中游
  • 2篇地下水
  • 2篇水分
  • 2篇土壤
  • 2篇土壤水
  • 2篇土壤水分
  • 2篇绿洲
  • 2篇河流域
  • 1篇氮磷
  • 1篇氮磷含量
  • 1篇地下水位
  • 1篇地下水位变化
  • 1篇地下水资源
  • 1篇演替
  • 1篇植被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群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桂林工学院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兰州交通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作者

  • 6篇康尔泗
  • 5篇陈仁升
  • 5篇吉喜斌
  • 5篇赵文智
  • 4篇张智慧
  • 4篇金博文
  • 3篇李新
  • 3篇马明国
  • 2篇王雪梅
  • 1篇张济世
  • 1篇李珍存
  • 1篇王彦辉
  • 1篇程国栋
  • 1篇蒋志荣
  • 1篇高美荣
  • 1篇张耀南
  • 1篇王金叶
  • 1篇张小由
  • 1篇王启基
  • 1篇彭红春

传媒

  • 3篇冰川冻土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中国沙漠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遥感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7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祁连山排露沟流域水分状况与径流形成被引量:23
2006年
对祁连山排露沟水源流域水分状况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水分状况与径流形成潜力具有在空间上的异质性,随坡向、海拔等地形因子而发生规律性变化;流域降水不论坡向、海拔变化均能在满足植被(乔木)生长需要后有结余,水分状况较好.流域高海拔较低海拔水分状况好,形成径流潜力大;同一海拔阴阳坡径流系数没有显著差异,但阴坡森林由于结余的水分多、径流潜力大,对河川径流形成的贡献和调节作用均大于阳坡草地.流域高海拔和阴坡森林面积越大,水分状况越好,产流能力越强;流域阴坡森林对河川径流的调节作用使其面积越大河川径流越稳定.
王金叶王彦辉李新敬文茂葛双兰
关键词:土壤水分水分状况径流水量平衡
黑河中游典型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及其安全评估被引量:21
2005年
结合黑河干流高崖水文站至平川大桥水文站区域的气象、水文、土壤、植被、种植结构、经济发展等资料建立黑河中游典型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模式,并对其进行安全评估。结果表明,黑河分水对中游典型灌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表水利用量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增加、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现状年地下水开潜力很小,甚至有些灌区开采潜力严重不足,超采严重。现状年各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都已经接近安全警戒线,平川灌区已经超过安全警戒线,若今后在水资源管理、地表水和地下水统一调度、农业节水等方面没有重大突破,黑河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将更加复杂化。
吉喜斌康尔泗赵文智陈仁升肖生春金博文
关键词:黑河中游水资源供需平衡安全评估人工绿洲
高寒矮嵩草草甸不同退化演替阶段植物地上部氮磷元素比较被引量:13
2004年
本研究旨在比较高寒草甸草地不同退化演替阶段下植物地上部氮磷元素含量、吸收速率以及单位面积累计重量.结果表明:植物生长季内 5~9月 ,3个样地植物地上部N、P含量都是在生长初期最高,随植物生长季节的推移以及地上生物量的增加,其含量逐渐稀释直到生长季节结束,全氮含量范围为36.90~14.90g/kg,全磷的含量范围是2.22~1.06g/kg.不同退化演替阶段由于植物组成的不同,其N、P含量有明显的差异,P的含量中度退化样地最高 1.91% ,重度退化样地最低 1.51% ;N的含量则恰恰相反,重度退化样地最高 26.40% ,中度退化样地最低 18.60% ;原生植被样地介于两者之间,其生长季P的平均含量为1.63%,N的平均含量为20.80%.植物N、P的吸收速率和单位面积累计重量都是随退化程度的加剧而降低,即原生植被样地>中度退化样地>重度退化样地,并且植物营养元素吸收速率与地上生物量生长速率呈正相关关系.
李海英彭红春王启基
关键词:高寒草甸退化演替植物群落氮磷含量吸收速率
基于遥感的植被年际变化及其与气候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229
2006年
植被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点,对植被的动态监测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气候变化的趋势,因此监测植被动态变化以及分析这种变化与气候的关系已经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遥感卫星获得长时间系列逐日观测数据,许多国际组织和机构制定了全球卫星数据接收、处理和生成数据集计划,所产生的标准数据集则极大地促进了该项研究。大量研究在全球尺度、洲际尺度(北美洲和欧亚大陆)以及区域尺度上广泛开展。在阅读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常用于植被监测的卫星传感器和主要数据集,汇总了植被年际变化及其与气候关系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近20年来全球植被活动明显增强,表现为北半球普遍存在增加的趋势,南半球干旱半干旱区出现降低的植被光合作用,但这些变化因空间位置不同和研究尺度不一样体现出不同的动态变化特征。气温和降水是影响植被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
马明国王建王雪梅
关键词:植被年际变化遥感
甘肃河西地区内陆河流域荒漠化的水资源问题被引量:65
2004年
河西地区内陆河流域荒漠化的水资源问题,根本的原因在于水资源短缺而导致的生态环境脆弱和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如果上、中游地区水资源的利用超过了水资源量的限度,则流到下游的径流量减沙,地下水位下降;而下游地区为了弥补水资源的不足,便大量开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严重超采,从而导致植被退化和荒漠化.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以石羊河为例,说明内陆河流域的荒漠化防治要求实行以农业节水为中心,建立节水型社会的流域综合治理,实现水资源、土地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康尔泗李新张济世胡兴林
关键词:内陆河流域荒漠化水资源流域综合治理
适宜环境与生态研究的e-science探讨被引量:3
2006年
环境与生态研究从定性、定量向多学科、多尺度、大范围的团队参与的综合集成研究方向发展,计算机、网络、数据、模式模型技术的逐渐成熟与完备,为环境和生态需要的e-science支持平台建设提供了技术和研究基础。分析环境与生态集成研究典型模型基本过程得出,适合环境和生态研究的e-science由数据平台、模型模式平台、协同与沟通平台、管理平台组成。其中:①定点、定位、互联网、传感器网格、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以及再分析数据生成的数据支持平台是e-science的基础;②包括模型库、模式库、协同建模环境、模拟环境、软件开发环境的模型平台是e-science支持集成研究的核心;③模型、模式之间的协同,以及数据平台中数据接口和扩展接口驱动的开发与集成环境,数据与模型模式和模拟计算的内部协同工作平台是e-science应用的关键;④完善的结果展示、输出和资源调度的管理平台是e-science的窗口。以生态经济、水文研究为例进行的初步实验表明,四层结构的e-science框架基本符合环境和生态研究过程的需要。
张耀南程国栋高美荣韦五周
关键词:数据平台协同工作平台
内陆绿洲灌溉农田SPAC系统土壤水分动态模拟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基于土壤水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内陆河流域山前农田绿洲SPAC系统土壤水分运移的子模型。应用该模型对土壤剖面含水率、农田棵间蒸发和叶面蒸腾量进行了模拟研究,并以实测值进行了验证。对相同种植与田间管理条件下的春小麦生长季田间土壤水分、土壤蒸发和叶面蒸腾量进行了预报,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对模型主要参数土壤饱和导水率Ks、土表排水系数Wmax、净辐射Rn、风速Uz、饱和差D、作物叶面指数LAI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得出这些参数对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显著。应用该模型对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山前绿洲灌溉农田的土壤水分均衡和作物根系吸水规律以及SPAC系统中土壤水分运移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
吉喜斌康尔泗赵文智陈仁升张小由张智慧
关键词:灌溉农田SPAC系统土壤水分运移
1982-2003年中国西北地区植被动态变化格局分析被引量:32
2006年
中国西北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植被的变化对气候和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植被的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这一地区过去的气候变化趋势并对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进行预测。本文将1982-2003年的22年长时间系列的遥感NDVI数据分成4个阶段。分别计算各阶段的中国西北地区植被SINDVI平均值,并按不同等级生成斑块,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这4个时期植被格局特征以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中国西北植被覆盖在研究期内总体是向改善的趋势发展的,局部有退化现象。
李珍存马明国张峰蒋志荣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遥感
植物根系吸水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31
2006年
植物根系吸水模型是当前生态水文和陆面过程建模领域最为活跃的研究方向,是研究流域水文、生态、环境以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科学问题中最为关键的部分,研究植物根系吸水的物理和生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是建立植物根系吸水模型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植物根系吸水模型研究的回顾,讨论了水分和盐分胁迫在根系吸水中的作用、根系吸水的多维模型、根系吸水在陆面过程中的作用等问题,指出植物根系吸水模型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吉喜斌康尔泗陈仁升赵文智金博文张智慧
黑河中游灌区地下水位短期季节性变化趋势预测被引量:6
2006年
利用黑河中游平川、板桥、鸭暖和蓼泉灌区8眼观测井的1985—2002年逐月实测平均地下水位埋深资料(共1 728个月),基于帕森斯季节性指数理论,分别建立了黑河中游灌区具有代表性的平川、板桥、鸭暖、蓼泉四灌区共8眼观测井季节地下水位埋深动态变化预测模型,并用2003年各观测井的资料进行了趋势预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观测井地下水位变化过程呈线性递减的相关系数越显著,其拟合误差和预测误差越小.各观测井地下水位帕森斯季节性指数模型拟合差≤0.05 m的月数占总检验月数的比例平均为38.33%,拟合差≤0.10 m的月数占总检验月数的比例平均为72.50%,>0.25 m的月数占总检验月数的比例平均为2.00%;各观测井预测误差≤0.05 m的月数占总预报月数的比例平均为36.46%,预测误差≤0.10 m的月数占总预报月数的比例平均为64.38%,>0.25 m的平均比例仅为2.00%,说明帕森斯季节性指数模型可以对短期黑河中游典型灌区地下水位动态趋势进行预测.
吉喜斌康尔泗陈仁升赵文智金博文张智慧
关键词:黑河中游灌区地下水位变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