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5006)

作品数:29 被引量:165H指数:9
相关作者:丁贤荣邹欣庆葛小平夏非张永战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河海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3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沙脊
  • 8篇辐射沙脊群
  • 6篇南黄海
  • 4篇地貌
  • 3篇水边线
  • 3篇特征线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 3篇层序
  • 3篇潮流沙脊
  • 2篇低潮
  • 2篇遥感
  • 2篇湿地
  • 2篇水下三角洲
  • 2篇浅地层
  • 2篇重现率
  • 2篇环境演化
  • 2篇黄河
  • 2篇废黄河
  • 2篇风暴潮

机构

  • 15篇南京大学
  • 7篇河海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江苏第二师范...
  • 2篇国家海洋环境...
  • 2篇江苏省海洋水...
  • 2篇江苏省海洋环...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北卡罗来纳州...
  • 1篇天津地质矿产...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国土资源
  • 1篇南通出入境检...
  • 1篇江苏省有色金...
  • 1篇广东财经大学
  • 1篇江苏盐城国家...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7篇丁贤荣
  • 6篇葛小平
  • 6篇邹欣庆
  • 5篇夏非
  • 5篇张永战
  • 5篇康彦彦
  • 4篇左平
  • 4篇殷勇
  • 3篇罗锋
  • 3篇赵善道
  • 2篇盛建明
  • 2篇刘秋兴
  • 2篇王鑫浩
  • 2篇王羽涵
  • 2篇张东菊
  • 2篇戴晨
  • 2篇刘兴健
  • 2篇唐得昊
  • 1篇周忠勤
  • 1篇李清

传媒

  • 5篇南京大学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河海大学学报...
  • 2篇海洋学报
  • 2篇海洋开发与管...
  • 2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海洋科学
  • 1篇上海农业学报
  • 1篇环境化学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海洋通报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海洋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6
  • 8篇2015
  • 1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里磕脚11DT02孔沉积相分析及环境演化被引量:9
2013年
11DT02孔位于南黄海辐射沙脊群东北部里磕脚沙脊南坡,通过沉积相分析、粒度统计,结合年代地层数据,重建晚更新世以来里磕脚沙脊的长周期环境演化,分析沙脊成因、厘定沙脊发育年代。研究表明:里磕脚沙脊从下至上由潮滩相、硬黏土相、潮滩相和潮流沙脊相组成。潮流沙脊和潮滩由粉砂、细砂和少量黏土组成,两者均成正偏态分布。潮流沙脊和潮滩在概率累积曲线上分别表现为三段式和四段式分布,以跳跃次总体为主,并呈双跳跃特点。研究区晚更新世经历海平面下降发育潮滩环境,到完全暴露形成标志性的"硬黏土"层;全新世初期经历海侵,研究区复又开始潮滩沉积,随后被海水完全淹没,潮流作用渐强,改造下伏潮滩和"硬黏土",逐渐堆积成高差最大达30 m的脊槽地形。
李清殷勇
关键词:沉积相粒度分析沉积环境演化潮流沙脊南黄海
南海北部海洋雾状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在粤东上升流区和南海北部陆架陆坡区共选取7条断面,通过分析水体的温度、盐度、密度、浊度、叶绿素浓度特征和悬浮体现场粒度平均粒径、体积浓度特征等,初步研究了南海北部海洋雾状层的特征及其受控机制。研究发现粤东上升流区底部雾状层普遍发育,在个别站位存在表层雾状层,高能的近岸浪流作用和来自港湾、河流的泥沙为表层雾状层和底部雾状层提供物源;南海北部陆架陆坡区底部雾状层也普遍发育,在珠江口外的内陆架和外陆架陆坡区表层雾状层比较常见,陆坡区中层雾状层比较发育,本区雾状层的物源主要来自珠江和台湾岛西南部河流的入海泥沙、海底沉积物以及生源颗粒物。南海北部底部雾状层的强度和扩散范围主要受水动力条件、河流入海物质的扩散和底质再悬浮等控制。
张晓飞陈坚项立辉方建勇李东义朱亚超欧阳凯范彦斌
关键词:南海北部影响因素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测定条斑紫菜中铅的不确定度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依据GB 5009.1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的铅的测定》方法对条斑紫菜一次加工菜中的铅进行测定,并按照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要求对测定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表明:测定时铅标准溶液配制和样品称量是引起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计算得出合成不确定度和最终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6.15×10^(-2)和1.23×10^(-1)。本试验中铅含量为0.44 mg/kg时,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54(k=2),该方法适用于条班紫菜中铅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
王李宝沈辉赵伟凌云黎慧万夕和陆勤勤
关键词:条斑紫菜铅含量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基于加权Ripley's K-function的多尺度景观格局分析——以江苏盐城滨海湿地为例被引量:13
2015年
以1987,1992,1997,2002,2007年的遥感影像为例,首次尝试使用加权Ripley's K-function的多尺度格局分析方法,计算了20年来景观异质性在江苏盐城滨海湿地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趋势。通过对研究区的样带划分以及景观类型的点状化处理,建立滨海湿地样带图层和1987—2007年间各类型景观的点格局数据库,从而分析滨海湿地不同类型景观的空间聚集特征变化。基于加权Ripley's K-function的计算表明,在各级空间尺度和时间变化上,各类型湿地的斑块都呈现出空间聚集分布状态,且1987年以来,不同湿地类型的聚集空间特征尺度和空间分布强度均出现了大幅的增减变化,除互花米草滩之外的自然湿地的聚集空间特征尺度和强度都有明显下降甚至少到无法被检测到,而人工湿地却呈现聚集特征尺度和强度的双增长,且该聚集程度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分析表明,既考虑样点的空间位置信息又考虑样点分布范围的加权Ripley's K-function方法能很好地表征湿地景观在多尺度上的变异,且与传统空间景观指数等分析方法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一致。
张东菊左平邹欣庆
关键词:K-FUNCTION
海岸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能质和生物多样性的差异——以江苏海岸带为例被引量:15
2013年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生态系统保护和监测研究的重要内容,该过程迫切需要综合性强、准确性高的指标,能质和生物多样性指标都是生态系统健康评估中的有效指标。以江苏省海岸带游泳和底栖生物群落为对象,沿海岸线从海州湾到长江入海口北岸选取15个站点,调查研究江苏省海岸带生态系统能质和生物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江苏海岸带除了中部地区能质和结构能质值较一致(都偏小)外,南北差异明显,生物多样性指数空间分布情况为南部Margalef指数略大于北部,中部较小,Shannon Wiener和Simpson指数空间分布都为南部>中部>北部;能质与生物多样性指标在高级生态系统中反映的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一致,在中低级生态系统中差异明显;能质与生物多样性指标关联程度低,前者的测算侧重于生态系统中物种的等级,后者的测算侧重于物种的数量;总结能质和生物多样性指标在理论支撑、建立理论视角、与生态系统健康对应关系、应用模型以及局限性等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和完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理论与方法体系。
唐得昊邹欣庆刘兴健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健康
辐射沙脊群南部浮游动物的生态特征被引量:4
2012年
依据2007年5月(春)、8月(夏)辐射沙脊群南部所获得的浮游动物样品,分析了该海域浮游动物的分布、时空变化及其与生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浮游动物66种(不含鱼卵和仔鱼),生态属性以暖温性、近岸低盐种类为主;浮游动物总丰度春季(1 558.57 ind/m^3)>夏季(305.79 ind/m^3);饵料浮游动物生物量春季(2 923.75 mg/m^3)>夏季(335.46 mg/m^3);水平分布均呈现中北部高、南部低的特点。调查海域中部(4~5断面)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及均匀度指数(J)值较其他断面要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春季浮游动物丰度和饵料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分布变化与浮游植物的丰度密切相关,夏季则与海水平均盐度的变化相关性显著;春、夏季浮游动物总丰度分布分别取决于优势种短尾类大眼幼体(Brachyura megalopa)和小拟哲水蚤(Paraca/anus parvus)的分布。
熊瑛王云龙刘培廷汤建华郭仲仁汤晓鸿吴磊高银生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特征
遥感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潮滩地形模拟方法
2016年
潮滩地形资料的获取是开发利用潮间带资源的第一步。以纳潮盆地为实验对象,从遥感影像面状信息入手,提取并组合影像中的信息,采用遥感与BP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构建遥感光谱信息、地貌特征与潮滩高程信息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在遥感光谱信息基础上,引入纳潮盆地纵、横剖面地貌特征因子的神经网络模拟效果更好;将潮滩滩面与潮水沟分别进行网络建模,生成地形,平均绝对误差达0.299m,这说明,神经网络在模拟高程起伏较大的区域时精度较低,适当降低神经网络输入数据的复杂度有利于改善网络的模拟精度。
范仲丽丁贤荣葛小平康彦彦马洪羽
关键词:遥感人工神经网络
湿地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的重金属富集能力与评价被引量:14
2014年
以江苏盐城海岸带的原生湿地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研究对象,检测了Hg、As、Cu、Zn、Pb、Ni、Cd、Cr共8种重金属在其茎叶和根系部分的含量。结果表明,芦苇植物体对重金属的生物富集能力各异,其根系对Hg和Cr的富集能力较大,其茎叶则表现为对Hg的富集能力较大;芦苇植物体对于8种重金属的转运系数均小于1,其中转运系数最大的是Cd,达到0.88。基于国家药用植物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经贸行业标准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评价了该湿地植物芦苇的入药情况。结果表明,该湿地芦苇不符合药用植物入药标准。芦苇滩土壤中,Cd和Cu含量超出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存在一定程度的Cd和Cu污染。因此,就目前芦苇开发利用状况而言,收割芦苇的行为有利于高效、经济地从湿地中转移出各种重金属污染物。芦苇可以作为受污染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植被,利用其高生产力,通过秸秆收割来达到净化湿地环境的效果。
赵善道赵雪琴左平邹欣庆杜进进
关键词:芦苇重金属生物富集系数转运系数
江苏盐城原生盐沼湿地大型底栖动物重金属含量及生物质量评价被引量:4
2012年
以江苏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为研究区域,分别于盐蒿滩、互花米草滩、光滩采集大型底栖动物沙蚕、泥螺和四角蛤蜊样品,测定其体内重金属Hg,As,Cd,Cr,Cu,Pb,Zn和Ni含量,并运用统计分析、金属污染指数(MPI)、单因子污染指数(P_i)、生物-沉积物累积因子(BSAF)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在各类底栖动物体内的含量分布不同,Cd在光滩四角蛤蜊中富集最多,Zn在互花米草滩沙蚕中富集最多,Hg,As,Cr,Cu,Pb和Ni均在光滩泥螺体内富集最多。盐蒿沙蚕、米草沙蚕、光滩泥螺和光滩蛤蜊MPI值分别为1.984,2.085,4.320和1.618。泥螺受污染程度最重,超出沙蚕和四角蛤蜊的2倍。沙蚕、四角蛤蜊体内Zn的积累量、泥螺体内As和Cu的积累量均高于沉积物。按照海洋贝类生物质量标准中的第一类指标对样品进行生物质量评价,发现研究区泥螺体内Cr,Cu和Pb含量均超过此标准,尤以Pb超标最为严重,污染指数P_i值达7.628。四角蛤蜊生物质量总体良好,除Cd和Cr超标,分别为海洋贝类质量标准的1.812倍和1.408倍外,其余元素均未超过标准。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差别较大。生物类型比环境背景对重金属在生物体内的富集影响更大。研究区泥螺和四角蛤蜊体内的多数重金属元素含量低于国内其他区域的同种底栖动物。
田野左平邹欣庆赵善道张东菊
关键词:重金属大型底栖动物
江苏沿海精细化风暴潮模式研究与应用被引量:13
2014年
针对江苏沿海易遭受风暴潮影响的现状,分析了江苏历史上台风风暴潮灾害特征.选用Holland台风风场模型计算风场为强迫场,通过目前被国际上广泛接受的水动力模型ADCIRC建立台风风暴潮模式.建立的江苏海域精细化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型,结合江苏沿海岸线和地形变化特点,采用非结构网格技术对研究区域复杂海域进行重点加密,选取历史上影响江苏沿海典型的四个台风,进行江苏沿海精细化风暴潮后报检验.通过对影响江苏海域的不同时期的台风风暴潮过程的数值预报检验可以得出:台风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型的后报相对误差为18.3%,预报相对误差不大于20%,能够较好的预报风暴潮过程的发展,刻画不同台风过程引起的风暴增水过程,实现了江苏省沿海台风风暴潮的3d数值预报.
罗锋盛建明潘锡山刘秋兴
关键词:台风风暴潮精细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