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770203)

作品数:13 被引量:77H指数:4
相关作者:谢利德文宗曜姚伟娟孙大公喀蔚波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承德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细胞
  • 7篇红细胞
  • 4篇红细胞变形
  • 4篇苯肼
  • 3篇血沉
  • 3篇在体
  • 3篇粘度
  • 3篇神经氨酸酶
  • 3篇酸酶
  • 3篇基因
  • 3篇剪切弹性模量
  • 2篇衰老
  • 2篇钴60
  • 2篇网织红细胞
  • 2篇细胞膜
  • 2篇流变特性
  • 2篇流变学特性
  • 2篇红细胞膜
  • 2篇P16基因
  • 2篇K562细胞

机构

  • 11篇北京大学
  • 5篇承德医学院
  • 4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贵阳医学院
  • 1篇南充市中心医...
  • 1篇宜宾市翠屏区...

作者

  • 14篇谢利德
  • 13篇姚伟娟
  • 13篇文宗曜
  • 8篇喀蔚波
  • 8篇孙大公
  • 4篇陈凯
  • 2篇刘东海
  • 2篇王新娟
  • 2篇张秋实
  • 1篇杨海杰
  • 1篇肖俊
  • 1篇梁玉
  • 1篇陈凯
  • 1篇郑建军
  • 1篇严宗毅
  • 1篇尚俊杰
  • 1篇曾柱
  • 1篇曾柱
  • 1篇李丹
  • 1篇张平

传媒

  • 3篇中国生物医学...
  • 2篇生物物理学报
  • 1篇中国科学(C...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 1篇北京生物医学...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02
  • 12篇2001
  • 1篇200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60)Co辐射造成活体红细胞变形与取向的异常变化被引量:1
2001年
采用 6 0 Co大剂量全身均匀急性辐射的方法造成一种辐射贫血的动物模型 ,然后在较长时间内连续观测 6 0 Co辐射对活体红细胞变形和取向能力的影响。本文采用一种在低粘切变流场中能将红细胞变形指数 DI分解为取向指数 (DI) or和小变形指数 (DI) d 的新型激光衍射法 [1 ]、研究了 6 0 Co大剂量辐射后活体红细胞压积、变形与取向、沉降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规律 ,并与正常对照组红细胞的相应参数作比较 ,发现在 6 0 Co大剂量辐射后 ,开始这些参数变得明显异常 ,约 40天后逐渐接近于正常对照组水平。表明 6 0 Co大剂量急性辐射对动物体内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是长期的、严重的。这为研究辐射对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及正确地挑选辐射贫血模型提供了理论与实验的基础。
谢利德姚伟娟陈凯杜红梅张秋实孙大公文宗曜
关键词:红细胞流变特性血沉钴60
K562细胞转p16基因前后流变学特性的改变被引量:5
2001年
将 p16抑癌基因转入 p16阴性的人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 ,采用微吸管技术并配合某些生物物理技术 ,研究K562细胞在转基因前后生物物理特性的改变。结果表明 ,p16基因的引入使K562细胞表面电荷密度增加 ,抗渗透破碎能力变差。用标准固体粘弹性模型拟合微吸管实验结果后 ,发现表征细胞最大变形能力的弹性系数K1 增加 ,而另一弹性系数K2 粘性系数 μ 无明显改变 ,说明p16使K562细胞刚性增大。这些结论将加深对 p16基因抑制肿瘤转移和基因治疗理论和实验的认识。
姚伟娟梁玉陈凯谢利德孙大公王新娟文宗曜
关键词:K562细胞P16基因转基因抑癌基因
在体网织红细胞微观流变学特性的研究
向兔耳缘静脉注射0.1ml苯肼,使兔子产生急性溶血性贫血。在注射后1~3天内,其体内新生网织红细胞大量增多,约3天后新生网织红细胞占全血红细胞的百分比最大可达到35%左右,得到大量在体同步生长的网织红细胞。在网织红细胞被...
文宗曜谢利德孙大公姚伟娟喀蔚波
关键词:苯肼网织红细胞
文献传递
TRAIL基因对人白血病Jurkat细胞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02年
本实验研究将人类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配体 (TNF relatedapoptosisinducingligand)的cDNA序列作为目的基因导入RevTet On后 ,利用在Jurkat中所建立起的四环素调控TRAIL基因表达系统 ,作为研究肿瘤细胞凋亡前后生物流变学特性变化的细胞模型。我们通过测量用强力霉素诱导TRAIL基因表达前后细胞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 ,研究TRAIL基因对Jurkat细胞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TRAIL基因的表达对Jurkat细胞有明显的促凋亡作用。TRAIL基因表达后 ,细胞表面电荷密度减少 ,流动性下降。而且 ,本实验表明 。
李丹周淑佩陈凯姚伟娟谢利德顾黎王新娟文宗曜
关键词:JURKAT凋亡生物流变学
神经氨酸酶对红细胞微观流变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01年
用生物化学方法 ,即用不同剂量的神经氨酸酶 (唾液酸酶 )作用相同的时间 ,和用相同剂量的神经氨酸酶作用不同的时间分别对红细胞进行处理 ,以达到不同程度地去掉其表面电荷。测量处理过的血液的粘度、血沉、红细胞聚集及各样本红细胞的DI、(DI) or、(DI) d 在不同切变率下的变形曲线 ,即DI γ、(DI)or γ和 (DI)d γ曲线及电泳率 ,并与正常对照组红细胞的相应参数及曲线作比较 ,发现两者之间的粘度、血沉、红细胞聚集及各种曲线存在明显差异。由此表明 ,红细胞表面电荷的多少直接影响血粘度、血沉及红细胞聚集与其红细胞变形性等流变特性 ,有力地证明了在低切变率下血液粘度与血沉主要反映红细胞的聚集行为 ,而在高切变率下的血液粘度则主要反映红细胞的变形行为。
谢利德杨海杰姚伟娟喀蔚波文宗曜
关键词:神经氨酸酶红细胞表面电荷粘度血沉
CT、MRI在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的运用价值分析被引量:42
2013年
目的对CT和MRI在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的运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从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患者中选取56例作为研究对象,共88髋,年龄均在31-57岁之间,对所有患者都进行两侧髋关节的CT和MRI检查,以ARCO法分期为标准,比较两者定性诊断敏感度和早期检查定性敏感度以及早期影像学。结果 CT和MRI对ANFH的识别与诊断都有准确的效果,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是MRI早期检查定性敏感度达到了100%,远高于CT的早期检查定性敏感度,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ANFH早期诊断中,MRI较CT更敏感且更为准确,因此ANFH早期诊断中MRI较CT具有更高的运用价值。
任勇母其文陈世孝张福洲
关键词: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CTMRI
苯肼对兔红细胞膜剪切弹性模量及表面粘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研究新生红细胞从产生到死亡过程 (即衰老过程 ) ,红细胞膜剪切弹性模量及表面粘度的变化。方法 用苯肼使动物造成急性溶血性贫血 ,而后诱发动物幼红细胞增多的非生理状态的红细胞衰老模型 ,连续 62d测量红细胞在低粘剪切流场中的小变形指数 (DI) d 和松弛过程中红细胞变形恢复半时间t0 .5。结果 通过公式计算 ,得到不同时期红细胞膜剪切弹性模量 (E)值最小为 (2 .2 11± 0 .2 69)×10 -6N/m ,最大为 (8.862± 0 .5 41)× 10 -6N/m ;表面粘度 (Um)值最小为 (0 .469± 0 .2 13 )× 10 -8N·s/m ,最大为 (1.867± 0 .13 4 )× 10 -8N·s/m。结论 红细胞在衰老过程中剪切弹性模量和表面粘度确实有明显增大。
谢利德杨海杰姚伟娟孙大公喀蔚波文宗曜杨昌辉
关键词:苯肼红细胞膜剪切弹性模量衰老
^(60)Co辐射对在体红细胞变形和取向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00年
采用60Co大剂量全身均匀急性辐射的方法造成一种辐射贫血的动物模型,然后在较长时间内连续观测60Co辐射对在体红细胞变形和取向能力的影响。本文采用一种在低粘切变流场中能将红细胞变形指数DI分解为取向指数(DI)or和小变形指数(DI)d的新型激光衍射法[1],研究了60Co大剂量辐射后在体红细胞压积、变形和取向能力、沉降率和红细胞计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规律,并与正常对照组红细胞的相应参数作比较,发现在60Co大剂量辐射后,开始这些参数变得明显异常,40天后逐渐接近于正常对照组水平。表明60Co大剂量急性辐射对动物体内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是长期的、严重的。这为研究辐射对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及正确地挑选辐射贫血模型提供了理论与实验的基础。
谢利德郑建军刘东海姚伟娟陈凯孙大公文宗曜
关键词:流变特性红细胞变形钴60
用新型激光衍射法研究新生在体红细胞变形和取向的变化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研究新生在体红细胞变形和取向的变化。方法 :用苯肼使动物造成急性溶血性贫血的方法 ,建立了一种由急性溶血性贫血后而诱发动物幼细胞增多的非正常生理状态的红细胞衰老模型 ,继而用新型激光衍射法研究新生红细胞在产生到死亡过程中变形和取向能力的改变。结果 :对新生红细胞的压积、变形指数、取向指数等指标的连续 6 0多天的监测 ,发现红细胞在整个衰老过程中的变形指数和取向指数有明显改变。结论
曾柱杨海岳张平谢利德肖俊
关键词: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指数红细胞比容
苯肼对红细胞在体衰老过程中微观流变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01年
:在Brunara等人用苯肼使动物造成急性溶血性贫血的方法基础上 ,建立一种由急性溶血性贫血后 ,而诱发家兔幼红细胞增多的非正常生理状态的红细胞在体衰老模型 ,继而研究新生红细胞从产生到死亡过程 ,即衰老过程的流变学特性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新生红细胞的压积、变形、取向及与之相应的全血的粘度、血沉等指标的连续60多天的监测 ,发现红细胞在衰老过程中的微观流变学特性确实有明显改变。红细胞在体衰老过程中微观流变特性逐渐变差。
谢利德姚伟娟张秋实孙大公喀蔚波文宗曜
关键词:红细胞粘度血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