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K314020902)

作品数:10 被引量:32H指数:4
相关作者:王芳李彦妮王亚斌王静王景刚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4篇有机硅
  • 4篇有机硅烷
  • 4篇合金
  • 3篇自组装
  • 3篇耐蚀
  • 3篇耐蚀性
  • 3篇金属
  • 2篇电化学
  • 2篇镀铜
  • 2篇杂环
  • 2篇三嗪
  • 2篇疏水
  • 2篇铜合金
  • 2篇硫醇
  • 2篇铝合金
  • 2篇铝合金表面
  • 2篇金属表面
  • 2篇化学镀
  • 2篇化学镀铜
  • 2篇合金表面

机构

  • 10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10篇王芳
  • 7篇李彦妮
  • 4篇王静
  • 4篇王亚斌
  • 3篇王茜
  • 3篇罗和义
  • 3篇王景刚
  • 2篇张海宁
  • 2篇刘俊俊
  • 2篇曹卓
  • 1篇樊瑞彬
  • 1篇李跃飞
  • 1篇许娟
  • 1篇王丹

传媒

  • 4篇材料科学与工...
  • 2篇功能材料
  • 1篇现代化工
  • 1篇材料保护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精细化工

年份

  • 4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金属表面均三嗪二硫醇纳米聚合薄膜研究进展
2011年
综述了均三嗪二硫醇类化合物纳米聚合薄膜在各种金属基底表面的光聚合、热聚合、蒸发聚合及电化学聚合制备方法及在金属防护、材料间粘接、润滑特性、介电特性、超疏水和作为重金属离子处理剂等方面的应用。对该类化合物在不同金属表面的吸附作用和聚合机理进行了归纳、讨论与分析。提出了通过对该类三嗪二硫醇化合物分子进行改性研究,可在金属表面形成功能性纳米薄膜的设想,展望了该类化合物纳米聚合薄膜新的应用前景。
王亚斌王芳王茜李彦妮
关键词:金属表面
铜合金表面均三嗪二硫醇与硅烷复合自组装薄膜的制备及其耐蚀性被引量:4
2012年
采用自组装技术,在铜合金表面制备了单一6-N,N-二丁基胺-1,3,5-三嗪-2,4-硫醇(DB)和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ES)自组装薄膜及二者的复合自组装薄膜。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接触角测量、极化曲线和盐水浸泡实验(0.5M NaCl)对铜合金表面的自组装薄膜的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未处理的铜合金相比,经复合自组装薄膜修饰的铜合金表面接触角由85.8°上升到107.3°,提高了铜合金表面的疏水性;红外光谱结果也表明复合自组装薄膜在铜合金表面的形成;极化曲线测试和盐水试验均表明了该复合自组装薄膜有效地提高了铜合金的耐腐蚀能力。
李彦妮曹卓王静王芳
关键词:铜合金自组装薄膜耐蚀性
杂环硅烷自组装膜改性的聚丙烯表面镀铜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通过在电晕放电处理的聚丙烯(PP)表面自组装6-(3-三乙氧基硅基丙基氨)-1,3,5-三嗪-2,4-二硫醇单钠盐(TES)纳米膜后,进行了化学镀铜研究。考察了施镀温度、镀液pH值对镀速的影响,施镀时间对镀层厚度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工艺参数。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制备镀层,用扫描电镜对镀层的形貌进行分析,并做了粘接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施镀温度为50℃,pH为13,施镀时间为50 min。采用此优化工艺条件制备的镀层,表观光亮,均匀致密,与基体结合力良好。
王芳王静张海宁王丹李彦妮
关键词:聚丙烯有机硅烷自组装化学镀铜
铝合金表面三嗪二硫醇和硅烷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及表征被引量:6
2011年
通过电化学方法,在铝合金表面制备6-N,N-二丁基胺-1,3,5-三嗪-2,4-二硫醇单盐(DBN)的纳米聚合薄膜(PDB),然后采用自组装技术对铝合金表面PDB膜进行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化处理,形成疏水性的高分子纳米复合薄膜(CPDB)。通过循环伏安法解释了DBN在铝合金表面的反应及PDB的生长过程,同时分析了CPDB膜的形成机理。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接触角测量仪对铝合金表面薄膜的特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DB膜形成后铝合金表面的接触角从未镀膜的89.9°上升到124.3°,CPDB膜形成后接触角达135.8°;SEM和XPS测定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在铝合金表面获得均匀致密的高分子纳米复合薄膜。
王芳王茜王亚斌刘俊俊
关键词:铝合金电化学聚合纳米复合薄膜
疏水性硅烷复合膜修饰的铜合金表面的防腐性能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自组装方法,在铜合金表面首先制备了6-(3-三乙氧基硅基丙基)氨-1,3,5-三嗪-2,4-二硫醇单钠盐(TES)自组装薄膜,然后用正辛基三甲氧基硅烷(OTES)或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S)对TES修饰的铜合金表面进行硅烷化处理,得到了具有疏水功能的复合自组装薄膜。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接触角、循环伏安、极化曲线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铜合金表面的自组装薄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未处理的铜合金相比,经复合自组装薄膜修饰的铜合金表面接触角由89.4°上升到123.7°,提高了铜合金表面的疏水性;FT-IR表明了复合自组装薄膜在铜合金表面的形成;SEM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成功地在铜合金表面获得均匀致密的有机硅烷复合膜;循环伏安及极化曲线测试均表明了该复合膜有效地提高了铜合金的耐腐蚀能力。
王芳李跃飞刘俊俊王静李彦妮
关键词:铜合金有机硅烷复合膜耐蚀性
铝合金表面有机硅烷超疏水膜的制备及其耐蚀性被引量:6
2011年
有机硅烷薄膜可有效保护铝合金。配制了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S)溶液,通过自组装的方法在铝合金表面制备了超疏水有机硅烷薄膜,研究了薄膜的表面形貌、化学结构及耐蚀性。结果表明:制备的有机硅烷薄膜可达到超疏水状态,表面接触角为158,°且对铝合金表面有显著的防腐蚀作用,保护效率达到89.2%。
罗和义王芳王景刚李彦妮
关键词:铝合金接触角耐蚀性
铝表面三嗪硫醇高分子纳米薄膜的电化学制备被引量:2
2010年
通过电化学的方法,利用一种自设计合成的6-N,N-二烯丙基氨基-1,3,5-三嗪-2,4-硫醇(简称DAN)在金属铝表面制备高分子纳米薄膜。通过反射吸收红外光谱(RA-IR)对此三嗪硫醇的高分子纳米薄膜(PDA)的化学结构进行了确定。同时对于铝表面形成的PDA薄膜进行了接触角、膜厚和膜重测定。测定结果显示:只有在亚硝酸钠作为支持电解质的条件下,在铝的表面形成了三嗪硫醇高分子纳米薄膜;并且形成的三嗪硫醇高分子纳米薄膜的膜厚及重量与电解时间和电位成正比。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对不同电解电位条件下形成的薄膜表面形态和表面粗糙程度进行了评价,表明通过恒电位法使用较高的电解电位在铝表面获得了均匀致密的PDA薄膜,为在铝表面制备有机介电薄膜提供了研究基础。
王芳王茜罗和义王景刚许娟
关键词:金属铝高分子电化学
铜表面复合超疏水薄膜的制备及表征被引量:7
2011年
该文利用自组装技术,在HNO3(质量分数6.5%)刻蚀的铜表面制备了(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TS)与正辛基三乙氧基硅烷(OS)的复合纳米薄膜,并通过红外光谱对膜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确定了该复合膜具有纳米-微米级粗糙结构;静态接触角达158.6°,滚动角为3°,表明该膜具有超疏水性能;盐水实验证明该复合膜有效地提高了铜的耐腐蚀能力。
王景刚王芳罗和义王亚斌
关键词:超疏水防腐蚀功能材料
杂环有机硅烷自组装膜为载体的ABS树脂表面镀铜被引量:6
2012年
本研究通过在电晕放电处理的ABS树脂表面自组装6-(3-三乙氧基硅基丙基氨)-1,3,5-三嗪-2,4-二硫醇单钠盐(TES)薄膜后,进行化学镀铜研究。借助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ABS树脂、自组装薄膜及化学镀铜表面进行了表征,同时对化学镀铜做了粘接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经TES自组装薄膜修饰后的ABS树脂表面呈现大量孔状结构,使ABS树脂表面的粗糙度增大,提高了ABS树脂与铜的结合力;化学镀铜后表面铜颗粒致密且均匀;盐水浸泡实验表明,经TES自组装薄膜修饰后的ABS树脂与铜层之间表现出良好的粘接特性。
王芳张海宁王静樊瑞彬李彦妮
关键词:ABS树脂自组装化学镀铜
金属表面均三嗪二硫醇类化合物纳米薄膜制备及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金属材料表面功能性纳米薄膜的制备研究已成为当前新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其中均三嗪二硫醇类化合物的功能膜是其中之一。介绍了均三嗪二硫醇类分子的结构和特性;综述了均三嗪二硫醇类化合物纳米薄膜和聚合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领域,对该类化合物在不同金属表面的吸附和聚合机理进行归纳并讨论分析;展望了该类化合物聚合纳米膜新的应用前景。
王芳王亚斌李彦妮曹卓
关键词:金属表面聚合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