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1999054205)

作品数:14 被引量:134H指数:6
相关作者:陆树良王润秀林源宋振强廖镇江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愈合
  • 8篇创面
  • 6篇细胞
  • 5篇创面愈合
  • 4篇伤口
  • 4篇伤口愈合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削痂
  • 3篇烧伤
  • 3篇糖基化
  • 3篇糖基化终产物
  • 3篇角质
  • 3篇角质形成
  • 2篇蛋白
  • 2篇氧化应激
  • 2篇生物学
  • 2篇组织学
  • 2篇纤维细胞
  • 2篇难愈性

机构

  • 9篇广西医科大学...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陆树良
  • 9篇王润秀
  • 6篇林源
  • 6篇宋振强
  • 5篇廖镇江
  • 5篇杨国志
  • 4篇黄飞
  • 4篇史济湘
  • 4篇向军
  • 4篇乔亮
  • 3篇金曙雯
  • 3篇王志勇
  • 3篇王鹏华
  • 3篇谢挺
  • 3篇田鸣
  • 2篇梁自乾
  • 2篇杨丽英
  • 2篇刘达恩
  • 2篇于德民
  • 2篇农庆文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感染、炎症、...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糖尿病对大鼠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功能损害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大鼠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和对照组,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并制作深Ⅱ度烫伤大鼠模型,测定伤后3、7、14 d和21 d的创面愈合率;观察两组表皮组织的组织学特征及厚度,测定两组角质形成细胞贴壁率、细胞周期、早期凋亡率、迁移能力,观察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蓄积情况.结果 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在伤后7、14 d和21 d创面愈合面积百分比显著减少(P〈0.05).糖尿病组皮肤表皮细胞层次欠清晰,部分表皮细胞缺乏复层排列,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糖尿病组角质形成细胞12、24 h贴壁率显著下降(P〈0.05),进入G2/M期的细胞显著减少(P〈0.05),早期凋亡细胞的比例显著增高(P〈0.05),细胞迁移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糖尿病大鼠表皮层中有大量的AGES蓄积.结论 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过程中存在再上皮化受阻,这一现象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受抑有关.表皮层大量AGEs蓄积可能与糖尿病环境下角质形成细胞生物学功能受抑有关.
宋振强王润秀于德民王鹏华陆树良田鸣谢挺黄飞杨国志
关键词:表皮
氧化应激对大鼠真皮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创面微环境中许多细胞都能不同程度的产生活性氧等自由基。观察氧化应激对大鼠真皮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有利于认识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3在上海市烧伤研究所完成。①实验材料:体质量为200~220g的清洁级雄性SD大鼠,由中科院上海动物实验研究所提供。②实验方法:取SD大鼠背部皮肤组织,消化分离表皮真皮,剪成0.1cm×0.2cm真皮块,置于含体积分数为0.10 FBS的DMEM培养瓶中,在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培养箱中培养,每周换液2次。约7~10d后,成纤维细胞逐渐从真皮块中迁移出来,并且大量增殖,待原代培养成纤维细胞生长融合成片,用0.05%胰酶-EDTA消化,用含体积分数为0.10FBS的DMEM终止消化,离心后,按1∶3分装传代。取对数生长期的成纤维细胞,培养24h后,分别以20,50,100,150μmol/LH2O2干预成纤维细胞,另设空白对照(不加H2O2)及调零组(只加Hank’s液不加细胞)。③实验评估:采用MTT法观察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荧光探针DCFH-DA进行活性氧检测,脂质过氧化物测试盒测试细胞丙二醛含量。结果:①MTT法观察细胞活力:随着H2O2浓度增加,成纤维细胞活力明显降低,各H2O2干预组吸光度值均较空白对照组低(P<0.01)。②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0μmol/LH2O2干预组细胞凋亡无明显变化,100μmol/LH2O2干预组细胞凋亡明显升高(F=47.78,P<0.01)。③细胞内活性氧的测定: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0,100μmol/LH2O2干预组细胞活性氧产生明显升高(F=166.557,P<0.01,P<0.01)。④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测定: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0μmol/LH2O2干预组细胞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无明显变化,100μmol/LH2O2干预组细胞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F=5.756,P<0.01)。结论:氧化应激能导致大鼠真皮成纤维细胞细胞活力下降,凋亡增加,抗氧化治疗可以作为难愈性创面�
杨国志王润秀林源陆树良梁自乾刘达恩葛奎乔亮宋振强黄飞
关键词:氧化应激成纤维细胞活性氧过氧化氢
烧伤后24h内削痂防治深Ⅱ度创面进行性加深的组织学观察被引量:36
2002年
目的 探讨烧伤后 2 4h内行削痂手术 ,对深Ⅱ度烧伤创面进行性加深的防治作用。方法 选择 12例深Ⅱ度烧伤患者 ,在伤后 2 4h内进行创面削痂手术。分别从手术前、手术后 (伤后 5~7d)和未手术创面 (伤后 5~ 7d)获取标本。采用HE染色、Masson′s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标记Vi mentin抗原阳性细胞的方法 ,对创面组织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 结果 随病程演进 ,未手术创面炎性反应程度明显加重 ,组织坏死范围扩大 ,原来残存的皮肤附件因炎症加重而消失 ;Masson′s染色棕红色范围扩大 ,亮绿色范围缩小 ;Vimentin抗原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伤后 2 4h内削痂创面局部炎症反应较未削痂创面明显减轻 ,可见新鲜肉芽形成和部分上皮修复 ,组织坏死范围未见进一步扩大 ,与未手术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Masson′s染色亮绿色范围无明显缩小 ;Vimentin抗原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多于未手术区 (P <0 .0 5 )。 结论 烧伤后 2 4h内削痂 ,能适时去除创面坏死组织、阻断组织变质性损害的加剧 ,从而有效改善深Ⅱ度创面的进行性加深现象 ,对创面愈合具有促进作用。
陆树良向军金曙雯杨丽英王志勇乔亮廖镇江史济湘
关键词:削痂烧伤组织细胞创面愈合病理过程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修饰人血清白蛋白对离体角质形成细胞迁移功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对大鼠离体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迁移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制备AGE修饰人血清白蛋白(AGE—HSA),加入分离自正常SD大鼠背部表皮组织的角质形成细胞培养体系(终浓度60μg/ml,AGE—HSA组),并设空白对照组。以噻唑盐(MTT)比色法测定2组角质形成细胞培养12、24h贴壁率(以吸光度值表示);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观察细胞迁移数;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整合素α3的表达;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伪足形成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微丝形态变化。结果AGE-HSA组和空白对照组培养12h的贴壁率分别为0.112±0.022、0.122±0.004(P〈0.05),培养24h的贴壁率分别为0.173±0.012、0.267±0.024(P〈0.05);划痕实验迁移细胞数分别为(7±4)和(61±11)个/HP(P〈0.05),Transwell实验迁移细胞数分别为(72±18)和(288±52)个(P〈0.05);角质形成细胞整合素α3表达量分别为(3.2±1.2)%和(36.6±11.2)%(P〈0.05)。AGE-HSA组细胞的伸展、伪足形成及微丝形成均受到抑制。结论高糖环境下AGE的大量蓄积对角质形成细胞的迁移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GE及其受体途径以及整合素细胞内转导途径异常有关。
宋振强王润秀于德民王鹏华陆树良田鸣谢挺黄飞杨国志
关键词:糖基化终产物角蛋白细胞细胞运动
不同厚度真皮组织缺损与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关系被引量:16
2005年
目的探讨损伤后不同厚度真皮组织缺损与增生性瘢痕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四肢部位供皮区共32处作为研究创面,分为刃厚皮供皮区(A组)、中厚皮供皮区(B组),再根据是否移植具有一定厚度的自体皮片,将A组分为A1组(刃厚皮不植皮组)、A2组(刃厚皮植皮组);将B组分为B1组(中厚皮不植皮组)、B2组(中厚皮植刃厚皮组)、B3组(中厚皮植中厚皮组)。留取所取皮片及移植皮片标本,计算机测量所取皮片及移植皮片的真皮厚度;术后6个月,应用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评估上述供皮区瘢痕形成及增生程度。结果A组缺损真皮厚度在0.146~0.163mm之间,B组缺损真皮厚度在0.456~0.656mm之间;随着真皮缺损的增加,愈合后瘢痕温哥华评分值也相应增加;缺失真皮的创面回植自体皮片后,其术后瘢痕评分值会相应减少,并与移植皮片厚度成反比。结论真皮组织缺损厚度与瘢痕增生的程度成正比,真皮组织的回植可减轻瘢痕增生。
苏海涛李宗瑜陆树良向军杨心波黄丽滨邵铁滨李宜姝曲滨杨嵩峰孙佳新徐炳州王成刚张秀英孙曼
关键词:移植皮片自体皮片增生性瘢痕刃厚皮增生程度皮缺损
深Ⅱ度烧伤创面伤后24小时内削痂的安全性和促进愈合的临床观察
2002年
目的:探讨深Ⅱ度烧伤创面伤后24h 内削痂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12例有削痂手术指征并在伤后24h 内实施削痂术的深Ⅱ度烧伤患者为实验组,并选14例条件相似并按常规在伤后4~6d 行削痂术的深Ⅱ度烧伤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病人在休克期补液量、休克期休克征象发生上无显著差别,而实验组创面愈合天数为(19.08+5.31)d,较对照组(29.36±7.03)d 明显减少(P<0.01),同时实验组的休克期尿量明显增多,回吸收期的体温、心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深Ⅱ度烧伤创面伤后24h 内削痂是安全的,并能缩短创面平均愈合天数。
陆树良廖镇江向军王志勇杨丽英史济湘
关键词:烧伤削痂创面愈合
伤后24h内削痂对深二度创面局部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探讨伤后 2 4 h内削痂手术对深二度烧伤创面局部炎症反应以及组织进行性损害的影响。方法 :12例烧伤患者深二度创面在伤后 2 4 h内行削痂手术 ,每例患者实验创面分为 3个研究区域 ,即手术前、手术后和未手术实验区。手术前标本取自削痂术前创面 ,而手术后和未手术实验区标本则于伤后 5~ 7d获取 ,采用组织培养和 EL ISA技术测定创面组织释放IL- 8的水平 ,并对创面组织中炎性反应和创面组织坏死程度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半定量分析。结果 :伤后 2 4 h内削痂手术后 ,创面组织局部释放 IL- 8的水平虽较手术前有显著升高 (P <0 .0 1) ,但与未手术创面比较则呈现明显降低 (P <0 .0 0 1) ;此外 ,创面局部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 ,削痂手术后创面局部的炎症反应较未削痂创面明显减轻 (P <0 .0 5 ) ,未手术创面除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外 ,坏死组织范围亦较削痂后创面明显扩大。结论 :伤后 2 4 h内削痂手术可以改善创面局部的炎症反应 ,改善创面进行性加深的发生 ,有利于深
王润秀陆树良林源向军乔亮农庆文张立明王志勇金曙雯廖镇江史济湘
关键词:削痂炎症反应创面愈合
伤后24小时内削痂对深Ⅱ度烧伤创面局部生长因子释放及愈合的影响被引量:17
2002年
目的:探讨伤后24h 内削痂手术对深Ⅱ度烧伤创面局部释放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AB)及其对组织修复的影响。方法:选12例以深Ⅱ度烧伤为主的患者,每例患者均选择相对均匀的深Ⅱ度创面作为实验创面并分为3个研究区域,即手术前、手术后和未手术实验区。伤后24h 内行削痂术。术前在实验创面切取创面组织,作为手术前实验区标本,行削痂后创面均以辐照猪皮覆盖。术中部分创面保留不予手术,该保留创面作为未手术实验区。于伤后5~7d 行第2次手术,分别切取经削痂处理和未手术区的创面组织,作为手术后和未手术实验区标本。采用组织培养和 ELISA 技术测定创面组织释放 EGF、FGF-2和 PDGF-AB 的水平,并对创面组织中新生肉芽形成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半定量分析。结果:伤后24h 内削痂手术后,创面组织局部释放 EGF、FGF-2和 PDGF-AB 的水平较手术前和未手术创面有显著升高(P<0.05);创面局部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手术后创面新鲜肉芽组织形成较手术前和未手术创面显著(P<0.05)。结论:伤后24h 内削痂手术可以促进局部组织释放 EGF、FGF-2和 PDGF-AB,促进新生肉芽形成,有利于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从而提示了伤后24h 内削痂优于常规手术。
向军陆树良王志勇乔亮杨丽英金曙雯金再敏孔令雯廖镇江
关键词:烧伤削痂创面愈合
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性状和潜在临床应用
2002年
张勇郭朝华王劲范文辉罗成基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性状造血细胞移植
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的动态组织学特征被引量:28
2005年
目的:动态观察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及其组织学的特征,探讨糖尿病创面难愈可能的机制。方法:2001-06/2003-06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康复中心采用15例糖尿病足部溃疡手术患者的供皮区共45个创面为实验组,以瘢痕整形手术患者供皮区为对照组,分别对术后第3,7,14天创面的上皮葡行情况、肉芽组织成熟程度、创面组织学特征进行动态观察,并取材。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皮肤创面局部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s,AGEs)。结果:糖尿病创面上皮葡行以及肉芽成熟程度在早期与非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愈合过程的中晚期明显滞后于非糖尿病创面愈合,术后14d时,术后创面残余面积实验组(0.92±0.09)cm2,对照组(0.78±0.10)cm2,肉芽组织成熟程度实验组“10例,“3例,对照组“3例,“5例,7“例(t=4.0303,P<0.05,或χ2=6.6516,6.7081,P<0.01)。组织学显示,糖尿病创面新生胶原稀疏、细小,极性差;新生的基底膜细小;已上皮化的创面仍可见较多的炎性细胞。糖尿病皮肤组织局部AGEs明显蓄积,而上皮化创面AGEs蓄积则不明显。结论:在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中胶原形成不良、上皮迁移延迟以及炎症反应异常可能是糖尿病创面难愈的组织学基础,而糖尿病皮肤局部AGEs的过多蓄积可能是糖尿病创面组织学?
林源王润秀农庆文花兰女刘达恩张立明梁自乾青春廖镇江史济湘
关键词:足溃疡伤口愈合组织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