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3138)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李浩潘波梁妮张迪王婷更多>>
相关机构:昆明理工大学长江大学浙江东天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机械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氧化铁
  • 2篇降解
  • 1篇液相
  • 1篇英文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有机碳
  • 1篇有机污染
  • 1篇有机污染物
  • 1篇有机无机
  • 1篇有机无机复合
  • 1篇有机无机复合...
  • 1篇溶解性有机质
  • 1篇碳纳米颗粒
  • 1篇土地利用
  • 1篇转移矩阵
  • 1篇紫外
  • 1篇紫外光
  • 1篇紫外光照射
  • 1篇自由基
  • 1篇污染

机构

  • 5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浙江东天虹环...

作者

  • 3篇李浩
  • 2篇张迪
  • 2篇梁妮
  • 2篇潘波
  • 1篇赵婧
  • 1篇毛真
  • 1篇陈炳发
  • 1篇彭红波
  • 1篇鲁长亮
  • 1篇吴敏
  • 1篇连艳
  • 1篇魏晨辉
  • 1篇廖绍华
  • 1篇王婷
  • 1篇储刚
  • 1篇苏德丽

传媒

  • 3篇环境化学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Journa...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邻苯二酚-Fe2O3和邻苯二酚-CuO体系中持久性自由基的形成机制及特征被引量:8
2016年
以SiO_2为载体模拟固体土壤环境,研究了邻苯二酚(CT)-Fe_2O_3/SiO_2和CT-CuO/SiO_2体系中持久性自由基(PFRs)的形成机制、特征及其对邻苯二酚降解的影响.实验发现,相对于CT-SiO_2体系,CT-Fe_2O_3/SiO_2和CT-Cu O/SiO_2体系中邻苯二酚和过渡金属相互作用,还原后的过渡金属与自由基结合形成了以半醌自由基为主的更稳定的PFRs,其g值为2.0040—2.0055.在较低浓度时,这种PFRs阻碍了CT的降解,改变了其环境行为,增大了其环境风险.
王婷李浩郭惠莹程正奇潘波
关键词:G因子邻苯二酚光降解
有机污染物和碳纳米颗粒:吸附机理及影响因素(英文)被引量:2
2014年
研究目的:碳纳米颗粒由于其独特的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从而不可避免地进入环境。进入环境的碳纳米颗粒与有机污染物有很强的相互作用,并且碳纳米颗粒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可能会影响污染物的环境风险和迁移。因此,本研究总结了目前有机污染物在碳纳米颗粒上吸附的研究进展,为有机污染物及碳纳米颗粒的环境行为研究及风险评价提供重要信息。重要结论:有机污染物和碳纳米颗粒的主要相互作用有憎水性、静电、氢键和π-π作用,这些作用及它们的强度受碳纳米颗粒的表面性质、形态及有机污染物的分子大小、结构和官能团等影响。不同的吸附机理可能同时控制有机物在碳纳米颗粒上的吸附过程,而且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吸附控制机理不同。区分吸附控制机理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对预测有机污染物和碳纳米颗粒的环境行为和风险非常重要。
Hong-bo PENGDi ZHANGHao LIChi WANGBo PAN
关键词:有机污染物环境行为碳纳米颗粒
紫外光照条件下固体颗粒表面氧化铁对苯酚降解的抑制被引量:1
2016年
在负载氧化铁的硅胶颗粒(HMT-silica)表面探讨紫外光照下氧化铁对苯酚降解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硅胶表面负载的氧化铁可以降低苯酚的降解.光照50 h,吸附在硅胶上的苯酚(固相浓度0.75±0.17μg·mg^(-1))降解率为69.3%,而吸附在负载氧化铁硅胶颗粒上的苯酚降解率仅为17.7%.改变苯酚的固相浓度或者硅胶表面氧化铁的负载比例也出现同样的现象,排除了苯酚挥发和不同固体颗粒吸光度差别造成的影响.由自由基信号检测结果表明,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主要是在含氧化铁系统中生成的环境持久性自由基阻碍了苯酚的进一步降解.
郭惠莹魏晨辉李浩廖绍华张迪潘波
关键词:苯酚氧化铁紫外光照射降解
昆明市呈贡大学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以2001年和2011年昆明市的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分析呈贡大学城区域土地利用景观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特征,揭示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和潜在问题.结果表明:研究区在大学城建设的10年里由原来的乡村田园景观转变为典型的城市及城市园林景观.果园和菜地面积急剧减少,大量转化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各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关系趋于复杂.果园和菜地的形状趋于简单,而居民点、裸地以及撂荒地的形状变得更加复杂,除撂荒地外的土地利用类型空间连通性变差.整体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增大,异质性增强,且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更加均匀,形成具有多种类型的密集格局.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人为因素,闲置土地的激增和生物栖息地的减少是今后大学城建设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程正奇连艳赵婧曹艳贝储刚苏德丽鲁长亮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城市化景观异质性
氧化铁上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形成及其对菲的吸附特征被引量:2
2013年
探讨了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与氧化铁复合形成的有机-无机复合体及其对菲(Phenanthrene,PHE)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复合体制备过程中复合次数越大,有机碳含量越低,所复合的有机质极性越强;DOM芳香性组分优先吸附在氧化铁矿物表面.随着芳香性组分的优先吸附,之后发生的复合体中有机质的组分更加单一,可能更容易在无机矿物表面形成较有序的憎水性区域.复合在氧化铁表面的有机质对PHE的吸附占主导作用,而无机矿物组分氧化铁对PHE的吸附贡献很小.用有机碳对吸附系数进行标准化以后,吸附系数仍然有一定的差别,主要表现在:1)有机无机复合体上K oc值普遍高于胡敏酸;2)随着程序复合的进行,K oc值有增大的现象.
梁妮李康陈炳发彭红波李浩毛真吴敏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质氧化铁有机碳
核磁共振技术在物质表面性质表征领域的新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技术具有快速、精确、分辨率高等优点,并已不断成熟成为土壤分析、物质结构鉴定、食品分析和医学成像等领域重要的研究分析手段。本文通过介绍利用NMR技术研究液相环境中高分子聚合物在颗粒表面(主要为SiO2颗粒)的吸附、解吸及扩散等行为和利用NMR技术研究受污染土壤中水的摄取过程及土壤润湿性两大方面,综述了NMR技术在物质表面性质表征领域的重要应用,展现了NMR技术在高分子材料和环境领域中独特的重要作用。重点介绍基于NMR技术的Acorn比表面分析仪能够直接测定液相环境中物质的弛豫时间,反映物质的表面性质和结构特征,为解释污染物环境行为提供数据支持从而在环境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展现出Acorn比表面分析仪相比于传统BET法在测量环境和测量时间等方面的优越性,尤其是Acorn比表面分析仪可以反映液相环境中物质的表面性质和结构特征的重要特性,解决了传统BET法无法直接获得液相环境中物质的比表面积信息的难题,是液相环境中NMR技术在物质表面性质表征领域的新突破。对Acorn比表面分析仪在制药、化妆品材料和电子产品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在土壤有机质、药物和天然产物检测等方面对NMR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梁妮张迪魏超贤
关键词:核磁共振表面性质弛豫时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