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Y2008E16)

作品数:13 被引量:130H指数:8
相关作者:吴孔友查明王雨洁李继岩崔世凌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油气
  • 6篇成藏
  • 5篇油气藏
  • 5篇气藏
  • 4篇前第三系
  • 3篇物理模拟
  • 3篇凹陷
  • 3篇不整合
  • 3篇成藏作用
  • 2篇盐岩
  • 2篇岩溶
  • 2篇碳酸
  • 2篇碳酸盐
  • 2篇碳酸盐岩
  • 2篇盆地
  • 2篇含油
  • 2篇含油饱和度
  • 2篇发育
  • 2篇饱和度
  • 1篇地层

机构

  • 11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中国石油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9篇吴孔友
  • 3篇王雨洁
  • 3篇查明
  • 2篇崔世凌
  • 2篇李继岩
  • 2篇牟雪梅
  • 1篇刘振宇
  • 1篇臧明峰
  • 1篇高长海
  • 1篇谭明友
  • 1篇刘磊
  • 1篇张瑾琳
  • 1篇陆诗阔
  • 1篇赵卫卫
  • 1篇杨海波
  • 1篇宋国奇
  • 1篇李竹强
  • 1篇李林林

传媒

  • 2篇石油实验地质
  • 2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中国岩溶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油气地球物理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冀中坳陷前第三系顶面不整合结构特征及油气藏类型被引量:10
2011年
前第三系顶面不整合在冀中坳陷油气成藏和潜山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利用地震资料将冀中坳陷前第三系顶面不整合划分为断层-超覆不整合、削截-超覆不整合、断褶不整合、削截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等5种类型,其中断层-超覆不整合分布于陡坡带,削截-超覆不整合分布于缓坡带,断褶不整合多分布于中央隆起带,削截不整合多分布在凸起上,平行不整合则分布在生烃区.通过野外踏勘、岩心观察、录井与测井综合解释以及钻井泥浆漏失统计,将冀中坳陷前第三系顶面不整合纵向上划分为底砾岩、风化黏土层及风化淋滤带3层结构,其中风化淋滤带溶蚀孔、洞、缝十分发育,是油气运移和聚集的良好场所.目前已发现削截-超覆型油气藏、侵蚀潜山型油气藏和断褶不整合型油气藏等3类与不整合相关的油气藏.
吴孔友臧明峰崔永谦杜维良
关键词:前第三系油气藏类型
冀中坳陷前第三系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及成岩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前第三系碳酸盐岩储层是冀中坳陷的重要产油气层,其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溶洞、溶孔、裂缝)为主,成岩作用对碳酸盐岩储层影响很大。根据碳酸盐岩油气藏储渗空间综合分析,将储层分为缝洞孔复合型、溶洞裂缝型、似孔隙型和微缝孔隙型4种类型。通过对岩心、普通薄片、铸体薄片和流体包裹体等多种资料进行综合研究,详细阐述了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储层的影响。根据成岩作用与对储层储集性能的影响可以划分为建设性成岩作用及破坏性成岩作用两大类。建设性成岩作用有利于改善或提高储层孔渗性能,主要有岩溶、白云石化和破裂作用等;破坏性成岩作用能导致储层孔渗性能变差,主要有压实、胶结和充填作用。
王雨洁
关键词: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
东营凹陷胜坨地区岩性油气藏物理模拟被引量:4
2010年
砂岩透镜体及构造-岩性油气藏是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深层增储上产的重要岩性油气藏类型,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对其成藏特征进行研究表明:充足且有效的油气源条件、充注方式、砂岩透镜体自身物性变化及沟通源岩与砂体的断层与砂体的相对构造位置是决定岩性油气成藏的重要条件,其中是否有沟通有效烃源岩的通道是岩性油气藏成藏的关键,砂体物性变化及断层与砂体相对位置是影响油藏含油饱和度的主控因素。研究认为砂岩透镜体中心及构造-岩性油气藏断层上盘砂体为该区下一步的勘探目标。
牟雪梅赵卫卫查明
关键词:物理模拟含油饱和度砂岩透镜体
冀中坳陷前第三系碳酸盐岩岩溶发育模式被引量:14
2010年
冀中坳陷前第三系碳酸盐岩沉积演化经历了多期岩溶地质作用,根据古岩溶形成的时间、成因以及形态特征共识别出5种模式,即同生期层间岩溶、暴露期不整合岩溶、暴露期断裂岩溶、压释水岩溶和热液岩溶。前三者属于表生期岩溶,受构造运动及相对海平面变化控制,是岩溶储集层发育的基础;后两者属于埋藏期岩溶,与酸性流体和地下热液的溶蚀作用有关,该两期岩溶作用对前期古风化壳岩溶的残余孔洞进行了进一步改造,是储层建设的主导和直接因素。多期次岩溶作用的叠加控制了区内岩溶缝洞系统的发育与分布,对碳酸盐岩储集物性的改造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
吴孔友王雨洁李竹强
关键词:碳酸盐岩前第三系
断层成岩封闭及其应用被引量:12
2011年
影响断层封闭性的成岩作用类型主要包括:充填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断裂带充填物中泥质含量越高,其孔渗性越差,形成封闭的可能性越大。压实作用是控制断裂带充填物致密性和断裂静止期封闭强度的关键,压实作用越强,断裂带越紧闭,封闭性越好。流体进入断裂破碎带,随压力和温度的降低,热液矿物发生沉淀结晶,逐渐胶结裂缝和角砾岩。断裂带胶结矿物主要有方解石和石英,温度和压力是控制胶结作用发生的主要因素。夏503井断裂带内泥质充填物发育,厚1 m左右,由于埋藏深,压实作用强,断裂带充填物致密坚硬。扫描电镜观察,裂缝和岩石孔隙中充填有沉淀结晶矿物,这种胶结作用发生的范围大致在断裂带附近3 m左右。在充填、压实、胶结共同作用下,夏503井断层封闭性强,是控制江家店油田成藏的关键。
吴孔友李继岩崔世凌杨海波刘振宇
关键词:断层封闭性压实作用胶结作用
不整合结构对地层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研究被引量:26
2012年
不整合不仅仅是一个"面",更是一个"体",其本身具有较独特的微观组构,即具有"空间结构"属性。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野外踏勘及测井资料对比解释,纵向上提出不整合结构体的概念,并将其划分为三层结构:结构体上层、结构体中层及结构体下层,其中结构体上层与下层构成储集体,结构体中层形成封盖层,且封盖强度随埋深加大而增加。地层油气藏是以不整合为界,并以其为主要圈闭条件,故以不整合为限,将地层油气藏分为不整合之上的地层超覆油气藏和不整合之下的地层剥蚀油气藏两大类,进而划分为十一亚类。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及渤海湾盆地典型地层油气藏的解剖,提出不整合之上的超覆尖灭线、不整合之下的剥蚀尖灭线及不整合结构体控制了地层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吴孔友邹才能査明高长海
关键词:成藏主控因素
惠民凹陷江家店地区油气运聚过程物理模拟被引量:3
2010年
在惠民凹陷江家店地区沙三下亚段、沙四上亚段输导体系特征研究基础上,设计试验模型再现连续和幕式充注条件下油气运聚过程。二维物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供烃量及充注方式共同控制油气的分布;油源充足的条件下,晚期充注砂体含油饱和度高于早期充注砂体的含油饱和度;幕式充注流体势差高于连续充注流体势差,幕式充注条件下砂体具有较高的平均含油饱和度;同一砂体内,离油源越近,含油饱和度越高;随着储集层内含油量增加,砂体内流体压力大于围岩排替压力时,油气向围岩扩散,砂体内含油饱和度下降。
牟雪梅查明刘磊
关键词:油气运聚含油饱和度
冀中饶阳凹陷潜山演化类型及成藏差异性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采用平衡剖面技术,对饶阳凹陷中的潜山进行构造演化恢复,根据潜山形成、埋藏、定型的时期,从潜山演化历史角度,将饶阳凹陷中的潜山分为五种演化类型:早形成、晚埋藏、晚定型(早-晚-晚型),早形成、晚埋藏、早定型(早-晚-早型),早形成、早埋藏、晚定型(早-早-晚型),早形成、早埋藏、早定型(早-早-早型),晚形成、早埋藏、晚定型(晚-早-晚型)。通过分析潜山的形成期、埋藏时间的长短和定型时间的早晚,认为早-晚-晚型的潜山构造(带)最有利于油气成藏。
吴孔友李继岩陆诗阔崔永谦臧明峰
关键词:油气成藏饶阳凹陷
冀中坳陷前第三系岩溶发育规律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16
2010年
冀中坳陷自蓟县纪杨庄运动以来经历了七次较大规模的构造运动,伴随发育有七期岩溶,但只有最晚的发生于印支—燕山运动的第Ⅶ期岩溶被较多保存下来,它可划分出三个次级岩溶期。从中元古界长城系高于庄组到下古生界奥陶系峰峰组,潜山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发生在多个层位,尤其是蓟县系白云岩和奥陶系灰岩岩溶现象普遍。纵向上可统计出第Ⅶ期岩溶中的全部三期次级岩溶,岩溶层位主要为蓟县系雾迷山组、寒武系及奥陶系。钻井中泥浆漏失现象普遍,其中单井泥浆漏失量最大的层位是雾迷山组,其次是奥陶系,寒武系相对最小。冀中坳陷岩溶的总体展布特征表现为水平岩溶带距古地表的深度由凹陷向凸起变大,而水平岩溶带的厚度总体呈现由凹陷向凸起减小的趋势。构造运动、多层系碳酸盐岩的发育以及多套烃源岩的生烃演化,是影响冀中坳陷岩溶发育的三个主要控制因素。
吴孔友王雨洁张瑾琳臧明峰
关键词:古潜山油气藏岩溶作用岩溶特征
不整合纵向结构及其成藏作用物理模拟被引量:27
2009年
不整合是地层中保留下来的地层缺失所呈现出的一种不协调的接触关系。在纵向上可划分为3层结构:不整合面之上岩石、风化粘土层及半风化岩石。它不仅是油气长距离侧向运移的重要通道,而且能形成地层不整合油气藏。模拟实验表明,油气沿不整合纵向结构运移受控于岩石物性、坡度,容易在风化粘土层薄弱环节突破,进行窜层运移;不整合面之上的地层超覆圈闭较不整合面之下的地层遮挡圈闭(潜山)更有利于油气成藏。
吴孔友李林林查明
关键词:不整合成藏机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