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04DZ12049)

作品数:20 被引量:351H指数:11
相关作者:陆健健陈沈良熊李虎周云轩谷国传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生物学
  • 5篇天文地球
  • 4篇水利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长江口
  • 3篇地理信息
  • 3篇遥感
  • 3篇遥感分析
  • 3篇互花米草
  • 2篇地理信息系统
  • 2篇信息系统
  • 2篇震旦
  • 2篇植物
  • 2篇种群
  • 2篇外来种
  • 2篇红隼
  • 2篇表层沉积物
  • 2篇沉积物
  • 2篇冲淤
  • 2篇冲淤变化
  • 1篇大型底栖动物
  • 1篇大型底栖动物...
  • 1篇堤岸
  • 1篇底栖动物

机构

  • 20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7篇陆健健
  • 6篇陈沈良
  • 5篇熊李虎
  • 4篇周云轩
  • 4篇张利权
  • 4篇谷国传
  • 3篇童春富
  • 3篇李平
  • 2篇田波
  • 2篇胡静
  • 2篇黄广
  • 1篇刘敏
  • 1篇揣媛媛
  • 1篇湛邵斌
  • 1篇赵广琦
  • 1篇侯立军
  • 1篇李贺鹏
  • 1篇管玉娟
  • 1篇黄华梅
  • 1篇梁霞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计算机工程与...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Curren...
  • 1篇人民长江
  • 1篇Zoolog...
  • 1篇海洋通报
  • 1篇四川动物
  • 1篇海岸工程
  • 1篇地理信息世界
  • 1篇海洋学研究
  • 1篇第九届全国河...

年份

  • 1篇2009
  • 4篇2008
  • 9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源影像融合技术在上海市滩涂环境信息分析中的应用
目前,对上海滩涂的系统调查仅见于80年代的全国海岸带调查及90年代的上海市海岛资源综合调查,远不能适应长江口快速演变的特点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当今的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同一地区多时相、多光谱、多传感器、多平台和多分辨率...
管玉娟张利权
关键词:多源遥感影像高空间分辨率
文献传递
南汇边滩水沙运动特性及其围涂工程影响被引量:7
2007年
根据2005年7月28日至8月4日南汇边滩3个断面水文泥沙同步观测资料,分析了该水域的水文泥沙特性。结果表明:南汇边滩南北部分别受长江口水流和杭州湾水流控制,呈往复流性质;中部石皮勒断面,呈旋转流状态;潮流流速横向分布存在着向岸递减的分布特征,纵向分布差别不大;含沙量普遍较高;横向上,近岸水域的含沙量普遍要比远岸水域的含沙量高;在一个潮周期中,含沙量峰值滞后于流速峰值。并且根据冲淤计算和拟合挟沙力公式计算初步分析了南汇边滩围涂工程对该水域地形变化产生的影响。
黄广陈沈良张国安
关键词:水文泥沙挟沙力
浙江省二种鸟类新记录——日本淡脚柳莺和硫磺鹀被引量:3
2006年
熊李虎Bo Petersson陆健健
关键词:鸟类新记录
南汇东滩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与水动力的关系被引量:13
2008年
沉积物粒度参数可以用来反演沉积物沉积的水动力条件和沉积环境。根据对南汇边滩采集的表层沉积物粒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类型以黏土质粉砂为主;随着沉积物平均粒径Mz的减小,分选逐渐变好,偏态由极正偏向正偏转变,并向近对称接近。运用Pe- jurp的三角图式对沉积环境进行划分,结果表明南汇东滩的水动力条件总体上较强,沉积物粒径总体上偏粗,属于径流—潮流共同作用的河口浅滩沉积环境。对潮流底应力和沉积物临界起动切应力的计算进一步印证了该区水动力较强,对应沉积物颗粒偏粗的现象。
黄广陈沈良胡静
关键词:沉积物粒度水动力
基于.NET和ArcGIS Engine开发上海市滩涂资源管理系统被引量:17
2007年
对滩涂资源信息进行有效地管理是实现上海市滩涂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的前提基础之一,目前以滩涂为专题的管理系统尚不多见。采用.NET和ArcGIS Engine为技术平台开发的滩涂资源管理系统有效管理了上海市滩涂遥感、空间地理数据和各种滩涂专题数据,具备管理、分析、表达滩涂土地、动物、植物资源的数量、质量以及空间分布以及表现各项资源的动态变化功能。重点介绍了滩涂资源管理管理系统开发中所采用软件分析设计方法、基于组件的业务功能实现方法以及基于Windows Form的系统客户端开发方法。
田波周云轩李俊红宗玮
关键词:滩涂资源组件开发ARCGIS
芦苇与外来植物互花米草在不同CO_2浓度下的光合特性比较被引量:32
2006年
以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外来植物互花米草与本地种芦苇为研究对象,对两者在不同CO2浓度条件下的光合/呼吸-CO2响应机制,光合作用进程及光合特性指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随CO2浓度的增加,互花米草与芦苇的净光合速率增加,暗呼吸速率下降;(2)互花米草与芦苇的光合/呼吸-CO2响应机制不同,互花米草表现出更高的表观羧化效率(CE)和暗呼吸速率(R);(3)互花米草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及蒸腾速率(Tr)在400μmol/mol CO2浓度下均高于芦苇,在1000μmol/molCO2浓度下则显著下降,表现出对设定环境因子和高CO2浓度胁迫的光合生理响应。本项研究通过对入侵植物互花米草与本地种芦苇的在特定时间段内的光合特性比较研究,将有助于揭示互花米草和芦苇的CO2-光合适应机制,为解释互花米草生长迅速,生产力高,竞争性强的生理生态学特性提供实验依据。
梁霞张利权赵广琦
关键词:互花米草芦苇CO2浓度光合特性比较
季节和集群大小影响震旦鸦雀对人类接近的响应被引量:3
2008年
本研究对震旦鸦雀在人类接近时的行为响应进行了观察,探讨集群大小以及季节性对人类接近时震旦鸦雀行为响应的影响。在人类靠近的情况下,震旦鸦雀个体或者集群会采取逃逸、哨兵行为和警戒鸣叫或这些行为的组合做出反应,哨兵行为和警戒鸣叫常常伴随出现。人类接近时,出现哨兵行为和警戒鸣叫的个体和集群的比例呈现明显的月变化,在繁殖季节(4-9月),哨兵行为和警戒鸣叫出现的平均比例远低于非繁殖季节(10月-次年3月);出现哨兵行为和警戒鸣叫的集群比例随着集群大小的增加而增加。震旦鸦雀的集群大小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繁殖季节以单只和较小集群为主,而非繁殖季节以较大集群为主。人类接近时,不同季节和不同集群大小中哨兵行为和警戒鸣叫的出现与否呈现极显著的差异,方差分量估计表明警戒行为表现的差异主要由集群大小引起。
熊李虎陆健健
关键词:集群大小季节性
长江口九段沙上沙潮滩沉积物短期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08年
根据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在长江口九段沙上沙潮滩两断面9个固定观测点逐月采集的10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测定,结合动力地貌过程分析了潮滩沉积物短期时空变化。结果表明:①潮滩沉积物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洪枯季变化:丰水期潮滩淤积,沉积物粒度较细;枯水期潮滩冲刷,沉积物粒度较粗。②流域来水来沙和风浪是沉积物年周期变化的主导因子,而台风浪是沉积物短期突变的决定性因子。③潮滩沉积物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纵向差异和横向分异特征,这是由于人工抛石筑堤改变了潮滩泥沙来源及水动力条件。该研究结果可为河口湿地的保护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李平陈沈良谷国传孙瑛陈秀芝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粒度
盐沼植物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36
2007年
2005年5月下旬在崇明东滩中潮区相同高程上的裸地(ld)、海三棱藨草(Scirpus×mariqueter)地(h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地(lw)、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地(hh)里取样研究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ld物种数、总个体数、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都是最低的;平均密度在裸地和3种盐沼植物地间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LSD检验);平均生物量在海三棱藨草地与裸地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1,LSD检验);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表明,裸地和盐沼植物地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差异明显。hs、lw、hh中的优势种都是底上附着型的软体动物,而ld中则以穴居型的甲壳动物占优势;hs、lw、hh、ld的面上群与面下群的比值分别为0.56、0.63、0.63、0.75。3种盐沼植物地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相似性程度较高,但非度量多维标度(MDS)排序仍然揭示出可以区分的差异。这些差异体现了盐沼植物对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明显影响。盐沼植物是通过直接改变生境结构或间接影响水动力和沉积物扰动等作用进而明显地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盐沼植物也是影响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重要生态因子。
杨泽华童春富陆健健
关键词:盐沼植物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态因子
上海郊区红隼(Falco tinnunculus)种群密度及其变化被引量:7
2005年
2002年7月到2004年6月对上海郊区祝桥镇、机场镇和朝阳农场及其附近区域的红隼种群密度进行了计数调查。调查通过固定路线进行,共进行调查53次。结果表明该区域红隼种群密度冬季明显高于夏季,呈现明显的月变化和季节变化,红隼种群的季节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区域红隼的迁徙及居留情况,认为红隼在上海地区的居留状况包括留鸟、冬候鸟和过境鸟3种类型。混合农作物生境和芦苇生境中红隼种群密度具有极显著差异(t=4.6506,P=0.0000<0.001),红隼更加偏好混合农作物生境。通过红隼的种群密度可以反映红隼的居留状况和对生境的选择情况。
熊李虎童春富陆健健
关键词:红隼种群密度生境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