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l0004-201)

作品数:5 被引量:106H指数:4
相关作者:李中杰杨维中赖圣杰张洪龙余建兴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染病
  • 3篇传染
  • 3篇传染病
  • 2篇预警
  • 2篇预警系统
  • 2篇疾病暴发
  • 2篇疾病暴发流行
  • 1篇血清型
  • 1篇耶尔森菌
  • 1篇输入性
  • 1篇体外
  • 1篇体外培养
  • 1篇小肠结肠炎耶...
  • 1篇寄生
  • 1篇寄生虫
  • 1篇寄生虫病
  • 1篇防控策略
  • 1篇虫病
  • 1篇O
  • 1篇一带一路

机构

  • 5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四川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徐州医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 1篇世界卫生组织

作者

  • 3篇张洪龙
  • 3篇赖圣杰
  • 3篇杨维中
  • 3篇李中杰
  • 2篇吕炜
  • 2篇曾令佳
  • 2篇王丽萍
  • 2篇余宏杰
  • 2篇兰亚佳
  • 2篇任翔
  • 2篇余建兴
  • 1篇孙桂香
  • 1篇马家奇
  • 1篇王鑫
  • 1篇肖玉春
  • 1篇金连梅
  • 1篇曹淳力
  • 1篇周鼎伦
  • 1篇付志智
  • 1篇郭家钢

传媒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移动百分位数法分地区设定预警阈值对传染病预警效果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 分析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简称预警系统)中移动百分位数法预警模型分地区采用不同预警阈值对传染病暴发探测效果的影响,从而为进一步改进预警系统中预警模型的预警阈值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期间预警系统中移动百分位数法在中国内地31个省份对16种传染病发出的预警信号和响应处理结果,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相关个案数据,以及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报告的相关突发事件作为数据来源.采用灵敏度最高、暴发探测时间最短且预警信号数最少作为最优预警阈值的设定标准,比较分析每种传染病在全国范围内设定统一预警阈值(全国阈值)与分省份设定不同预警阈值(分省阈值)对传染病暴发探测的预警信号数、灵敏度和及时性的差异.结果 16种进行预警的传染病中,痢疾、登革热、甲型肝炎、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猩红热、钩端螺旋体病、戊型肝炎、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等10种传染病的最优全国阈值和最优分省阈值相同,均为第90百分位数(P90);其余6种传染病(包括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和流行性出血热)的最优全国阈值均为第80百分位数(P80),而最优分省阈值有所不同.这6种疾病采用最优分省阈值与采用最优全国阈值的预警结果相比,暴发预警灵敏度和探测时间维持不变,信号数分别减少23.71%(45 557条)、15.59%(6 124条)、14.07%(1 870条)、9.44%(13 881条)、8.65%(1 294条)和6.03%(313条).结论 预警系统中移动百分位数法预警模型通过分地区分病种优化预警阈值,可在维持暴发探测灵敏度和及时性不变的情况下大量减少预警信号,下一步预警系统可考虑增加各省预警阈值设置灵活性,
张洪龙孙乔赖圣杰任翔周鼎伦叶先飞曾令佳余建兴王丽萍余宏杰李中杰吕炜兰亚佳杨维中
关键词:传染病疾病暴发流行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3与O:9混合培养竞争关系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相对等量混合培养情况下不同血清型(O:3、O:9)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菌株是否存在竞争关系。方法将O:3、O:9菌株等量混合于100 mL Luria-Bertani(LB)培养液内作为实验组,另将O:3、O:9单独培养于100 mL LB培养液中作为对照组,28℃培养,每隔3 h取各组菌液涂板进行菌落计数,并以O:3单克隆抗体鉴定各菌落血清型。结果在混合培养条件下,O:3在生长峰值处的生长量均较单独培养时有所下降;在培养21、33、39 h时,O:3单独培养生长量分别是混合培养的4.40、5.81、4.79倍,在生长高峰阶段表现出明显抑制(P<0.05);混合培养对O:9生长量无明显影响;在生长速度方面,2种血清型在混合培养和单独培养条件下均未表现出明显差异。结论混合培养时,O:3对O:9的生长量无明显抑制作用,但O:9对O:3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杨皓舒邱海燕李可维梁俊容肖玉春景怀琦王鑫孙桂香
关键词: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血清型体外培养
“一带一路”建设中重要寄生虫病防控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被引量:69
2018年
我国曾是全球寄生虫病流行和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新中国建立后,在党和政府领导下,经过60余年的积极防治,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受社会经济发展、环境生态变化、国际交流加强等因素的影响,寄生虫病防控面临新的挑战,输入性疟疾、血吸虫病、利什曼病、丝虫病和锥虫病等寄生虫病时有发生并日渐增多。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展开、国际交流的快速发展,更将会加大这类疾病的输入,并引起流行与传播的风险。本文在回顾我国寄生虫病防治经验与成效的基础上,梳理"一带一路"建设沿线相关国家和地区主要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分析当前在"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我国寄生虫病防控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并提出相应建议,为我国及时预防此类寄生虫病的发生和发展、制定有效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曹淳力郭家钢
关键词:防控策略
广西壮族自治区2009-2011年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运行效果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分析中国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CIDARS)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传染病暴发早期探测中应用效果。方法对2009--2011年预警系统移动百分位数法的预警信号及其信号响应率、响应时间、信号核实方式及响应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并比较2010年12月10日预警参数调整前后的预警效果。结果广西区域内CIDARS共发出16种传染病的29788条预警信号,平均每县每周约产生预警信号1.7条。信号响应率为100%,平均响应时间为1.5h。其中624条信号(2.09%)经初步核实后被判断为疑似暴发事件,经过现场调查最终确认9种传染病的191起暴发。总体上预警灵敏度为89.25%,探测及时l生为2.8d。与预警参数调整前比较,预警参数调整后每月预警信号数减少,各病种预警灵敏度上升;除流行性腮腺炎外,流感、风疹及其他感染性腹泻的预警及时l生均有所提高。结论CIDARS在广西区域内预警信号响应率和响应及时l生较高,通过调整预警参数可进一步改进预警系统的应用效果,但目前假阳性信号所占比例仍较大,需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改进预警方法。
吕炜赖圣杰唐忠邓革红付志智张洪龙李中杰杨维中
关键词:传染病预警系统
2011-2013年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运行结果分析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 分析2011-2013年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简称预警系统)在中国内地31个省份的运行情况,为有效改进与完善预警系统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2011-2013年预警系统在中国内地31个省份对32种传染病产生的预警信号数量、响应情况和预警信号判断结果,分析比较3年预警信号响应率、响应时间的变化.结果 2011-2013年预警系统共发出960 831条预警信号,信号响应率为98.87%(949 936条),响应时间中位数(P25~p75)为1.0(0.4~3,3)h.其中,固定阈值预警方法产生242 355条预警信号,2011-2013年预警信号响应率分别为96.37% (62 349/64 703)、98.75%(68 413/69 282)和99.37%(107 690/108 370),响应时间中位数(P25~P75)分别为1.3(0.3 ~9.7)、0.8(0.2~4.9)和0.7(0.2~4.2)h;通过初步核实、现场调查与实验室检测,最终确认了100 232例病例,占预警信号数的41.36%.时间模型预警方法共产生718 476条预警信号,平均每县每周约产生预警信号1.53条,其中8 155条预警信号(1.14%)经初步核实后被判断为疑似事件;2011-2013年预警信号响应率分别为98.89%(231 149/233 746)、98.90%(254 182/257 015)和99.31%(226 153/227 715),响应时间中位数(P25~P75)分别为1.1(0.5~3.3)、1.0(0.5~2.9)和1.0(0.5 ~2.6)h.结论 2011-2013年预警系统的预警信号响应率和响应及时性保持较高水平,且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但疑似事件信号占全部预警信号的比例有待提高.
李中杰马家奇赖圣杰张洪龙任翔曾令佳余建兴王丽萍金连梅余宏杰王劲峰兰亚佳杨维中
关键词:传染病疾病暴发流行预警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