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2008ZX10001-016)

作品数:10 被引量:93H指数:4
相关作者:吴尊友庞琳刘伟柔克明殷文渊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美沙酮
  • 6篇美沙酮维持
  • 5篇美沙酮维持治...
  • 5篇艾滋病
  • 3篇病毒
  • 2篇队列研究
  • 2篇性行为
  • 2篇随访
  • 2篇梅毒
  • 2篇美沙酮维持治...
  • 2篇男男性行为
  • 2篇男男性行为人...
  • 2篇干预
  • 2篇艾滋病病毒
  • 2篇HIV
  • 1篇队列
  • 1篇阳性
  • 1篇药动学
  • 1篇药动学研究
  • 1篇影响因素

机构

  • 6篇中国疾病预防...
  • 5篇广西壮族自治...
  • 3篇贵州省疾病预...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四川省疾病预...
  • 2篇云南省疾病预...
  • 2篇重庆市疾病预...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上海市疾病预...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云南省药物依...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德宏州疾病预...
  • 1篇梁河县疾病预...
  • 1篇陇川县疾病预...
  • 1篇潞西市疾病预...
  • 1篇盈江县疾病预...

作者

  • 6篇吴尊友
  • 4篇庞琳
  • 3篇殷文渊
  • 3篇黄玉满
  • 3篇刘伟
  • 3篇柔克明
  • 2篇曹晓斌
  • 2篇斗智
  • 2篇申莉梅
  • 2篇罗巍
  • 2篇李荣健
  • 2篇闵向东
  • 2篇徐杰
  • 2篇王常合
  • 2篇张灵麟
  • 2篇刘恩武
  • 2篇李凡
  • 1篇叶润华
  • 1篇段一娟
  • 1篇项丽芬

传媒

  • 7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中国药房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省德宏州美沙酮维持治疗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评价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降低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新发感染的效果。方法从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数据库下载德宏州数据,获得美沙酮服药人员动态队列HIV新发感染发病密度,与德宏州未参加美沙酮治疗的吸毒人群动态队列进行比较,评价美沙酮维持治疗预防HIV新发感染的效果。结果美沙酮服药人员队列入组1 050人,观察1 517.66人年,共发现14例HIV新发感染,4年平均发病密度为0.92/100人年,入组初期发病密度较高;德宏州未参加美沙酮治疗的吸毒人群队列入组708人,观察1 037.61人年,共发现47例新发感染,4年平均发病密度4.53/100人年,随访过程中发病密度均较高。美沙酮服药人员队列HIV新发感染的危险是德宏州吸毒人群队列的0.20倍(95%CI:0.11~0.36)。单纯口吸或烫吸、单纯注射或注射与其他方式混用的吸毒者中,美沙酮服药人员发生HIV新发感染的危险分别是德宏州吸毒人群的0.07倍和0.21倍。结论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吸毒人群的HIV新发感染。
项丽芬刘芃高洁杨跃诚叶润华段一娟李忠诚杨顺生官平珍龙玉存莫惠萍尹棉松李国强李升奇庞琳刘恩武吴尊友段松
关键词:艾滋病队列研究美沙酮治疗
八城市男男性行为人群不同性角色高危行为及HIV梅毒生殖器疱疹感染状况分析被引量:52
2012年
目的了解中国八个城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不同性角色的人口学、性行为特点,以及艾滋病病毒(HIV)、梅毒、Ⅱ型生殖器单纯疱疹(HSV-2)的感染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活动提供信息。方法采用分类滚雪球法招募MSM,使用统一的问卷调查人口学、行为学信息,并采集静脉血液进行血清学检测。采用χ2检验对比不同性角色的一般情况、性行为特征以及HIV、梅毒、HSV-2感染率,使用SPSS Statistic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MSM 3 509人,其中262人过去6个月未发生过肛交性行为,20人未回答性角色情况,实际将符合条件的3 227名MSM纳入分析。按过去6个月肛交中性行为角色分为3组,仅有主动插入行为(简称1号);仅有被动插入行为(简称0号);既有主动插入,又有被动插入行为(简称0.5号)。1号组983人(30.5%),0号组621人(19.2%),0.5号组1 623人(50.3%)。三组在最近6个月的男性性伴人数、安全套使用频率、与男性买卖性史、与女性有性交史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最近一次肛交安全套使用率、毒品使用史、包皮环切史方面,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3,P=0.348,P=0.105)。0号组HIV感染率为12.2%(95%CI:9.7%~14.8%),0.5号组10.3%(95%CI:8.8%~11.8%),1号组最低为4.4%(95%CI:3.1%~5.7%),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梅毒的感染率1号、0.5号、0号三组比较接近(10.0%、10.6%、1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9)。HSV-2感染率0号组最低(8.1%),1号组居中(10.5%),0.5号组最高(11.8%),三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 MSM不同性角色人群在行为学特征上的差异,使其在感染性病艾滋病的风险上不同,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王珏徐杰斗智阮玉华闵向东李凡张灵麟刘伟申莉梅庄鸣华冯连贵吴尊友重点人群减少艾滋病感染预防技术研究分题二课题组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人群梅毒感染率
广西美沙酮维持治疗者5年随访HIV、HCV感染状况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分析不同吸毒方式的美沙酮维持治疗者HIV、HCV及其合并感染情况,为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广西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吸毒者进行为期5年的HIV及HCV感染状况前瞻性随访研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美沙酮维持治疗者共325人,其中注射吸毒者155人(注射组)、口吸或烫吸者170人(烫吸组),5年随访率为93.2%。随访5年后,注射组HIV、HCV及HIV/HCV合并感染率分别为5.5%、62.3%及4.1%,均分别高于烫吸组的0.6%、19.1%及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R值分别为9.043、7.004及14.377,均P<0.01)。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注射组出现HIV、HCV及HIV/HCV合并感染的平均时间均比烫吸组的短(注射组分别为5.727、4.905、5.819年,烫吸组分别为5.894、5.605、5.894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注射吸毒是美沙酮维持治疗者感染HIV、HCV的高危因素,应加强对吸毒人群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控制HIV、HCV感染的发生。
黄玉满沈智勇蓝光华李荣健杨继
关键词:吸毒人群美沙酮维持治疗HIV
广西美沙酮门诊服药人员行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了解广西美沙酮门诊服药人员的行为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更有效地实施行为干预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招募正在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并符合入组标准的服药人员,对其进行统一问卷调查并检测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用χ2检验分析高危行为及HIV感染率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人群的差异。结果共招募到正在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并符合入组标准的服药人员1 623人,有效应答者1 599人。其中30.46%(487/1 599)的人自我报告在服药期间曾有过偷吸毒品行为,29.83%(477/1 599)认可在过去的30天里与固定性伴有过无保护性行为,8.07%(129/1 599)认可在过去的6个月里发生过多性伴行为,其中54.26%(70/129)为无保护性行为。统计学分析显示,壮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偷吸率较高,不同性别、婚姻及工作状况的人群其高危行为的发生率存在差异,单身、低文化程度及无业者的HIV感染率较高。结论行为干预效果不理想,对此类人群的综合干预措施仍需深入研究,措施落实力度亟待加强。
陈懿刘伟李荣健黄玉满董柏青
关键词:美沙酮维持治疗艾滋病
中国西部健康人群口服替诺福韦富马酸酯片的药动学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研究口服替诺福韦富马酸酯片在中国西部健康人群的药动学特征。方法:24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8人,分别给予替诺福韦富马酸酯片300mg、恩曲他滨胶囊200mg+替诺福韦富马酸酯片300mg、脂肪食物(食物中脂肪比例50%)+替诺福韦富马酸酯片300mg,分别在服药前0h及服药后0.5、0.75、1、1.5、2、3、4、6、8、12、24、36、48、72h时取静脉血2mL,分离血浆,采用固相萃取,以高效液相色谱-紫外(HPLC-UV)法测定替诺福韦血药浓度,以DAS(Ver2.1.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3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18.78±3.28)、(12.72±2.83)、(13.08±1.47)h,tma(x1.05±0.16)、(1.28±0.30)、(1.55±0.37)h,cma(x290.71±63.21)、(420.84±96.71)、(429.06±174.81)ng·mL-1,AUC0~7(21871.60±377.00)、(3869.42±962.85)、(3569.47±633.47)μg·h·L-1,AUC0~∞(2284.16±373.54)、(4107.09±974.82)、(3856.00±618.39)μg·h·L-1,CL/F(2.25±0.39)、(1.28±0.28)、(1.33±0.20)L·h-1·kg-1。与替诺福韦富马酸酯组比较,恩曲他滨+替诺福韦富马酸酯组、脂肪食物+替诺福韦富马酸酯组的t1/2降低,cmax、AUC0~72、AUC0~∞、tmax均明显增加。结论:中国西部人群单独给予替诺福韦富马酸酯的药动学特征与国外人群相似,高脂肪饮食以及合用恩曲他滨可改变替诺福韦的药动学特征。
谭瑞杨俊卿颜波尚京川黄爱龙
关键词:恩曲他滨药动学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
综合强化干预措施提高美沙酮服用剂量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评估综合强化干预措施提高美沙酮维持治疗(MMT)病人美沙酮服用剂量的效果。方法选取MMT门诊60个,分层配对后,以门诊为单位随机分配到干预组或对照组,在干预组实施综合强化干预措施,对照组为常规防治工作。采用混合效应模型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综合强化干预对提高美沙酮服用剂量的效果。结果共入组6 631人,干预组3 797人,对照组2 834人。干预组美沙酮日均服用剂量从(64.1±35.4)mg/d提高到(68.9±38.2)mg/d,对照组美沙酮日均服用剂量从(61.4±33.6)mg/d提高到(63.3±34.1)mg/d,在控制了社会人口学等因素后,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美沙酮日均服用剂量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69,P<0.0001)。干预组和对照组美沙酮日均服用剂量提高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8.8%和53.5%(χ2=34.78,P<0.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综合强化干预是提高美沙酮日均服用剂量有意义的影响因素(OR=1.236,95%CI:1.119~1.364)。结论综合强化干预措施对提高美沙酮服用剂量有一定效果,但是提高幅度有限,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
谷鸿秋庞琳刘恩武殷文渊罗巍王常合曹晓斌柔克明吴尊友
关键词:美沙酮维持治疗
男男性行为人群队列保持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病毒(HIV)血清学阳转的前瞻性队列保持影响因素。方法 2009年3-10月,在重庆市采用分类滚雪球的方法,招募HIV抗体检测阴性的MSM,2010年3月和9月分别进行两次随访调查,随访联系以移动电话和网络聊天工具通知为主,并在随访联系中逐一调查研究对象的失访情况。分析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和行为学特征,以及对队列保持的影响。结果基线进入队列的453名MSM,有299人至少参加了一次随访,随访率为66.0%。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25岁、本市居住时间>1年、近1年做过艾滋病检测与近6个月发生无保护男男肛交性行为和较高的保持率密切相关(P<0.05)。结论低年龄段、本地居住时间较短、近1年未做过艾滋病检测、近6个月未发生无保护男男肛交性行为的MSM,相比之下更不易保持在队列中,需要在MSM队列研究时引起注意。
柳昭羽吴国辉徐杰丁贤彬米国栋欧阳琳斗智柔克明吴尊友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队列研究随访影响因素
HIV阳性服药人员在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保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HIV)阳性服药人员在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的保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日均HIV阳性服药人员不少于10人的MMT门诊56个,基线调查6个月后,采用Kaplan-Meier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队列保持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入组2 529人,随访6个月后保持率为74.4%(1 881/2 529);脱失率25.6%(648/2 529)。脱失的原因包括强制戒毒(26.4%)、疾病/怀孕(12.0%)、死亡(10.4%)和主动退出(10.4%)等。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采取干预措施、地区、年龄大于40岁、参加抗病毒治疗(ART)、基线调查前6个月未退出治疗、基线3次尿检全部阴性、平均剂量高、参加MMT时间长等,和较高的保持率相关(P<0.05)。结论干预措施有效提高了队列保持率,门诊工作中应积极推动HIV阳性服药人员参加抗病毒治疗,逐步提高美沙酮剂量,对40岁以下、参加MMT时间短、曾退出治疗和尿检阳性者加强干预。
何林庞琳殷文渊曹晓斌王常合罗巍柔克明李建华闵向东李凡张灵麟刘伟申莉梅吴尊友
关键词:美沙酮维持治疗脱失
重庆市成年男性工人包皮环切知识干预效果的评价
2011年
目的:筛选出适合重庆地区该人群包皮环切的推广方式,以达到有效降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新发感染率,并提高生殖健康。方法:随机抽取4家工厂,分为3个干预组,分别为普通干预组、特殊干预组1、特殊干预组2,3组分别给予3次、2次、1次干预,并在每次干预后1个月内进行干预效果的评价。结果:各种干预方式干预前后包皮环切术知识知晓率均有所提高,干预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干预方式2的知晓率均高于复合干预方式1、复合干预方式3以及单一干预方式1,并且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趋势卡方检验,普通干预组、特殊干预组1包皮环切知识知晓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普通干预组:χ2趋势=9.362,P<0.05;特殊干预组1:χ2趋势=22.476,P<0.001);最喜欢的宣传方式是音像材料,最感兴趣的宣传内容是包皮环切与艾滋病预防的关系。结论:普通干预组较其它两干预组最后知晓率的上升幅度高,达20.81%,复合干预方式2为最好的干预方式;包皮环切与艾滋病(Acquired immur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相关知识是主要宣传内容;多种强化相结合的宣教方式是有效的干预方式。
文静唐晓君钟朝晖李君刘晨煜李革秦波
关键词:包皮环切术干预方式知晓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广西和贵州部分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服药人员HIV HCV梅毒及HSV-2感染状况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了解广西、贵州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服药人员中,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及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的感染情况。方法对两省(自治区)艾滋病疫情较重地区的16个美沙酮门诊的1 678名服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检测抗-HIV抗体、抗-HCV抗体、梅毒抗体,并对HIV抗体阳性者检测HSV-2抗体。结果 1 652人中,抗-HIV、抗-HCV及梅毒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26.63%(440/1 652)、83.36%(1 377/1 652)和5.08%(84/1 652)。440例HIV阳性者中,433人检测了HSV-2,HSV-2抗体阳性率为57.27%(248/433)。结论被调查人群中,HIV、HCV、梅毒感染率均高,而且抗-HIV阳性者中,HSV-2感染率很高,应加强对该人群的管理和服务,以防止这些疾病进一步蔓延。
常志任殷文渊黄玉满姚永明庞琳吴尊友
关键词: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艾滋病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