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5005910)

作品数:20 被引量:32H指数:3
相关作者:李东风耿慧蒋锦昌侯国强廖从舒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鸣禽
  • 5篇神经元
  • 3篇投射神经元
  • 3篇皮质
  • 2篇增益
  • 2篇声谱
  • 2篇时程
  • 2篇能神经
  • 2篇能神经元
  • 2篇鸟类
  • 2篇鸟鸣
  • 2篇中脑
  • 2篇鸣唱
  • 2篇斑胸草雀
  • 2篇NMDA
  • 2篇RA
  • 1篇蛋白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特性
  • 1篇多巴

机构

  • 24篇华南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江西科技师范...

作者

  • 24篇李东风
  • 5篇侯国强
  • 4篇刘晓琳
  • 4篇廖素群
  • 3篇耿慧
  • 3篇蒋锦昌
  • 2篇廖从舒
  • 2篇何颖
  • 1篇严文文
  • 1篇潘鸿辉
  • 1篇秦川
  • 1篇肖鹏
  • 1篇刘文晓
  • 1篇潘璇
  • 1篇李婧
  • 1篇孟玮
  • 1篇杨思华
  • 1篇范博强
  • 1篇黄秀明
  • 1篇范海燕

传媒

  • 4篇生命科学研究
  • 4篇生物物理学报
  • 3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生理科学进展
  • 2篇辽宁师范大学...
  • 2篇国际比较生理...
  • 1篇生命科学
  • 1篇Curren...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Neuros...
  • 1篇中国神经科学...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8篇2006
  • 2篇200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光声成像技术在鸣禽脑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0年
鸣禽鸣啭学习与记忆机制的研究是当今神经科学领域的一个特色分支,近年来该研究迅猛发展.光声成像是一种新型无损脑功能成像技术.该文首次采用光声成像技术对鸣禽斑胸草雀脑进行研究,以期为揭示鸣禽鸣唱机制提供新的手段.
范博强叶飞杨思华李东风
关键词:光声成像鸣禽
mGluRⅡ参与大鼠NE背束诱导的海马MF-CA3习得性LTP的逆转
本实验在体研究了低频(1Hz/5Hz)刺激去甲肾上腺素背束(dorsal norepinephnne bundle,DNEB)对大鼠苔藓纤维-CA3(MF-CA3)突触上习得性长时程增强(learning-depende...
严文文刘文晓李东风肖鹏
成年鸟脑神经更替研究进展
2006年
成年脊椎动物脑中仍有自发神经更替现象的存在.新生神经元的类型,神经更替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都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有密切的关系.成体神经发生、神经更替和脑的干细胞生物学将使分子生物学和临床医学得到长足的发展.不用通过外源细胞的移植,就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是某些神经退化病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主要对以鸣禽鸣唱系统为模型的成年鸟脑神经发生及神经更替进行了综述.
何颖李东风
关键词:神经发生
牡丹鹦鹉(Psittacula agapornis)的鸣声发育被引量:3
2006年
牡丹鹦鹉的鸣声发育分为5个时期。0 ̄12d为先天性鸣声期,鸣声特征为以基本音(BS)为主音的单音节单音调声,声长短。13 ̄30d为空白模板形成期,鸣声特征为以基本音为主音的多音节单音调声,声长和音量显著性增加,表明发声学习通路开始形成。31 ̄45d为鸣声模板形成期,鸣声特征为以第1陪音(UP)1为主音的多音节单变调声,声长和音量显著性增加,主音频提升约920音分,涵盖的律音数增加1倍,表明发声学习模板逐渐形成,发声学习开始。46 ̄90 d为鸣声反馈学习期,鸣声特征为以BS和UP1为主音的双变调声,声长和音量显著性增加,主音频涵盖的律音数增加2.6 ̄3.0倍,第2主音频提升约970音分,表明稳定模板逐渐形成,短期记忆逐渐向长期记忆转化。91d后为完美鸣声期,鸣声特征为以UP1为主音的复合变音调声,声长、音量、主音频的提升和涵盖的律音数都趋于平稳,鸣声稳定而和谐,表明发声运动通路基本形成。这些结果可为进一步揭示鸟类发声学习记忆机制提供直接的声学证据。
杨红振李东风蒋锦昌
关键词:牡丹鹦鹉声学特性
刺激与损毁斑胸草雀中脑丘间复合体背内侧核鸣声声谱分析
中脑丘间复合体背内侧核(dorsomedial nucleus of the intercollicular complex,DM)是鸣禽鸟的基本发声中枢。本实验应用电声理学与声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斑胸草雀(Taeni...
秦川李东风
短时程突触可塑性研究概况被引量:3
2006年
突触可塑性是神经系统所具有的重要特征,也是神经系统实现其功能的重要保障。按照持续的时间划分,突触可塑性可分为短时程突触可塑性和长时程突触可塑性。短时程突触可塑性包括短时程增强和短时程压抑两种类型。与长时程突触可塑性不同,短时程突触可塑性的产生主要依赖于神经递质释放概率的变化,其往往决定神经回路的信息处理和反应模式,不仅直接参与了对输入信号的识别和处理,而且还可对长时程突触可塑性的表达产生重要影响。
孟玮李东风
关键词:突触传递
斑胸草雀鸣肌的形态观察被引量:2
2006年
运用解剖学技术对斑胸草雀的左右侧鸣肌进行解剖,并对其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斑胸草雀有2对外鸣肌和4对内鸣肌.两侧鸣肌质量差异显著,右侧较重.两侧NX IIts的直径差异显著,右侧较粗.在形态学上验证了鸣肌和NX IIts的右侧优势.初步分析了鸣肌各部分的结构及功能,为进一步研究鸣肌在鸣禽鸣唱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潘鸿辉李东风
关键词:斑胸草雀
NMDA对成年斑胸草雀弓状皮质栎核投射神经元增益的调节
弓状皮质栎核(RA,robust nucleus ofthe arcopallium)是鸣唱系统重要的前运动核团之一。研究证实,鸣唱可变性与前端脑核团LMAN-RA突触NMDA受体的活动直接有关,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增益...
廖素群刘晓琳侯国强李东风
关键词:NMDA增益
文献传递
钙结合蛋白与鸟类鸣唱学习记忆被引量:1
2009年
钙结合蛋白(Calcium-binding proteins,CBPs,)能与第二信使Ca2+紧密结合,精细调节Ca2+在细胞内的生物活性.它可以作为HVC(higher vocal center)神经元分类的依据,也对鸣禽鸣唱的性别二态性及突触可塑性产生重要影响.因此,CBPs是鸣禽学习与记忆过程中的重要物质.主要对近年来钙结合蛋白在鸟鸣学习记忆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廖从舒李东风
关键词:钙结合蛋白鸟鸣学习记忆
叉头框P2(FoxP2)基因与鸟鸣被引量:2
2009年
叉头框P2(FoxP2)基因是与人类语言相关的基因,在鸣禽脑中也存在,不仅参与胚胎时期的关键性发育,对鸣禽鸣曲学习也有影响。实验表明,FoxP2基因对神经回路发育和出生后的鸣唱学习,以及成鸟的鸣曲稳定都有重要作用。FoxP2基因主要在与人类同源的基底神经节——X区表达。本文介绍了FoxP2基因与鸟鸣的新近研究进展。
廖从舒李婧李东风
关键词:鸣唱鸣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