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3118)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麦碧娴罗孝俊吴江平邢巧林彰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代谢产物
  • 1篇底栖动物
  • 1篇底栖动物群落
  • 1篇电子垃圾
  • 1篇电子垃圾拆解
  • 1篇动物群
  • 1篇动物群落
  • 1篇多氯联苯
  • 1篇鱼类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物放大
  • 1篇鸟类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阻燃
  • 1篇阻燃剂
  • 1篇文教
  • 1篇六溴环十二烷
  • 1篇卤系
  • 1篇卤系阻燃剂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海南省环境科...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篇罗孝俊
  • 3篇麦碧娴
  • 2篇莫凌
  • 2篇林彰文
  • 2篇邢巧
  • 2篇吴江平
  • 1篇陈峻峰
  • 1篇陈社军
  • 1篇唐斌
  • 1篇姜佳
  • 1篇刘贤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化...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电子垃圾拆解区污染池塘中鱼类多氯联苯及其代谢产物的组织分配及暴露风险被引量:5
2014年
对一受电子垃圾污染池塘内两种鱼类(鲮鱼和乌鳢)体内各组织中多氯联苯(PCBs)及其甲磺基代谢产物(Me SO2-PCBs)进行了分析.鲮鱼和乌鳢体内各组织中总PCBs(ΣPCB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60~10 462 ng·g-1和580~50 492ng·g-1(湿重),两种鱼体内肝脏中的PCBs含量均高于其他组织.PCBs在鱼体组织内的分布与不同组织的脂肪含量有关.鲮鱼和乌鳢体内各组织中ΣMe SO2-PCB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44~53 ng·g-1和1.86~132 ng·g-1,这一浓度水平比之前国外报道的最高浓度高1个数量级.除PCB149外,鲮鱼体内手性PCB单体的EF值与沉积物相比存在下降趋势;而在乌鳢体内则正相反,在鲮鱼体内已下降的EF值在乌鳢体内则出现回升,有些单体的EF值甚至高于沉积物.这一结果可能表明PCBs在两种鱼体内的手性选择性代谢特征正好相反.鱼体内高含量的ΣPCBs和ΣMe SO2-PCBs对当地居民具有较高的暴露风险,因此,限制这些鱼类在市场的流通对于降低当地居民健康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唐斌罗孝俊曾艳红麦碧娴
关键词:多氯联苯
海南省文教河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与环境因子关系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调查流域底栖动物及相应的水环境因子,分析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探讨底栖动物与主要水质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文教河水质生物监测、流域生态健康评价、水资源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基础。2014年11月,在文教河流域15个点位共采集到底栖动物42种,隶属3门5纲23科,其中水生昆虫为主要类群,占总物种数的69.05%;优势种为雕翅摇蚊Glyptotendipes sp、多足摇蚊Polypedilum sp、海南白虾Exopalaemon hainanensis和米虾Caridina sp,优势度分别为0.19、0.12、0.05、0.02;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95.00个/m2和31.78g/m2;香农-威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范围在0.50~1.96;Margalef丰富度指数范围在0.97~2.82;Pielou均匀度指数范围在0.18~0.39。相关分析表明,水温和溶解氧是影响文教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刘贤莫凌陈峻峰林彰文姜佳邢巧
关键词: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
多溴联苯醚、六溴环十二烷和得克隆的生物差异性富集及其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3年
多溴联苯醚(PBDEs)、六溴环十二烷(HBCDs)和得克隆(DPs)是三类环境中广泛存在的全球性有机污染物,具有持久性、生物蓄积性、远距离迁移和潜在毒性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特点.PBDEs由多种不同溴取代的联苯醚同系物组成;工业品HBCDs和DPs分别由3种(-,-和-HBCD)和2种(syn-DP和anti-DP)异构体组成且立体异构体还存在手性特征.由于不同结构的化合物物理化学性质不同,加上生物栖息环境、暴露来源、对污染物的吸收排泄能力及代谢能力随物种不同而不同,导致这三类化合物在不同物种之间甚至同一物种内部出现同系物差异性富集或立体异构体差异性富集的特点.这种生物差异性富集特征表明这三类卤代阻燃剂的生物富集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对现有文献中有关这三类卤系阻燃剂的生物差异性富集特点进行了综述,对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分析,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罗孝俊吴江平陈社军麦碧娴
关键词:多溴联苯醚六溴环十二烷
鸟类对卤系阻燃剂的累积及生物放大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卤系阻燃剂(Halogenated flame retardants,HFRs)是人工合成的,能阻止聚合物材料引燃或抑制火焰传播的含卤(主要是溴和氯)化合物,由于其具环境持久性、可生物富集性和潜在的生物毒性,近年来,HFRs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鸟类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被用作指示性生物来研究区域环境的污染现状。研究HFRs在鸟类体内的积累特性及其在鸟类食物链上产生的生物放大效应,对评价HFRs的环境行为和生态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六溴环十二烷(Hexabromocyclododecane,HBCDs)、十溴二苯乙烷(Decabromodiphenyl ethane,DBDPE)、1,2双(三溴苯氧基)乙烷(1,2-bis(2,4,6-tribromophenoxy)ethane,BTBPE)和双(六氯环戊二烯)环辛烷(Dechlorane Plus,DPs)等HFRs在鸟类体内的积累特性及在食物链上的生物放大效应进行了综述。已有的研究报道显示:在鸟类的脑、肌肉、肝脏、肾脏和鸟蛋等组织中都检测到了HFRs残留;而相关生物放大因子(Biomagnification factors,BMFs)的计算结果显示,几乎全部的PBDEs、α-HBCD和BTBPE都可以在鸟类食物链上产生生物放大效应,特别是BTBPE这种新型的替代型阻燃剂在鸟类食物链上产生的生物放大效应和已被禁用的五溴PBDEs相当,暗示这种新型溴系阻燃剂可能具有较大的生态风险。今后应对HFRs在陆生和水生鸟类中的生物放大效益及影响因素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为认识HFRs的环境归趋,全面评价这些污染物的生态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莫凌邢巧林彰文吴江平罗孝俊麦碧娴
关键词:卤系阻燃剂鸟类生态风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