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10A414)

作品数:15 被引量:63H指数:5
相关作者:顾志峰王爱民陈国华骆剑石耀华更多>>
相关机构:海南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波纹唇鱼
  • 3篇养殖
  • 2篇养殖废水
  • 2篇胚胎
  • 2篇胚胎发育
  • 2篇珠母贝
  • 2篇克隆
  • 2篇废水
  • 1篇大型海藻
  • 1篇大珠母贝
  • 1篇雄激素
  • 1篇雄激素受体
  • 1篇养殖环境
  • 1篇应激
  • 1篇营养条件
  • 1篇营养盐
  • 1篇营养元素
  • 1篇有机物
  • 1篇幼鱼
  • 1篇原核

机构

  • 13篇海南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 1篇海南晨海水产...

作者

  • 6篇王爱民
  • 6篇顾志峰
  • 5篇陈国华
  • 5篇骆剑
  • 3篇郑兴
  • 3篇石耀华
  • 2篇陈超
  • 2篇黄飞
  • 2篇李炎璐
  • 2篇王珺
  • 2篇梁友
  • 2篇文鑫
  • 2篇崔云亮
  • 1篇严虹羽
  • 1篇贾瑞锦
  • 1篇王茜
  • 1篇战欣
  • 1篇吴小易
  • 1篇林浩然
  • 1篇王永强

传媒

  • 3篇海南大学学报...
  • 3篇渔业科学进展
  • 3篇基因组学与应...
  • 3篇热带生物学报
  • 1篇海洋渔业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水产科学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氏珠母贝贝壳珍珠质层厚度性状与微卫星标记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运用科研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了341个马氏珠母贝贝壳内表面珍珠质层的厚度,同时分析了这341个贝壳内表面珍珠质层厚度性状与5个微卫星标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其中4个微卫星位点(2PM206,4PM34,4PM50和PM6)与检测的珠层厚度性状的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2PM206标记173/173基因型个体的贝壳珍珠质层厚度的平均值、4PM34标记189/189基因型个体对应的性状平均值、4PM50标记201/205基因型个体的珍珠质层厚度值和PM6标记260/266基因型个体对应的珍珠层厚度平均值较同一标记的其他基因型均为最大值;4PM50标记中含有209 bp等位基因个体的珍珠层厚度平均值均低于其他基因型,209 bp等位基因可能与贝壳珍珠质层厚度性状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战欣陈琼顾志峰石耀华王爱民
关键词:马氏珠母贝生物矿化微卫星
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早期形态与色素变化及添加剂对其体色的影响被引量:16
2014年
为研究豹纹鳃棘鲈色素变化过程以及添加剂对其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在室内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对豹纹鳃棘鲈的早期色素积累、转变过程进行描述,并采用螺旋藻粉和虾青素两种添加剂对其仔、稚、幼鱼的生长及体色变化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从2 d仔鱼开始,眼点色素增多,并由透明转为黑色,摄食明显;3 d仔鱼其背部鳍褶上的树枝状黑色素扩大,脊椎下方出现1列黑色素细胞丛;22 d的鱼体脊椎上方出现1排黑色素斑点,下方黑色素斑点数量减少,此时口、各鳍基部及沿脊椎两侧黄色素增加;28 d的稚鱼体表黄色素与红色素进一步增多,各鳍沿鳍条均有红色素斑点分布,鱼体呈橘红色,颜色鲜艳;30–33 d的幼鱼体表两侧布满黑色与橘红色斑点,脊椎下方斑点消失,仅在尾椎下方存有1块黑色素斑点。增色剂实验结果显示,实验15 d时,螺旋藻粉组与虾青素组全长、体重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实验组内梯度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0 d时,3%和6%螺旋藻粉组较对照组的体重值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9%螺旋藻粉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虾青素组均高于对照组,除与0.6%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他组均差异显著(P<0.05)。0.1%实验组体重高于对照组和螺旋藻粉组,并高于组内其他梯度组。经过15 d添加虾青素的幼鱼体色红色素有明显增加,与对照组差异显著;30 d时,螺旋藻组没有达到增色效果。结果表明,螺旋藻粉对幼鱼生长初期有促进作用,随着添加浓度与养殖时间的增加其效果不明显,出现负效应;添加浓度为0.1%的虾青素可使全长、体重增长率最高并具有明显增色效果。
陈超吴雷明李炎璐宋振鑫梁友翟介明王鲁庞尊方
关键词:色素体色螺旋藻粉虾青素
微生物膜培养及其对大珠母贝幼虫附着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本研究以珊瑚石为培养载体,分析海水中无机氮与活性磷酸盐的变化、微生物膜的形态和底栖硅藻的种类,并比较附苗器上微生物膜培养时间对大珠母贝幼虫附着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营养盐时可溶性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质量浓度均随时间逐渐下降,至16 d基本稳定,分别较初始值减少了99.11%和84.78%,而未添加营养盐时可溶性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质量浓度均无明显变化;添加营养盐的海水中培养了17 d的珊瑚石表面附着的硅藻包括菱形藻属、圆筛藻属、双眉藻属等,与球状细菌、胞外分泌物等共同形成微生物膜;未添加营养盐的海水中培养了17 d的珊瑚石表面附着的硅藻主要有异极藻属、胸隔藻属和曲壳藻属等,微生物膜结构相对疏松,珊瑚石孔洞间几乎没有微生物膜;在添加营养盐的微生物膜培养水体中处理4 d的附苗器48 h大珠母贝附苗率为25.78%,较对照组提升了9.87%,且显著高于处理2 d和3 d的附苗器附苗率。因此,自然海水中可以培育形成底栖硅藻和细菌微生物膜,促进大珠母贝幼虫附着。
唐棣董伟未侯令顾志峰石耀华王爱民
关键词:微生物膜无机氮活性磷酸盐
不同用量的呼吸环和陶瓷环处理养殖废水中氨氮的效果
2017年
采用挂膜法在曝气式生物滤池中比较分析不同用量的呼吸环和陶瓷环处理养殖废水时NH_4^+-N,NO_2^--N的质量浓度变化,并构建浓度变化模型公式。结果表明,不同生物滤料、不同用量的NH_4^+-N质量浓度均随处理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NO_2^--N质量浓度先上升至峰值然后下降。14%红色呼吸环、10%红色呼吸环NH_4^+-N和NO_2^--N处理效果最优,处理的第21~23天NH_4^+-N达最低值(0.056±0.014)mg·L^(-1),去除率为97.37%;处理的第10天NO_2^--N达到峰值(1.722±0.014)mg·L^(-1),第24~26天达最低值(0.024±0.009)mg·L^(-1)。不同比例不同生物滤料NH_4^+-N去除效果满足模型公式y=a/(1+be^(cx))+d,NO_2^--N去除效果满足模型公式y=x^ae^((b/x+cx))+d。
孟凡同郑兴崔云亮王爱民顾志峰
关键词:生物滤料
三种遗传背景的单体牡蛎在两种养殖环境中的生长比较被引量:1
2016年
以杂交三倍体牡蛎、二倍体太平洋牡蛎、三倍体太平洋牡蛎为材料,比较其在池塘和水沟两种不同环境下养殖6个月后的壳高、壳长、壳宽、总重和死亡率。结果表明:水沟中养殖的三种单体牡蛎壳高、壳长、壳宽和总重均显著高于池塘中养殖的相同牡蛎(p<0.05)。在同一养殖环境下,水沟组中杂交三倍体牡蛎的壳高、壳长、壳宽和总重则显著高于其余两种单体牡蛎(p<0.05),而池塘组的三种单体牡蛎的壳高、壳长、壳宽和总重均无显著差异,且池塘组三种牡蛎的死亡率均高于相应的水沟组。因而,水沟比池塘环境更适合三种牡蛎的生长,而且杂交三倍体牡蛎比二倍体太平洋牡蛎、三倍体太平洋牡蛎生长更快。
姚瑶顾志峰郑兴王爱民
关键词:养殖环境
波纹唇鱼雄激素受体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通过RT-PCR克隆并得到了波纹唇鱼雄激素受体基因的全长,共3514bp,编码755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有3个结构域,即转录激活区、DNA结合区和配体结合区。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波纹唇鱼雄激素受体与贝氏隆头鱼、西氏拟隆头鱼和欧洲舌齿鲈的雄激素受体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分别为85.0%、82.5%和79.5%。组织表达分析表明,波纹唇鱼雄激素受体基因在波纹唇鱼的前脑、中脑、后脑、垂体、下丘脑、心脏、肝脏、性腺、脾脏、肾脏、前肠、后肠、肌肉中均有表达,表达量有所差异,肾脏中表达量最为丰富,前肠中表达量最少。波纹唇鱼雄激素受体基因的成功克隆与分析,为波纹唇鱼生殖调控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邹文慧单鳞茜韩邦骆剑齐鑫林浩然
关键词:波纹唇鱼雄激素受体克隆
针叶蕨藻对养殖废水中氮盐的净化被引量:4
2016年
为了阐明大型海藻针叶蕨藻对海水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设置针叶蕨藻密度为20,60 120 mg·L^(-1)实验组和无针叶蕨藻的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分析海水养殖废水中NH_4^+-N、NO_2^--N、NO_3^--N的浓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各实验组水质处理效果均较好;实验进行8 d后,20 mg·L^(-1)处理组NH_4^+-N去除率为99.91%,NO_3^--N去除率为25.80%,;60 mg·L^(-1)处理组NH_4^+-N去除率99.96%,NO_3^--N去除率为25.39%;120 mg·L^(-1)处理组NH_4^+-N去除率为99.94%,NO_3^--N去除率为64.15%。不同处理组NO_2^--N浓度基本无变化。在NH_4^+-N去除速率方面不同处理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郑兴崔云亮刘傲东唐贤明顾志峰王爱民
关键词:废水处理
热应激对波纹唇鱼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为了研究波纹唇鱼对热应激效应的基因表达差异,本研究运用高通量RNA-seq技术在热应激和常温条件下,对波纹唇鱼的基因进行了转录组测序. DEGs鉴定结果表明:1655个基因受热应激诱导后差异表达;GO富集分析显示:表达上调的基因包括MCM、DNA复制起始等与细胞组成和生物过程相关的基因;而表达下调的基因主要集中于ERK等与机体免疫应答相关的因子;实验结果表明:热应激会导致波纹唇鱼免疫应答相关基因的下调,也可能会导致其免疫应答功能的下降.波纹唇鱼在热应激条件下的免疫功能下降可能是导致其死亡的原因,这为波纹唇鱼资源保护和人工养殖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持.
韩邦周智王茜文鑫单鳞茜邹文慧骆剑
关键词:波纹唇鱼转录组热应激免疫
驼背鲈(Chromileptes altivelis)的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形态观察被引量:7
2014年
对驼背鲈(Chromileptes altivelis)的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观察与研究,描述了从受精卵到仔、稚、幼鱼各发育期的时间和形态特征变化。结果表明,在水温25-26℃、盐度30的海水中,受精卵历时27 h 25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过程,经历从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到肌节形成、各器官的逐渐形成、变化、完善等一系列的胚胎发育和变化过程;根据其卵黄囊消长情况、鳞片的覆盖状态、体色发生的不同变化以及第二背鳍和腹鳍的消长,将胚后发育分为仔、稚、幼鱼3个阶段。在水温22-26℃、盐度29-31、DO≥5 mg/L的条件下,2-3 d仔鱼卵黄囊消失,开口摄食;生长发育至31 d,仔鱼已变态进入稚鱼期;培育至57 d,稚鱼完成变态,成为幼鱼。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的生长与收缩等石斑鱼类早期发育的共性生长特征及其体表特性体色变化特征为驼背鲈胚后发育过程中最明显的特征。
张梦淇陈超李炎璐贾瑞锦于宏梁友蔡春有庞尊方
关键词:驼背鲈胚胎发育仔稚幼鱼
波纹唇鱼神经肽Y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被引量:3
2014年
以波纹唇鱼为实验对象,采用同源基因克隆技术和RACE技术得到神经肽Y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波纹唇鱼npy的cDNA全长序列为645 bp,包含59 bp的5'UTR、300 bp的ORF和286 bp的3'UTR.分子进化的比对分析表明,波纹唇鱼NPY前体与斜带石斑鱼和锯隆头鱼的亲缘关系最近.波纹唇鱼ORF编码99个氨基酸,NPY前体多肽包括:信号肽、成熟肽、Gly-Lys-Arg翻译后加工位点和羧基末端侧翼肽段(CPON).该NPY前体的预测分子质量为11.27 kD,理论等电点为5.51.采用pET-32a(+)原核表达系统构建波纹唇鱼npy基因的原核表达重组子pET-32a(+)-NPY,并获得重组菌株.对重组蛋白表达菌株进行培养条件优化,结果表明:该菌株在30℃,0.6 mmol/L IPTG,培养时间8 h的条件下,重组蛋白的表达效率最高.
佘长宁黄飞文鑫梁小龙吴海武陈国华骆剑
关键词:波纹唇鱼CDNA克隆原核表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