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2CB955404)

作品数:15 被引量:268H指数:8
相关作者:史培军王品张朝陈一陶福禄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水利工程

主题

  • 5篇气候
  • 4篇低温冷害
  • 4篇灾害
  • 4篇水稻
  • 4篇气候变化
  • 4篇冷害
  • 4篇干旱
  • 3篇农业
  • 2篇时空变化特征
  • 2篇气温
  • 2篇热害
  • 2篇综合评价
  • 2篇作物
  • 2篇涝灾
  • 2篇洪涝
  • 2篇洪涝灾害
  • 2篇风险评估
  • 2篇高温
  • 2篇高温热害
  • 2篇暴雨

机构

  • 14篇北京师范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5篇教育部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8篇张朝
  • 7篇史培军
  • 7篇王品
  • 5篇陶福禄
  • 5篇陈一
  • 4篇刘晓菲
  • 3篇李曼
  • 3篇杨建平
  • 3篇谭春萍
  • 3篇魏星
  • 3篇宋骁
  • 2篇叶涛
  • 2篇孙劭
  • 2篇汪明
  • 2篇帅嘉冰
  • 1篇武宾霞
  • 1篇孔锋
  • 1篇秦大河
  • 1篇杨旭
  • 1篇张帅

传媒

  • 4篇灾害学
  • 2篇地理学报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中国沙漠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气候变化区划(1961-2010年)被引量:99
2014年
气候条件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亦是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政要、科学家、政府和公众高度关注的全球性问题.现行的中国气候区划均是以不同气候要素指标的多年均值为基础的,旨在表征气候状态的区域差异.然而在气候变化速率不断加快的今天,已有的气候区划并不能表达气候变化的区域差异,也不能反映由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灾害与环境风险.本文利用1961-2010年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值、波动特征值定量识别气候变化,结合中国地形特点,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元,完成了中国气候变化区划(1961-2010年).一级区划根据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将中国气候变化(1961-2010年)划分为5个变化趋势带,即东北-华北暖干趋势带、华东-华中湿暖趋势带、西南-华南干暖趋势带、藏东南-西南湿暖趋势带以及西北-青藏高原暖湿趋势带;二级区划根据气温和降水量的波动特征,在一级区划基础上划分为14个波动特征区.
史培军孙劭汪明李宁王静爱金赟赟顾孝天尹卫霞
关键词:气候变化区划气温降水量
山西吕梁山连片特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被引量:12
2018年
运用AHP和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评价模型,综合评价山西省吕梁山连片特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结果表明:(1)连片特困区整体而言,农业现代化程度低,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结果与农民生活水平的现代化程度依次降低;市域层面,3市农业现代化程度均不高,为忻州市&临汾市&吕梁市;县域层面,农业现代化程度差异较大,忻州市各县位于起步阶段高级亚阶段,吕梁市各县位于起步阶段低级亚阶段。县域农业现代化程度整体呈现中间低、南北部较高的空间格局;(2)农业生产条件、生产结果与农民生活水平对现代农业的贡献分别为16.4%、29.7%和53.9%。农业电气化与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条件落后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落后的农业生产条件导致生产结果效率低下,农民可支配收入低,农民生活水平低是该区现代农业发展迟缓的根源。
冀钦杨建平徐满厚
关键词:现代农业
基于水文和作物模型的农业洪涝灾害风险研究——以蒸水流域水稻种植区为例
洪涝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合理准确的洪涝灾害风险评估能够为农业部门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鉴于目前区域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受限于历史灾害记录的有限性和评价因子选择的任意性,本文采用新型的风险分析方法(情景...
王品陈一张朝
关键词:洪涝灾害作物模型水文模型风险评估
文献传递
黑龙江省冷害影响下水稻产量波动模拟
本文以黑龙江省为例,分析了水稻生长季内温度的变化趋势。针对该省水稻低温冷害频发的实际情况,利用生成的冷害指标和省级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数据,结合统计方法,识别出了对该省水稻产量有影响的关键因子,并拟合了冷害-水稻产量方程。在...
刘晓菲王品张朝
关键词:低温冷害
宁夏回族自治区干旱致灾危险性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4
2015年
基于宁夏地区22个气象站1971-2011年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资料,综合考虑降水和蒸发,引入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分析该地区气象干旱变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SPEI值与干旱等级的加权综合评价模型,评估该地区干旱致灾危险性,剖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宁夏地区气象干旱呈显著加重趋势,年均SPEI值1972-2011年以0.37·(10a)-1的速率显著减小;该地区气象干旱呈现自南向北逐渐加重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干旱加重速度呈现由中部干旱带向南北分别递增的空间变化特征。1972-2011年,宁夏地区干旱致灾危险性呈显著增大趋势,干旱致灾危险性指数近40年减小速率为0.12·(10a)-1;该地区干旱致灾危险性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北部引黄灌区高于中南部地区,且危险性的增速呈现中部较缓、南北较快的空间变化特征。
谭春萍杨建平杨圆陈虹举
关键词:干旱
基于农户特征的连续务农及稳定参保行为影响因素探究——以湖南省鼎城区匡家桥村为例被引量:4
2015年
了解连续务农农户的特征及其稳定参与农业保险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探究我国农户连续开展农业生产以及参与农业保险的内在驱动力,有助于理解农业生产和保险两者间协同持续发展的基础。基于2007-2010年湖南省匡家桥村连续四年的定点农户级样本数据,使用非参数检验确定连续务农农户特征,并结合探索性因子分析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以农户社会经济特征为主要考虑对象,探究现行农业保险制度下,农户稳定参保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资本、化学品投入两因子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是否稳定参保,而经验因子显著负向影响农户的稳定参保行为。三个显著的因子中,化学品投入具有更大的影响作用,其影响系数是资本因子的1.5倍,经验因子的1.4倍。此外,经验因子和资本因子中劳动力资本相关的特征变量对农户连续务农和稳定参保行为的影响方向一致,具有同向性。
高晨雪汪明叶涛范新新
关键词:农业保险农户特征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
干旱变化、影响及适应调查与分析——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基于实地考察、访谈和问卷调查获得的321份有效问卷数据,运用频数统计、综合评价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详细分析了宁夏地区被调查者对干旱变化及其影响的认识、适应能力及适应措施,定量评估了已有措施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宁夏地区干旱总体在加重,干旱对农(牧)业生产有显著影响,81.3%的受调查者认为干旱的影响以"粮食减产或绝收"为主;农户对干旱的适应意识较强,但适应能力较弱,而政府部门的适应意识与能力相对较强;针对干旱,农户在生活、生产中分别以"挖水窖"和"抽取井水"措施为主,政府则主要采取"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水窖集雨工程"等措施;政府实施措施的总得分为3.85,效果总体较好,但在农村的落实度不足。
谭春萍杨建平李曼王世金王生霞韩春坛
关键词:干旱问卷调查模糊综合评价法
气候变暖背景下水稻低温冷害和高温热害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9
2014年
低温冷害和高温热害是影响我国水稻安全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水稻遭受的极端温度事件趋多趋强,应对冷热害的任务更加紧迫。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概述了水稻冷热害研究中所涉及的主要内容: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的低温冷害和高温热害影响水稻生长发育过程和最终产量的作用机理;对比分析了冷热害地面监测技术和遥感监测技术的优缺点;总结了水稻冷热害预警技术的研究现状;归纳了防御水稻冷热害的主要对策;阐明了我国水稻冷热害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时间变化趋势;对比分析了评估冷热害对水稻产量影响的四种典型方法,包括实验法、历史统计法、作物机理模型模拟法和遥感估算法;探讨了未来气候条件下水稻冷热害的影响状况;最后,展望了水稻冷热害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王品魏星张朝陈一宋骁史培军陶福禄
关键词:气候变暖水稻低温冷害高温热害
湖南省暴雨洪涝灾害及其农业灾情评估被引量:7
2015年
收集整理了1983—2008年湖南省县(区)级暴雨洪涝灾害共3 262条记录,分析了县级尺度上暴雨洪涝灾害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时间变化趋势.并探讨了暴雨洪涝灾害中农业受灾面积、成灾面积、脆弱度与暴雨致灾因子的相关关系,构建了农业灾情快速评估模型.
王品张朝陈一宋骁魏星冯博彦陶福禄
关键词:暴雨洪涝成灾面积脆弱度
全球、大洲、区域尺度暴雨时空格局变化(1981-2010年)被引量:28
2016年
通过计算1981—2010年全球、大洲和区域的年际和年代际的暴雨雨量和暴雨雨日,系统分析了不同尺度暴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在全球尺度上,1981—2010年全球年际和年代际暴雨雨量和暴雨雨日在波动中都呈现增加趋势,尤其是1991—2000年代中期以来显著增加.在空间上,全球暴雨雨量和暴雨雨日增强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非洲西部、马达加斯加岛、欧洲西南、东亚、南亚、东南亚、澳大利亚东部、美国东部、南美洲中部以及一些狭长陡峭的山脉地带.年代际暴雨雨量和暴雨雨日主要在南美洲、美国东部、东亚和南亚地区随着年代变化而呈现数值上的增长和区域上的扩张.随着年代变化,非洲西部地区呈现数值上的减少和区域上的缩减;2)在大洲尺度上,仅非洲和南极洲年际和年代际暴雨雨量和雨日呈现减少趋势;3)在区域尺度上,暴雨增加的区域多于减少的区域,且增加最大的区域位于亚马逊河流域,减少最大的区域位于非洲东部地区.
孔锋王铸刘凡方建方佳毅李孟阳杨旭史培军
关键词:暴雨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