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科技项目(20121005301)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3
相关作者:郑飞樊传明强卉巩寒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科技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证据法
  • 2篇弹劾
  • 2篇证人
  • 2篇交叉询问
  • 1篇弹劾制
  • 1篇弹劾制度
  • 1篇刑事
  • 1篇刑事证人
  • 1篇演进
  • 1篇药方
  • 1篇运行环境
  • 1篇证据排除规则
  • 1篇证人证言
  • 1篇证言
  • 1篇人权
  • 1篇人权保障
  • 1篇人证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公德
  • 1篇社会控制

机构

  • 7篇中国政法大学

作者

  • 4篇郑飞
  • 2篇强卉
  • 2篇樊传明
  • 1篇巩寒冰

传媒

  • 1篇人文杂志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理论月刊
  • 1篇时代法学
  • 1篇法律科学(西...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西部法学评论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 3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专家证据评判标准的演进思考被引量:1
2013年
专家证据以其"意见性"和"科学性"吸引了法庭基于维护事实认定独立性忧虑的可采性标准的研究。这一研究对象以实行对抗制庭审模式,存在大量相关证据判例的美国证据规则最具典型性,通过对弗赖伊案、多伯特案以及《联邦证据规则》相关条款的解读、分析及其演进脉络的疏理和反思,探讨蕴含在美国专家证据可采性标准变化规律中的理性因素和思辨精神。对比我国鉴定意见在适用现状和理论研究中的不足,反思我国缺乏鉴定意见科学性评判标准的问题本质,推动相关研究。
巩寒冰
论比例原则在警察侦查取证程序中的适用被引量:6
2013年
在中国刑事诉讼侦查程序中,警察的取证裁量权尚缺乏有效规制。这对于诉讼参与人尤其是被追诉人的合法权益是一个潜在而现实的威胁,会阻碍刑事诉讼法中"保障人权"立法任务的实现。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引入起源于德国的比例原则,使警察的强制性取证行为符合适当性、必要性和比例性要求,为公民权益提供基于程序法定原则而又超越于此的保障。与此同时,要引入司法审查机制,确立宽严得当的令状主义,为比例原则的适用提供司法保障。
樊传明郑飞
关键词:比例原则令状主义人权保障
论中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未来--以内部结构和运行环境为切入点被引量:8
2013年
中国学者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系统研究和本土化改造,推动了该规则在中国的初步确立。然而当前司法实践中的诸多案例表明,这种本土化努力的结晶不仅受到了该规则内部结构问题的困扰,更为严重的是诸多外部运行环境因素的限制致使规则的实施效果不尽人意。新《刑事诉讼法》和新《刑事诉讼法解释》虽然修正了该规则的部分内部结构问题,但未来如果不对司法证明模式、司法体制和社会民众理念等外部运行环境因素进行相应地改革,那么舶来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将很难在中国生根发芽。
郑飞樊传明
关键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内部结构运行环境
拯救社会公德的证据法药方——论不得用以证明过错或责任的证据规则被引量:2
2014年
从道德上批判社会公德沦陷固然必要,但只有更加注重法律的激励机制才能从根本上遏制社会公德进一步恶化。在美国,不得用以证明过错或责任的证据规则通过切断从行善行为到过错责任的自然推理链条,激励着人们积极从事对社会有益之行为。而在中国,此类规则不仅拥有充分的理论基础和类似的立法规定,更重要的是它们符合构建和谐社会、重塑社会公德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然而仅仅移植此类规则显然不够,因为导致社会公德沦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种综合性的鸡尾酒疗法。
郑飞
关键词:社会公德鸡尾酒疗法
证据法的运行机制与社会控制功能
2014年
我国诸多社会失范现象有着复杂的成因,这要求法律制度必须作出必要的回应。但目前我国证据制度中的规则缺位,不仅导致其难以很好地回应某些社会失范现象,甚至还加剧了事态的严重性。作为规制司法审判事实认定过程的证据法,应当具备促进事实真相发现和维护社会普遍价值的双重功能。正是在求真与求善的价值权衡过程中,证据法对于解决中国的某些社会失范现象将有所助力。因为通过证据筛选、举证激励、行为制裁、动机保护和证据裁定救济等运行机制,证据法能够发挥降低错案风险、抑制司法腐败和保障被追诉者人权等直接社会控制功能,以及保护社会关系和增进社会福利等间接社会控制功能。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证据法。
郑飞
关键词:社会失范证据法社会控制功能
先前不一致陈述在弹劾刑事证人过程中的运用
2014年
在对抗制的庭审模式中,诉讼双方通过举证和质证为事实认定者评价证据及事实认定提供帮助,在交叉询问中对证人进行弹劾就是发现真实的有利武器之一。先前不一致陈述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经常被作为弹劾用途使用,但存在缺乏完整理论体系和法律依据等问题。因其可能会对案件事实的认定以及证人可信性产生影响,如何正确运用先前不一致陈述这种证据对证人可信性进行弹劾有待完善。
强卉
关键词:弹劾交叉询问
刑事证人证言的可信性问题研究——以美国证据法中的证人弹劾制度为视角被引量:10
2016年
作为法定证据种类之一的证人证言,不仅可以最直接地反映案件情况,同时也兼具重要性和不稳定性等复杂特点,这些特点可从生物学和认识论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论证。保障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可信性之必要性则可体现于对其作用、危害及审查难度等方面的论述中。通过阐述中美不同庭审制度下运用证人弹劾规则之基础与可行性,可得出如何运用证人弹劾制度的逻辑视角与具体规则来保障其可信性的具体规则与方法。
强卉
关键词:证人证言交叉询问弹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