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1385)

作品数:9 被引量:71H指数:5
相关作者:罗都强左伟牛芸刘召阳邓慧颖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卫生厅指令性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学成
  • 5篇化学成分
  • 5篇化学成分研究
  • 3篇肿瘤
  • 3篇活性
  • 2篇生物碱
  • 2篇体外
  • 2篇体外抗肿瘤
  • 2篇体外抗肿瘤活...
  • 2篇肿瘤活性
  • 2篇细胞
  • 2篇瘤活性
  • 2篇抗肿瘤
  • 2篇抗肿瘤活性
  • 2篇化合物
  • 2篇发酵液
  • 2篇酚类
  • 2篇高等真菌
  • 1篇大型真菌
  • 1篇凋亡

机构

  • 9篇河北大学
  • 2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石家庄制药集...

作者

  • 8篇罗都强
  • 4篇左伟
  • 2篇牛芸
  • 1篇郑聪毅
  • 1篇王蓓
  • 1篇刘吉开
  • 1篇唐宏亮
  • 1篇杨小龙
  • 1篇王飞
  • 1篇邢建广
  • 1篇朱文粮
  • 1篇戎瑞雪
  • 1篇曹志然
  • 1篇刘召阳
  • 1篇付琪镔
  • 1篇赵丽艳
  • 1篇邓慧颖

传媒

  • 2篇中草药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西林业科技
  • 1篇菌物学报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子囊菌炭球菌中分离的活性成分L-696,474和cytochalasin D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英文)被引量:9
2007年
在我国云南省高等真菌中寻找新的天然农用抗真菌活性物质时,发现炭球菌子实体甲醇提取物具有较强的离体抗真菌活性。采用生物活性追踪和化学分离相结合的方法,从中分离得到2个具有较强农用抗真菌活性化合物,经红外、质谱、氢谱和碳谱确定其为L-696,474和cytochalasin D。在离体和活体条件下分别测定了L-696,474和cytochalasin D对10种植物病原菌的菌丝抑制率和2种植物病原菌的孢子萌发率,并评价了其对小麦白粉病的治疗和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小麦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对L-696,474最为敏感,浓度为10μg/mL时菌丝抑制率分别为83.5%和82.9%;小麦赤霉病菌、小麦全蚀病菌、油菜菌核病菌、小麦叶枯病菌和苹果炭疽病菌对cytochalasin D最为敏感,浓度为10μg/mL时菌丝抑制率分别为83.6%、82.4%、81.9%、80.5%和79.7%。L-696,474和cytochalasin D在200μg/mL时完全抑制苹果炭疽病的孢子萌发;在500μg/mL时对小麦白粉病10天后的治疗作用分别为74.3%和85.7%,保护作用为67.1%和79.5%。
罗都强唐宏亮杨小龙王飞刘吉开
关键词:CYTOCHALASIN抗真菌活性
从细质乳菇中发现了一个新骨架倍半萜
中国具有丰富的高等真菌资源,至今报道的有1200多个属,6000多个种。这些高等真菌资源能产生结构多样的次级代谢产物。细质乳菇属于红菇科,乳菇属。而红菇科是高等真菌中非常大的一各家族,包含几百个种。倍半萜在多数的乳菇种内...
左伟罗都强
文献传递
从高等真菌发酵液中发现一个Cyclohexenedione类新化合物
高等真菌属于"创造系数"非常高的生物资源,他们所含的次级代谢产物不仅结构新颖,而且常具有多样的生物活性。本研究对薄皮干酪菌进行液体发酵,28℃,150 r/min摇床培养20天,发酵液浓缩后经等体积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后合并...
左伟罗都强
关键词:发酵液环己烯酮
文献传递
海莲内生真菌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代谢产物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从海莲内生真菌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化合物1-9结构分别鉴定为:3β,22β,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乌苏酸,3-羟基-4-甲氧基苯乙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3,4-二羟基苯乙醇,对羟基苯乙醇,3β-羟基-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胸苷。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
邓慧颖邢建广罗都强
关键词:酚类化合物三萜红树林内生真菌
大皮伞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大皮伞(Marasmius maximus Hongo)是食用菌类,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对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运用多种分离与分析方法(CC、TLC、prep.TLC、MPLC、HPLC等)以及波谱学技术(1D NMR、2D NMR、MS、HR-MS、UV/Vis等)并借助必要的化学手段对其发酵液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共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三亚麻油酸甘油酯、5-Hydroxymethl-1-2-呋喃甲醛。
牛芸
关键词:食用菌化学成分
乳菇菌素D体外抗肿瘤活性及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来源于绒白乳菇菌的新型倍半萜类化合物——乳菇菌素D的抗肿瘤活性及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运用噻唑蓝法检测乳菇菌素D对A549、HCT-8、Bel-7402、SMMC7721、He 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计算半数抑制率(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并以顺铂作为阳性对照;选择对该化合物敏感的A549细胞株,观察其作用后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乳菇菌素D能够有效抑制A549、Bel-7402、SMMC7721和He La细胞的增殖,作用72 h后的IC50分别为2.46、19.09、18.21、17.05μg/m L;乳菇菌素D可引起A549细胞显著的形态学改变,出现凋亡小体;诱导A549细胞凋亡(100μg/m L作用72 h时的凋亡率为32.14%)、使细胞阻滞于S期。结论:该化合物能够抑制多种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增殖,其中A549细胞最敏感;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细胞增殖周期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本实验为乳菇菌素D的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戎瑞雪王中傲李晓婵韩跃华张奇李志鹏郭云然曹志然王蓓
关键词:抗肿瘤活性细胞凋亡细胞周期
金莲花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32
2010年
目的研究金莲花Trollius chinensis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以及制备型薄层色谱(PTLC)和Sephadex LH-20等多种方法分离,根据NMR和MS等波谱解析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金莲花中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1)、6-deoxy-D-mannono-1,4-lactone(2)、3,4-二羟基苯乙醇(3)、2-(3,4-二羟基苯基)乙醇葡萄糖苷(4)、4-羟基-3-甲氧基苯乙醇(5)、乌苏酸(6)、3a-acetyl-2,3,5-trimethyl-7a-hydroxy-5-(4,8,12-trimethyl-tridecanyl)-1,3a,5,6,7,7a-hexahydro-4-oxainden-1-one(7)、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8)、2″-O-(2-甲基丁酰基)牡荆苷(9)、7-甲氧基-2″-O-(2-甲基丁酰基)牡荆苷(10)。结论 化合物1~3、5~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2、3、5、6、7、8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刘召阳罗都强
关键词:酚类成分黄酮碳苷
耳状网褶菌发酵液化学成分研究
2013年
耳状网褶菌Paxillus panuoides属于大型真菌,在全国各省份均有分布,对其发酵液主要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运用多种分离与分析方法(CC、TLC、prep.TLC、MPLC、HPLC等)以及波谱学技术(1D NMR、2D NMR、MS、HR-MS、UV/Vis等)并借助必要的化学手段对其发酵液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共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5α,8α-过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5α,6α-环氧麦角甾-8,22-二烯-3β,7α-二醇、1-O-β-D-吡喃葡萄糖基-(2S,3R,4E,8E,2'R)-2-N-(2'羟基棕榈酰基)-9-甲基-4,8-sphingadienine、1-9Z-十八烯酸甘油酯、4-羟基苯乙酸、对羟基苯乙醇。
牛芸
关键词:大型真菌发酵液化学成分
美柄牛肝菌子实体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系统阐述美柄牛肝菌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以美柄牛肝菌为试材,采用常规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鉴定美柄牛肝菌中的化合物及其结构。[结果]从美柄牛肝菌中分离出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O-Acetylcyclocalopin A,分子式为C17H22O7;Cyclocalopin,分子式为C15H20O6;Cyclopinol,分子式为C15H20O5;D-阿洛醇(D-allitol),分子式为C6H14O6;3β-羟基-麦角甾醇-5,7,22-三烯,分子式为C28H44O;3β-羟基-5α,8α-过氧化麦角甾醇-6,22-二烯,分子式为C28H44O3;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分子式为C16H22O4;Bis(2-ethylhexyl)phthalate,分子式为C24H38O4;Ergosta-7,22-dien-3β,5α,6α-triol(cerevisterol),分子式为C28H46O3。通过经典波谱学分析和文献比对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其中包括3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和3个甾体类化合物,3个倍半萜类化合物仅对黄瓜枯萎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等少数病原菌有微弱的抗菌作用。[结论]该研究为利用美柄牛肝菌开发生物农药奠定了基础。
左伟罗都强
关键词:化学成分
绒白乳菇子实体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研究绒白乳菇Lactarius vellereus的化学成分。方法用Sephadex LH-20、LH-60,硅胶以及HPLC等色谱方法分离绒白乳菇的乙醇提取物,并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UV、IR、MS、1H-NMR、13C-NMR)和X晶体衍射确定其结构。结果从绒白乳菇子实体中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为isolactarorufin(1)、3-O-ethyl-lactarolide A(2)、7α,8α,13-trihydroxy-marasm-5-oic acidγ-lactone(3)、velleratretraol(4)、leptosphaepin(5)、7α,8β,13-trihydroxy-marasm-5-oic acidγ-lactone(6)、lactarolide A(7)、D-阿洛醇(8)、bis(2-ethylhexyl)phthalate(9)、硬脂酸(10)、硬脂酸甲酯(11)。经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1~4和6、7为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5为生物碱类化合物,化合物8~11为常见化合物。结论化合物1、2、4、5为首次从该菌中发现的化合物。化合物4拥有高度氧化的新型倍半萜骨架;化合物5为首次从陆生生物中分离得到的一种生物碱类化合物,对研究海洋生物和陆生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赵丽艳左伟付琪镔赵丽君朱文粮罗都强
关键词:高等真菌生物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