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2961)

作品数:27 被引量:107H指数:6
相关作者:毕宏生崔彦解孝锋郭俊国唐凯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临沂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葡萄膜
  • 15篇葡萄膜炎
  • 15篇膜炎
  • 9篇免疫
  • 7篇细胞
  • 6篇自身免疫性葡...
  • 6篇免疫性
  • 5篇实验性自身免...
  • 5篇自身免疫
  • 4篇实验性自身免...
  • 3篇前葡萄膜炎
  • 3篇自身免疫性
  • 3篇离子
  • 2篇炎症
  • 2篇眼科
  • 2篇眼科疾病
  • 2篇眼用
  • 2篇正交
  • 2篇正交试验
  • 2篇人晶状体

机构

  • 2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7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临沂市人民医...

作者

  • 22篇毕宏生
  • 10篇崔彦
  • 9篇解孝锋
  • 8篇郭俊国
  • 5篇郭大东
  • 5篇唐凯
  • 4篇杜宇翔
  • 3篇宋继科
  • 3篇李姣
  • 3篇滕达
  • 3篇李洋
  • 3篇刘大美
  • 2篇刘正峰
  • 2篇王兴荣
  • 2篇沙芳
  • 2篇王影
  • 2篇韩贯宇
  • 1篇田庆梅
  • 1篇吴建峰
  • 1篇付庆霞

传媒

  • 7篇中华实验眼科...
  • 3篇中国实验方剂...
  • 3篇眼科新进展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中华眼底病杂...
  • 2篇国际眼科纵览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Chines...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0篇2014
  • 10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离子色谱法测定栀子中Cl^-,Br^-,NO_3^-,SO_4^(2-),PO_4^(3-)5种阴离子的含量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中药栀子药材中Cl-,Br-,NO-3,SO2-4,PO3-4阴离子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离子色谱法,IonPac AS11-HC阴离子色谱柱,氢氧化钾梯度淋洗,电导检测栀子中5种无机阴离子。结果:Cl-,Br-,NO-3,SO2-4,PO3-4的线性范围良好,加样回收率介于97%~102%,栀子中Cl-,Br-,NO-3,SO2-4,PO3-4重复性良好,含量分别为0.084%,0.063%,0.070%,0.30%,0.12%。结论:离子色谱法可以同时检测栀子中5种阴离子,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行,为栀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
郭俊国毕宏生
关键词:离子色谱法栀子无机阴离子超声波提取法
葡萄膜炎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3年
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是一组复杂的、严重损害视力的疾病,通常由一些感染因素诱发,并且与视网膜蛋白的免疫应答相关。葡萄膜炎是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相关疾病,目前已知T细胞亚型包括Th1、Th2、Th17和最近被定义的Th9。早期的研究指出能够产生IFN-γ的Th1亚群引起葡萄膜炎的病理改变,而产生IL-4的Th2亚群起调节作用。新近研究的重点转向Th17和Th9亚群。不同的Th细胞亚群都会产生特征性的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可能具有致病作用,也可能具有保护作用,这取决于细胞因子产生的时间、位置及产生量的多少。本文对Th1、Th2、Th17和Th9的细胞因子在葡萄膜炎中的不同作用进行综述。
滕达毕宏生崔彦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辅助性T细胞细胞因子
贝伐单抗和雷珠单抗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有效性meta分析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 系统评价贝伐单抗和雷珠单抗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美国临床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Ovid、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医学数据库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贝伐单抗和雷珠单抗治疗渗出型AMD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截止至2013年11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进行质量评价.用RevMan 5.2.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贝伐单抗和雷珠单抗治疗前与治疗后3、6、12个月渗出型AMD患者的视力和黄斑中心凹厚度.结果 最终纳入5个研究,共1954例渗出型AMD患者.其中,贝伐单抗治疗组967例,雷珠单抗治疗组98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贝伐单抗治疗组与雷珠单抗治疗组视力提高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加权均数差(WMD) =0.32,95%可信区间(CI)为-0.84~1.49,P=0.59;6个月:WMD=0.47,95% CI为-0.67~1.62,P=0.42;12个月:WMD=0.84,95% CI为-0.23~1.90,P=0.12];贝伐单抗治疗组与雷珠单抗治疗组黄斑中心凹厚度降低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WMD=6.21,95% CI为-6.23~18.65,P=0.33;6个月:WMD=4.06,95% CI为-6.16~14.27,P=0.44;12个月:WMD=-5.39,95% CI为-14.41~3.63,P=0.24).结论 贝伐单抗与雷珠单抗治疗渗出型AMD具有相似的治疗效果.
杜宇翔郭大东司俊康唐凯毕宏生
关键词:黄斑变性药物治疗META分析
清开灵温敏眼用凝胶的制备及其体外溶蚀性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以正交试验法筛选清开灵温敏眼用凝胶的制备工艺,并研究其体外溶蚀性。方法以泊洛沙姆407(P407)、泊洛沙姆188(P188)和丙二醇为基质,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样品的相变温度及人工泪液稀释后的相变温度为考察指标,优化处方配比,采用恒温振荡法研究其体外释放性。结果清开灵温敏眼用凝胶在室温下为棕红色液体,在35℃时为棕红色胶体,P407、P188和丙二醇的最佳用量分别为25%、3%和6%,清开灵眼用凝胶可以均匀的释放其主要化学成分。结论按该配比制备清开灵温敏眼用凝胶,相变温度适宜,制备工艺简单,能很好地起到缓释效果。
郭俊国毕宏生刘大美解孝锋宋继科
关键词:清开灵正交试验法泊洛沙姆相变温度
清开灵眼用凝胶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3
2014年
背景葡萄膜炎是常见的致盲眼病,多反复发作,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不良反应较多,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目的观察清开灵眼用凝胶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雌性Lewis大鼠27只,皮下注射200斗l含100μg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1177—1191多肽、100μl完全弗氏佐剂(CFA)、100μg结核菌素及100μlPBS的乳化液,在大鼠两足垫处、尾根部两侧及脊背正中均匀注射5个点建立EAU动物模型。将免疫后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清开灵眼用凝胶组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大鼠免疫后第7天开始点眼,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点眼,清开灵眼用凝胶组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分别用相应的药物点眼,每日3次,连续用药7d。从免疫后第1天开始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大鼠眼前节炎症反应并进行炎症评分;免疫后第14天过量麻醉法处死实验动物并获取眼球标本,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大鼠前房、虹膜和睫状体的炎性细胞浸润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大鼠脾脏、淋巴结分离的T细胞悬液中CD4^+和CD8^+细胞百分比、CD4^+/CD8^+值以及Th1细胞和Th17细胞的比例。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免疫后第9天开始出现眼部炎症表现,第11天炎症反应达高峰期,而清开灵眼用凝胶组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大鼠眼部炎症反应的发生较模型对照组晚,炎症反应轻,病程短。免疫后13d,3个组大鼠眼部炎症评分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52,P=0.00)。清开灵眼用凝胶组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的炎症评分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2、10.11,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模型对照组大鼠前房、虹膜及睫状体组织中可见炎性细�
田庆梅毕宏生崔彦解孝锋宋继科郭大东赵圣亚杜然然
关键词:抗炎剂TH1细胞TH17细胞
稳定性自然杀伤性T细胞调节自身免疫性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研究证实,自然杀伤性T(NKT)细胞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参与免疫应答过程,但NKT细胞在调控系统调节致病性辅助T(Th)细胞方面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的研究发现,Th17细胞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有关,与以往的研究认为Th1、Th2亚群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起主要作用的结果有所不同,Th17亚群的作用可能比Th1更为重要。无论体外研究还是体内研究,稳定性NKT(iNKT)细胞都能抑制CD4’T细胞向Th1细胞和Th17细胞的分化,但抑制Th1细胞、Th17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是不同的。就NKT细胞的概念、自身免疫性疾病中NKT细胞对Th1细胞、Th17细胞的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赵圣亚综述毕宏生审校
关键词:免疫自然杀伤性T细胞葡萄膜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辅助性T淋巴细胞
葡萄膜炎患者黄斑区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分析
2013年
目的观察葡萄膜炎患者黄斑区病变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临床明确诊断的葡萄膜炎患者51例7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8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46.75±13.22)岁;病程1~24个月。前葡萄膜炎16例21只眼;小柳一原田综合症12例23只眼;Behqet病6例10只眼;交感性眼炎5例5只眼;其他后葡萄膜炎12例19只眼。患眼均行常规眼科检查及频域OCT检查,典型图像存盘分析。根据检查结果将黄斑区病变分为黄斑水肿、黄斑前膜形成、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黄斑区萎缩、黄斑板层裂孔、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结果78只眼中,黄斑区水肿48只眼,占患眼的61.5%。其中,黄斑囊样水肿33只眼;黄斑弥漫性水肿15只眼。黄斑前膜22只眼,占患眼的28.2%。脉络膜新生血管4只眼,占患眼的5.1%。黄斑裂孔4只眼,占患眼的5.1%。黄斑萎缩10只眼,占患眼的12.8%。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22只眼,占患眼的28.2%。结论葡萄膜炎患者黄斑区OCT表现具有多种形态特征。
王桂敏崔彦王兴荣李洋刘婷婷王影毕宏生
关键词:葡萄膜炎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诊断显像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大鼠的发病特点被引量:2
2014年
背景 Lewis大鼠是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动物模型的常用种系,对其发病特点,尤其是EAU大鼠眼部超微结构改变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目的 观察EAU大鼠的发病体征及其眼部超微结构的改变. 方法 选取SPF级6~8周龄雌性Lewis大鼠1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模型组12只.模型组大鼠后肢足底、两侧腹壁和躯干上皮下各注射含有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1177-1191)和结核菌素(TB)的完全弗氏佐剂(CFA)乳化液,对照组大鼠不作处理.注射后观察两组大鼠饮食、体温和活动情况,每天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大鼠眼部炎症表现,于免疫后12d获取大鼠眼组织标本,对虹膜、睫状体和视网膜进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分别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虹膜、睫状体和视网膜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模型组大鼠免疫后采食量为(190.00± 18.03)g,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85.33±28.02)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55,P=0.012);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的饮水量分别为(241.67±18.56)ml和(289.67±18.1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01,P=0.033);模型组大鼠体温升高,精神倦怠.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模型组大鼠免疫后6d出现虹膜充血、前房积脓和瞳孔膜闭,免疫后12d眼部炎症最严重,炎症评分为(3.83±0.41)分,而对照组大鼠眼前节未见异常.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模型组大鼠前房、虹膜、睫状体组织和玻璃体腔内均可见大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模型组大鼠虹膜肌纤维粗细不均,睫状体上皮表面粗糙及RPE细胞绒毛疏松.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模型组大鼠虹膜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睫状体上皮细胞膜褶皱蓬松及排列紊乱,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有髓样小体,RPE细胞中有线粒体空泡出现,而对照组大鼠虹膜、睫状体及
刘正峰崔彦李姣滕达唐凯毕宏生
关键词: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炎症超微结构
Influence of Yanyankang Powder (眼炎康散) on Th1/Th2 in Rats with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被引量:3
2016年
Objective: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Yanyankang Powder(眼炎康散) on Th1/Th2 in rats with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uveitis(EAU).Methods:The EAU models were induced in Lewis rats by immunization with interphotoreceptor retinoid binding protein(IRBP) 1177-1191 in 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Th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 groups:a model control group,a Yanyankang group,and a prednisone group,9rats in each group.The model control group was intervened with saline solution by gavage.The Yanyankang group was intervened with Yanyankang Powder 4 g/(kg·day) by gavage.The prednisone group were intervened with prednisone acetate tablets 5 mg/(kg·d) by gavage.All groups were intervened after immunization once every 2 days for 18 days and monitored by slit-lamp biomicroscopy daily until day 18.The levels of gamma interferon(INF-7) and interleukin-10(IL-10) in the supernatants of T cells were determin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technology was used for measuring Th1 and Th2 related cytokine mRNA expressions.Results:Slighter intraocular inflammation was found in the Yanyankang group and the prednisone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levels of the IFN-γ and IL-10 in the supernatants of the spleen lymph node cells were 382.33 ± 6.30,155.87 ±4.46 μ/L in the Yanyankang group and270.93 ± 7.76,265.32 ±11.88 μg/L in the prednisone group.Both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941.53 ± 8.59,20.67 ±4.65 μg/L;P=0.01).The PCR results showed the same tendency.Conclusion:Yanyankang Powder showed favorable effects in the rats with EAU by influencing the function of Th1 and Th2 cells.
田庆梅毕宏生崔彦吴建峰解孝锋郭俊国郭大东钱继存
关键词:药品药效
γδT细胞对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4年
γδT细胞占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1% ~ 10%,能产生不同种类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发挥细胞毒效应,能以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非限制性方式直接识别并结合抗原,作为抗原递呈细胞增强效应T细胞的活性,进而促进自身免疫反应,具有连接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桥梁作用.研究认为,γδT细胞在葡萄膜炎发病中具有致病和保护的双向作用,其功能的复杂性及其对葡萄膜炎的调节作用日渐受到重视.目前,γδT细胞与αβT细胞、白细胞介素-17(IL-17)、调节性T细胞(Treg)、树突状细胞(DC)及Toll样受体(TLR)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的影响和调节以及γδT细胞在葡萄膜炎中的临床应用现状已有较多的研究,就γδT细胞的生物学特点及其对葡萄膜炎的相关免疫调节机制进行综述.
唐凯崔彦毕宏生
关键词:ΓΔT细胞葡萄膜炎自身免疫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