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475052)

作品数:4 被引量:58H指数:3
相关作者:杨秀荣杨成白海鑫王娟刘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生物学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蛋白
  • 3篇电化学
  • 3篇相互作用
  • 2篇荧光
  • 1篇蛋白质
  • 1篇等离子体共振
  • 1篇电化学电容
  • 1篇电化学发光
  • 1篇电极
  • 1篇电容
  • 1篇电容检测
  • 1篇调蛋白
  • 1篇修饰
  • 1篇修饰电极
  • 1篇荧光淬灭
  • 1篇荧光光谱
  • 1篇荧光光谱法
  • 1篇人血清白
  • 1篇人血清白蛋白
  • 1篇生物分析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6篇杨秀荣
  • 1篇王娟
  • 1篇白海鑫
  • 1篇刘洋
  • 1篇杨成
  • 1篇李爱学
  • 1篇齐斌
  • 1篇刘洋

传媒

  • 2篇分析化学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2篇中国蛋白质组...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双偏振干涉测量技术在生物分析方面研究应用进展被引量:8
2008年
双偏振干涉测量(dual-polarization interferometry,DPI)技术是2000年以后出现的一种灵敏、实时、无需标记的新型表面状态分析方法,它能够在亚秒尺度精确测量界面层厚度、密度和质量的绝对值。所以,DPI在固/液界面上蛋白质结构、功能表征,蛋白质之间或与其它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研究,核酸固定化及杂交检测研究,模拟生物膜研究以及表面超微结构表征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DPI的测量原理和特点,着重评述了近年来DPI在生物分析方面的应用进展。
王娟杨秀荣
关键词:蛋白质脱氧核糖核酸相互作用
利用荧光淬灭和荧光共振能转移研究人血清白蛋白和酚噻嗪类药物的相互作用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荧光技术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尤其是近年来,荧光光谱法成为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研究领域里首选的工具之一,荧光技术已被用于环境监测、临床化学、DNA序列和遗传分析等方面[1]。此外,蛋白质和...
白海鑫杨秀荣
文献传递
有序介孔材料SBA-15吸附Ru(bpy)_3^(2+)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发光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制备了具有高比表面积且二维六方高度有序的介孔分子筛SBA-15,并采用TEM和氮气吸附实验对其结构性质进行了表征.利用静电作用将三联吡啶钌[Ru(bpy)32+]固定到表面带负电荷的SBA-15上,并将吸附有Ru(bpy)32+的SBA-15修饰到玻碳电极表面,研究了该固定化的Ru(bpy)32+的电化学发光行为.结果表明,随着三丙胺(TPA)的加入,氧化电流增加而还原电流减小,表明TPA对三价吡啶钌有催化作用,同时TPA的加入显著增强了发光强度.随着扫描速率的增加,发光强度逐渐降低.SBA-15较大的孔径和开放交联的孔结构体系促进了电极表面膜内的物质扩散和电子运动扩散.该修饰电极在5.0×10-5~1.0×10-2mol/LTPA浓度范围内,发光强度与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71.7+41.2x,检出限为9.5×10-6mol/L.该电极在连续扫描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刘洋刘洋
关键词:电化学发光介孔材料SBA-15
牛血清白蛋白与Indo-1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法研究被引量:41
2007年
以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 in,BSA)与荧光探针Indo-1为蛋白质和配体模型,基于Indo-1的荧光强度与BSA的分析浓度间的关系,建立了计算二者相互作用位点数的方法,并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及各种荧光技术对Indo-1和BS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ndo-1在BSA中有3个作用位点,这3个作用位点与BSA中的212位色氨酸(Trp 212)间的距离分别为2.93,2.57和2.40 nm;Indo-1通过疏水性作用进入到BSA的3个疏水性空腔.在荧光猝灭实验中,通过M icrolab 500系列进样器和PTI荧光仪的联用实现了荧光强度的自动和实时记录.
白海鑫杨成杨秀荣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荧光光谱法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和电化学方法研究重组绿脓杆菌外毒素A与DNA和模拟生物膜的相互作用
近年来,许多含有两亲序列结构、在脂膜融合及干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蛋白和多肽被用来构建融合蛋白作为转基因载体用于细胞的转染实验中。绿脓杆菌外毒素A就是这样一类膜活性多肽,它是绿脓杆菌分泌的一种主要的致病因子,由一条含有6...
李爱学杨秀荣
文献传递
基于电化学电容检测的新型钙离子传感器被引量:3
2007年
通过金-硫共价键,将巯基十六羧酸以自组装的方式固定到金电极表面。再通过EDC、NHS的活化作用,对钙调蛋白的氨基与巯基十六羧酸暴露于自组装层外的羧基进行共价键和,从而将钙调蛋白固定到电极表面,制成一种新型的钙离子电容传感器。首先对传感器进行了等效电路分析,并分别考察了不同浓度电解质溶液对基底电容的影响,确定了进行实验所需的合适电解质浓度。用本实验室自行开发研制的电化学电容分析仪研究了该传感器对钙离子的响应能力,并进一步考察了其再生能力及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10-8~3×10-6mol/L的较宽范围内,钙离子浓度的对数值与总电容信号值之间呈线性关系,而且检出限可以达到10-9mol/L。制备好的传感器浸泡在0.02 mol/L,pH 7.0的磷酸缓冲溶液中在4℃冰箱中可以保存一个月而其对钙离子的响应能力未发现有显著的下降,说明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使用过的传感器用EDTA进行再生后基底电容的变化不超过0.3%,说明其具有良好的再生可逆性,可以被重复利用。本工作为对钙离子进行定量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齐斌杨秀荣
关键词:钙调蛋白钙离子电化学电容分子识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