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861005)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李文先孙晓军柴文娟任铁孙雪莲更多>>
相关机构: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理学

主题

  • 4篇配合物
  • 3篇荧光
  • 2篇酰基
  • 2篇甲酰基
  • 2篇发光
  • 2篇苯甲酰
  • 2篇苯甲酰基
  • 2篇DY
  • 2篇TB
  • 1篇亚砜
  • 1篇荧光光谱
  • 1篇荧光增强
  • 1篇荧光增强效应
  • 1篇三元配合物
  • 1篇生物标记
  • 1篇双亚砜
  • 1篇水热
  • 1篇水热合成
  • 1篇四元配合物
  • 1篇团簇

机构

  • 6篇内蒙古大学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作者

  • 6篇李文先
  • 4篇柴文娟
  • 4篇孙晓军
  • 3篇孙雪莲
  • 3篇任铁
  • 2篇石晓燕
  • 1篇耿刚强
  • 1篇秦彩花
  • 1篇冯淑艳
  • 1篇赵磊
  • 1篇张晶
  • 1篇李常福
  • 1篇宝金荣
  • 1篇朱晓伟
  • 1篇李英杰
  • 1篇熊利超
  • 1篇吕跃
  • 1篇金淑新
  • 1篇刘瑜

传媒

  • 4篇稀土
  • 1篇发光学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3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双苄基双亚砜高氯酸铕二元及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与BSA的作用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合成并表征了双苄基双亚砜高氯酸铕二元及三元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稀土络合滴定、摩尔电导率和元素分析,配合物的组成为:[EuL2.5·(ClO4)](ClO4)2·3H2O和[Eu2L4·phen(ClO4)2](ClO4)4·12H2O(L=C6H5CH2SOCH2SOCH2C6H5)。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均产生了Eu3+的特征荧光发射光谱,且三元配合物比二元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强度增强1.87倍。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稀土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双苄基双亚砜稀土二元、三元配合物-BSA体系的猝灭过程可能是静态猝灭,并且各配合物与BSA均具有较强的结合作用,能够被BSA储存和运输,因此,有望成为蛋白质荧光探针。
辛小东李文先冯淑艳张晶敖博洋
关键词:邻菲啰啉BSA荧光
具有生物标记功能基团的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荧光性质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设计合成了均苯三甲酸单缩N-羟基琥珀酰亚胺单缩乙二醇酯双功能螯合剂(TEN)及其与稀土离子形成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稀土滴定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RE(TEN)2.[OH].mH2O.nNH3,[RE=Eu3+,Tb3+;TEN=C15H13O9N]。配合物的红外光谱表明,配体TEN中的一个羧基与稀土离子配位。荧光光谱实验表明,两种稀土配合物的荧光强度较高,有明显的特征荧光。配合物中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具有与生物分子连接的能力,因此合成的配合物在生物标记功能材料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柴文娟李文先孙晓军任铁刘瑜李英杰
关键词:生物标记稀土配合物荧光光谱
钐(Ⅲ)在二苯甲酰基甲基亚砜体系中的发光被引量:3
2009年
合成并表征了钐(Ⅲ)的高氯酸盐与二苯甲酰基甲基亚砜(C6H5COCH2SOCH2COC6H5)的固态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摩尔电导率、元素分析和稀土络合滴定,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SmL5(ClO4)3.3H2O(L=C6H5COCH2SOCH2COC6H5)。配合物的红外光谱表明,配体通过一个亚砜基氧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而羰基氧未参与配位。配体的磷光光谱和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表明,二苯甲酰基甲基亚砜配体对钐(Ⅲ)的荧光具有较好的敏化作用。还对钐(Ⅲ)配合物分子内能量传递及发光机理进行了讨论。
孙晓军李文先孙雪莲柴文娟任铁
二苯基亚砜、苯甲酸与重稀土高氯酸四元配合物的合成及Tb^(3+)、Dy^(3+)光致发光被引量:1
2009年
合成并表征了高氯酸稀土与二苯基亚砜、苯甲酸的六种四元配合物。经元素分析、差热-热重分析,表明四元配合物组成为[REL5L′(ClO4)](ClO4)(RE=Tb,Dy,Ho,Er,Tm,Yb;L=C6H5SOC6H5,L′=C6H5COO-)。IR、1HNMR表明,第一配体二苯基亚砜通过一个亚砜基氧原子、第二配体苯甲酸脱质子以阴离子形式通过一个羧基氧原子单齿与稀土离子配位。摩尔电导率表明配合物为1∶1型,两个ClO4-无机抗衡阴离子,其中一个在内界,一个在外界;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表明,Tb3+、Dy3+四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分别比二苯基亚砜与高氯酸稀土二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提高226%和422%。磷光光谱表明第二配体的加入提高了配体的三重态能级与稀土离子激发态能级的匹配程度。铽配合物的电子顺磁共振谱在g=1.9920处出现一个单峰,表明该配合物具有成单电子,是顺磁性物质。
李文先秦彩花石晓燕耿刚强孙晓军孙雪莲柴文娟
关键词:苯甲酸
Tm^(3+)在二苯甲酰基甲基亚砜配合物体系中对Dy^(3+)的荧光增强效应(英文)被引量:2
2009年
合成了六种高氯酸掺杂稀土(Dy3+,Tm3+)与二苯甲酰基甲基亚砜的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摩尔电导率及差热-热重分析,表明配合物组成为(Dyx,Tmy)L5(ClO4)3.3H2O(x∶y=1.000∶0.000,0.995∶0.005,0.990∶0.010,0.950∶0.050,0.900∶0.100,0.800∶0.200;L=C6H5COCH2SOCH2COC6H5)。并详细讨论了六种稀土配合物的荧光光谱。从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图可以看出,Tm3+对Dy3+的荧光有增强效应。这可能是因为在惰性稀土离子Tm3+与活性稀土离子Dy3+之间有能量的传递。而且当Dy3+与Tm3+的量比为0.950∶0.050时,掺杂配合物表现出最佳的发光性质。另外,Tm3+对577.4nm处4F9/2→6H13/2峰的荧光敏化作用的程度高于对487nm处4F9/2→6H15/2峰的荧光敏化作用。4F9/2→6H15/2峰的荧光强度增强了212%,而4F9/2→6H13/2峰的荧光强度增强了264%。所以,Dy3+离子的两个特征峰的发射强度比趋近于1,为1.078,使得配合物在紫外灯下发白色荧光。有可能成为一类发白色荧光的发光材料。
李文先石晓燕孙晓军孙雪莲柴文娟任铁赵磊
Tb^(3+)掺杂CePO_4花状团簇的控制合成及发光性能被引量:3
2013年
在无模板条件下,通过调节Tb3+的浓度水热法控制合成了CePO4∶Tb花状团簇。花状团簇由直径为80~90nm、长度约为1μm的纳米线组成。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荧光光谱分析了产物的相结构、晶粒尺寸、形貌及发光性能。当Ce3+/Tb3+摩尔比为0.850∶0.150时,Tb3+在过量的磷酸体系中诱导纳米线组装生长成花状团簇。发现反应物Ce3+/Tb3+摩尔比和磷酸浓度影响产物形貌的控制合成。并推测了花状团簇的生长机制。产物CePO4∶Tb的荧光性质测试表明,当Ce3+/Tb3+摩尔比为0.850∶0.150时,所合成的花状团簇的发射强度达到最大值,Tb3+的掺入量继续增加其发光强度迅速降低。
宝金荣朱晓伟金淑新吕跃熊利超李常福李文先
关键词:水热合成发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