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25B03)

作品数:52 被引量:335H指数:12
相关作者:管崇武杨菁宋红桥吴凡单建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农业科学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主题

  • 34篇养殖
  • 18篇循环水养殖
  • 13篇养殖系统
  • 12篇循环水养殖系...
  • 9篇幼鱼
  • 9篇水产
  • 8篇水产养殖
  • 6篇水质
  • 6篇工厂化
  • 5篇水处理
  • 5篇颗粒物
  • 4篇幼鱼生长
  • 4篇硝化
  • 4篇罗非鱼
  • 3篇养殖密度
  • 3篇养殖水体
  • 3篇增重率
  • 3篇脂肪酸
  • 3篇生理
  • 3篇水质净化

机构

  • 3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4篇华东师范大学
  • 10篇上海海洋大学
  • 7篇北京市水产科...
  • 4篇宁波大学
  • 3篇大连海洋大学
  • 3篇内江师范学院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湖北天峡鲟业...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盐城工学院
  • 1篇浙江海洋大学
  • 1篇喃嵘水产(上...

作者

  • 17篇管崇武
  • 14篇杨菁
  • 13篇宋红桥
  • 12篇陈立侨
  • 11篇吴凡
  • 10篇单建军
  • 9篇李二超
  • 9篇张宇雷
  • 9篇张成林
  • 6篇倪琦
  • 6篇张海耿
  • 6篇龙丽娜
  • 6篇崔超
  • 5篇谭洪新
  • 5篇曹阳
  • 4篇庄保陆
  • 4篇杜震宇
  • 4篇张清靖
  • 4篇禹娜
  • 4篇黎明

传媒

  • 12篇渔业现代化
  • 6篇农业工程学报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大连海洋大学...
  • 3篇广东农业科学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海洋渔业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水产科学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第九届世界华...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江西水产科技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16篇2014
  • 17篇2013
  • 3篇2012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物质平衡的对虾高位池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与试验被引量:7
2017年
为建立一种高效、低成本的高位池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技术,采用物质平衡相关原理,结合水净化设施构建技术,精准设计确立水处理系统物理过滤设施体积、生物过滤设施体积、循环量及供氧量等关键参数,并优化系统结构,建立融斜管沉淀设施、流化床生物过滤设施、增氧于一体的设施型高位池循环水养殖系统。应用该系统开展凡纳滨对虾运行试验,结果表明:p H值7.43~8.03,溶解氧5.32~7.82 mg/L,氨氮值0.06~0.54 mg/L,水质调控良好;系统养殖负荷2.26 kg/m3,饲料系数1.17,成活率81.3%,取得高效养殖生长结果;单茬利润3.34万元,亩均年利润2.67万元(按1年3茬计),获得良好经济效益。该研究系统主要参数设定值(预期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可为高位池养殖模式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杨菁管崇武宋红桥刘兴国顾兆俊郭益顿
关键词:养殖水处理高位池循环水养殖
以聚丁酸丁二醇酯为碳源去除含盐水体硝酸盐的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以可生物降解聚合物为碳源和生物膜载体可以解决异养反硝化有机碳源的添加不足或过量的问题。在序批式反应条件下,以聚丁酸丁二醇酯(PBS)为碳源和生物膜载体,对含盐水体异养反硝化过程中的细菌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硝酸盐可以得到很好的去除,虽然有亚硝酸盐的明显积累,但最终被降低。硝酸盐的存在会降低含PBS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含量。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和16SrDNA的方法鉴别到的细菌包括:Pseudomonas stutzeri,Pseudomonas sp.,Alteromonas sp.,Marinobacter salsuginis,Thalassospira xianheensis,Itellibacter vladivostokensis,Euplotopsis encysticus,Alcanivorax venusten-sis,Halomonas sp.,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Pannonibacter phragmitetus,Vitellibacter vladivostokensis。试验结果表明,反硝化条件下PBS具有较好的可生物降解性和明显的NO3--N去除能力,是比较理想的低C/N含盐水体异养反硝化碳源。
罗国芝董明来刘倩邓棚文谭洪新
关键词:反硝化可生物降解性细菌群落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放养密度对杂交鲟仔鱼摄食行为、生长和存活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研究了达氏鳇(Huso dauricus)(♀)与欧洲鳇(Huso huso)(♂)杂交仔鱼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不同放养密度对其生长和存活的影响。试验设计了4组不同处理,设置放养密度分别为0.3万尾/m3、0.7万尾/m3、1.0万尾/m3/L、1.3万尾/m3,每个密度组设置3个重复,为期30 d。结果表明:杂交鲟仔鱼生长速度受放养密度影响较大,放养密度在0.3~0.7万尾/m3,杂交鲟仔鱼的最终体重、特定生长率、日增重都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大而升高,当养殖放养达到0.7万尾/m3时,进一步增加放养密度,仔鱼的生长反而下降,高密度组(1.0~1.3万尾/m3)杂交鲟仔鱼个体生长速度离散度明显加大,仔鱼的成活率随放养密度增加而下降。综合认为,在循环水养殖条件下,0.7万尾/m3放养密度组杂交鲟生长效果较具优势。
任华蓝泽桥王一明孙宏懋兰大华李义勇
关键词:杂交鲟循环水养殖系统放养密度特定生长率
投饲频率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消化酶活力和氨氮排泄的影响被引量:17
2014年
在室内水族箱条件下,以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幼鱼(4.42±0.06 g)为对象,探讨了投饲频率对幼鱼生长、消化酶活力和氨氮排泄的影响。实验采用等量投饲法,共设置4个投饲频率(2次·d-1、3次·d-1、4次·d-1和6次·d-1,分别记为F2、F3、F4和F6组),投饲实验为期42 d。结果表明,随着投饲频率增加,实验鱼的增重率升高,饵料系数下降。其中,F6组增重率最高,为461.33%,但与F3组(409.67%)和F4组(443.33%)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相应地,F3、F4与F6组实验鱼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F2组(P<0.05),而F3、F4与F6组之间的饵料系数无显著性差异。F2组和F6组肥满度较低,且显著低于F3组和F4组(P<0.05);此外,实验鱼脏体比和肝体比随着投饲频率的增加而略有下降,但各组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肝脏淀粉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随投饲频率的增加而升高,胰蛋白酶活性的差异则不显著;提高投饲频率还可降低鱼的氨氮排泄率,其中F6组的耗氧率也显著低于其它组。结果显示,适当增加投饲频率可提高俄罗斯鲟的消化酶活力,降低蛋白被用于能量代谢的比例,从而提高了幼鱼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结合本实验的结果和生产实际情况,建议人工养殖鲟鱼幼鱼的投饲频率大于等于4次·d-1为宜。
崔超禹娜龙丽娜曹阳黎明李二超陈立侨
关键词:增重率饵料系数体成分消化酶活力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悬浮颗粒物去除工艺研究概况被引量:13
2015年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水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体现在对水产品数量的需求,而且对其质量安全有着高度的关注。为弥补捕捞量不足、满足水产品供应,水产养殖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必然。因此,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是当今水产养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李宏伟张清靖刘青曲疆奇贾成霞
关键词:循环水养殖系统悬浮颗粒物性状处理工艺
国内外工厂化养殖鱼池流态研究进展概述被引量:10
2013年
工厂化养殖系统中,鱼池作为主要生产单元,是鱼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其流态和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鱼类的生长。本文通过对运用工程法、实测法及数学法3种研究方法,综述了国内外工厂化养殖池流态及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池形、径深比、进出水方式、流速等因素对鱼池流态的影响,并介绍了目前几种主流的养殖系统及养殖对象,以期为鱼池的设计及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顾川川张宇雷
关键词:鱼池流态流速工程应用
养殖密度对俄罗斯鲟幼鱼的生长、生理和免疫指标的影响被引量:40
2014年
密度是决定养殖鱼类生长速度、产量和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鱼类集约化养殖系统中,生产者往往尽可能地提高单位水体中的放养密度,以获得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1]。但是,密度过高除了直接加剧鱼类对空间和饵料的竞争,导致能量消耗增多和饵料利用率降低外还会抑制鱼类的正常生长,甚至造成养殖动物的发病和死亡[2—6]。从代谢的角度来看,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
曹阳李二超陈立侨龙丽娜崔超杜震宇孙盛明黎明
关键词:养殖密度生理免疫
饲料脂肪水平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血液生化指标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以鱼油、豆油、亚麻籽油等比例混合,配成脂肪含量分别为5.45%(L1)、7.00%(L2)、10.44%(L3)、14.37%(L4)、16.34%(L5)、18.91%(L6)及20.15%(L7)的等氮饲料,饲喂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幼鱼[(6.20±0.02)g]8周。实验结果表明,L3组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最大,但与L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L3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且饲料系数最低。L6和L7组终末体质量、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L2和L3组(P<0.05)。将幼鱼的增重率与饲料脂肪水平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俄罗斯鲟幼鱼在饲料脂肪水平为10.69%时生长最佳。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各组鱼的肝体比和体粗脂肪有上升趋势,其中肝体比在饲料脂肪含量大于14.37%时显著增大(P<0.05)。血清中的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也随脂肪水平升高而显著提高(P<0.05),提示脂肪过高会影响俄罗斯鲟幼鱼的生长,降低蛋白质效率,导致脂肪在体内的过量积蓄。L7组鱼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最高,而L1组鱼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最高。肝脏脂蛋白酯酶活性随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而升高,脂肪酸合成酶活性则随脂肪水平升高而降低,提示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会促进鱼体脂肪的分解代谢。肝脏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显著升高(P<0.05),表明脂肪含量过高会导致脂质过氧化,引发机体抗氧化酶活性的升高。综合俄罗斯鲟幼鱼的生长、血液指标及抗氧化性能,建议生产中将幼鱼的饲料脂肪水平控制在7.00%~10.69%。
朱婷婷李琦朱浩拥王和伟李二超陈立侨
关键词:脂肪水平血清指标抗氧化性能
斑节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与运行试验被引量:4
2021年
为探索斑节对虾循环水养殖可行性及应用发展价值,该研究自主设计蛋白分离组合装置、内循环流化床等关键工艺环节水净化装备,构建了技术先进、结构紧凑的斑节对虾循环水养殖系统。针对其不同阶段生长特性及水环境需求,提出一种水质调控方法,科学投喂。运行试验120d,溶解氧浓度5.30~7.14mg/L,p H值7.23~8.44,氨氮浓度0.43~1.38 mg/L(稳定运行后),亚硝酸盐氮浓度0.15~0.56 mg/L(稳定运行后);斑节对虾在循环水养殖模式水生态环境下正常生长,先后经历快速生长期、稳定生长期及缓慢生长期,终末养殖密度3.02 kg/m^(2),取得高效养殖结果;终末饲料系数1.67,单茬每平方米利润34.78元,每平方米年利润69.56元(按1年2茬计),获得良好经济效益。该实践可为斑节对虾循环水养殖模式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杨菁管崇武宋红桥张宇雷倪琦
关键词:水产养殖水质斑节对虾循环水养殖
投饵频率对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幼鱼生长、消化酶活力和氨氮排泄的影响
在室内水族箱条件下,以俄罗斯鲟幼鱼(4.42&#177;0.06g)为对象,探讨了投饵频率对幼鱼生长、消化酶活力和氨氮排泄的影响.试验采用等量投饵法,共设置4个投饵频率(2次/天、3次/天、4次/天和6次/天,分别记为F...
崔超禹娜龙丽娜曹阳黎明李二超陈立侨
关键词:增重率饵料系数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