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2AA302403)

作品数:15 被引量:201H指数:10
相关作者:林原周晓文李学萍肖绪瑞李富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电气工程
  • 6篇理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8篇电池
  • 7篇电极
  • 7篇敏化
  • 6篇太阳能电池
  • 5篇染料敏化
  • 5篇敏化太阳能电...
  • 4篇染料敏化太阳...
  • 4篇膜电极
  • 3篇纳米
  • 3篇薄膜电极
  • 2篇导电
  • 2篇导电玻璃
  • 2篇电解质
  • 2篇多孔
  • 2篇修饰
  • 2篇修饰电极
  • 2篇溶胶
  • 2篇溶胶-凝胶法
  • 2篇丝网印刷
  • 2篇吡唑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复旦大学
  • 4篇哈尔滨工程大...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淄博职业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等...

作者

  • 9篇林原
  • 7篇周晓文
  • 6篇肖绪瑞
  • 6篇李学萍
  • 5篇黄春辉
  • 5篇李富友
  • 3篇马玉涛
  • 3篇杨红
  • 2篇方世璧
  • 2篇王桂强
  • 2篇冯树京
  • 2篇夏江滨
  • 2篇王淼
  • 2篇杨雷
  • 2篇张含平
  • 1篇李成玉
  • 1篇孟庆波
  • 1篇杜玉扣
  • 1篇沈莉
  • 1篇陈今茂

传媒

  • 4篇科学通报
  • 3篇高等学校化学...
  • 2篇化工新型材料
  • 2篇化学学报
  • 1篇现代化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物理
  • 1篇功能材料

年份

  • 2篇2011
  • 7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iO_2纳晶电极的光电性能研究
2011年
在TiO2胶体中加入3种表面活性剂松油醇、聚丙烯酸甲酯、TX-100和乙基纤维素增稠剂组成浆液,利用丝网印刷技术制备了染料敏化纳晶多孔TiO2薄膜电极。在松油醇、聚丙烯酸甲酯、TX-100和乙基纤维素与TiO2在合适的质量比率下制备的纳晶TiO2电极的光电转换效率可达6.9%;经过TiC14修饰后的纳晶TiO2薄膜电极的光电转化率由6.90%提高到了7.59%,纳晶TiO2薄膜电极具有了优越的光电性能。
张含平
关键词:松油醇聚丙烯酸甲酯TX-100
利用丝网印刷技术制备纳晶多孔TiO_2薄膜电极被引量:13
2006年
在溶胶-凝胶法的基础之上,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制备了性能稳定、高度多孔的纳晶TiO2薄膜电极,并采用不同的纤维素粘稠剂进行研究,发现采用乙基纤维素粘稠剂后,TiO2薄膜表面粗糙度较大,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可以提高到5.27%。
陈增林原王正平周晓文
关键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TIO2丝网印刷技术溶胶-凝胶法
TiO_2纳晶薄膜电极的制备及表征被引量:1
2011年
研究了TiO2纳晶多孔薄膜电极的制备及其表征,采用丝网印刷方法制备了加入造孔剂聚苯乙烯的TiO2纳晶多孔薄膜电极;同时利用SEM、TEM、N2吸附-脱附和XPS对TiO2薄膜电极的晶型、粒径、孔洞分布、元素组成和表面结合态进行了表征分析。
秦丽莉
关键词:丝网印刷聚苯乙烯
含不同链长的三个卟啉LB膜修饰电极的光电响应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利用LB(Langmuir-Blodgett)技术将含不同链长的卟啉化合物(C4Py,C6Py和C8Py)单层膜转移到ITO(indium-tinoxide)导电玻璃上,发现其具有良好的光电转换性质.卟啉化合物修饰后的紫外吸收光谱与光电流工作谱重叠,表明卟啉化合物起到了敏化光电流产生的效果;而且电子给体、电子受体和偏压对其敏化效果的实验结果表明:光诱导电子转移是产生光电响应的主要原因.而且,这三个卟啉化合物的光电响应性质与碳链长度相关,其中含有六个碳链的C6Py表现出最佳的光电转化效果.
李富友余军华张宝文黄春辉
关键词:卟啉化合物LB膜光电响应
新型两亲性混配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Hg^(2+)的选择性“肉眼”识别被引量:3
2006年
采用与文献不同的路线合成了4,4′二(p甲基苯基)2,2′二联吡啶,与文献结果相比,总收率由4.0%提高至15.3%.该化合物和4,4′二羧基2,2′二联吡啶组成混合配体与金属钌配位,合成了两亲性、混配型配合物cisN,N4,4′二(p甲基)苯基2,2′二联吡啶N,N4,4′二羧基2,2′二联吡啶N,N二异硫氰钌配合物,并用IR,UVVis,NMR和MaldiTOF等手段进行表征.将该两亲性混配钌配合物首次用于对Hg2+的识别中,发现此配合物对Hg2+表现出灵敏的选择性“肉眼”识别:在DMF/乙醇溶液(体积比1∶9)中加入Hg2+后,MLCT态吸收由530nm蓝移到485nm.该配合物与Hg2+以1∶1(摩尔比)结合,检测限可低至0.5×10-6mol/L.
李襄宏段新方李富友黄春辉
一种新型的准固态电解质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06年
用梳状的熔盐型聚合物固化含有机溶剂(如:乙烯碳酸酯与丙烯碳酸酯混合物、三甲氧基丙腈、N-甲基(口恶)烷二酮)的液态电解质,制备出一种新型的准固态电解质,并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通过调节电解质中聚合物的含量,优化了电解质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能及组装电池的光电化学参数,获得了这种新型准固态电解质的最佳组成配方,准固态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达到6.58%(光强100 mW.cm^(-2),AM 1.5).聚合物的加入使电解质由液态转变为准固态,抑制了有机溶剂的挥发,提高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
王淼杨雷周晓文林原李学萍冯树京肖绪瑞
关键词:准固态电解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
固态染料敏化二氧化钛纳晶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06年
固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是目前能源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含有不同特性基团(如柔软的高分子链、可现场固化基团和高电导的离子液体基团)的高分子固态电解液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同时,结合理论模拟计算得出的二氧化钛纳晶薄膜工作电极和对电极的光散射效应与光限域效应能提高电池的光吸收效率,二氧化钛纳晶薄膜孔隙率的增大能增加固态电解液在膜内的渗透和扩散,对工作电极和对电极进行结构优化可得到高光电转换效率的固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林原周晓文肖绪瑞李学萍方世璧王淼王桂强马玉涛李敏玉王理杨雷
TiO_(2)纳米管薄膜的制备及其光散射性能被引量:22
2005年
采用超声水热联合的方法,用商品P25为原料制备出直径10nm,长600nm的TiO2纳米管,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衍射(SAE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产物进行表征.用TiO2纳米管制作薄膜电极并研究其光散射性能,结果表明TiO2纳米管可以作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薄膜工作电极内的光散射中心,增大光能的吸收.掺有10%小颗粒的纳米管薄膜电极具有强的光散射性能和良好的机械性能,可用做高效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工作电极.
马玉涛林原林原肖绪瑞李学萍
关键词:TIO2纳米管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透射光谱反射光谱薄膜电极透射电子显微镜
热液法低温制备纳晶TiO_(2)多孔薄膜电极被引量:25
2005年
用钛酸四丁酯前驱体与纳晶TiO_2颗粒组成的浆液通过简单便捷的热液法在低温下成功制备了纳晶TiO_2多孔薄膜电极.钛酸四丁酯水解生成的锐钛矿型TiO_2将纳晶TiO_2颗粒之间以及颗粒与导电基底之间牢固连接起来,形成高度多孔、机械性能稳定的纳晶多孔薄膜.用导电玻璃及柔性导电基底上制备的这种纳晶多孔薄膜电极组成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在100mW/cm2光照条件下,光电转换效率分别达到4.8%和1.9%.
李成玉林原林原李学萍马玉涛马玉涛周晓文冯树京
关键词:薄膜电极热液法锐钛矿型导电玻璃多孔薄膜
有机配体修饰纳米Al_2O_3的合成及性质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合成了以β-二酮配体 3 -甲基 -1 -苯基 -4-(十八烷基酰基 )吡唑啉酮 -5 ( PMOP)修饰的 Al2 O3纳米粒子 ,并用 IR、 UV光谱、 NMR和荧光光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 .修饰后的 Al2 O3纳米粒子能溶于氯仿、乙醇和甲苯等常见有机溶剂 ,并有较强的蓝色荧光 .表明在一些无机纳米粒子的表面键合上有机配体后 ,可以产生新的光物理性质 .修饰后的 Al2
夏江滨杨红李富友黄春辉
关键词:光物理性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