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105007)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4
相关作者:赵青松金珊陈寅儿王丽刘晓琳更多>>
相关机构:宁波大学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近岸海域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水产
  • 2篇水产品
  • 2篇牛蛙
  • 2篇乌鳢
  • 1篇单胞菌
  • 1篇药敏
  • 1篇药敏试验
  • 1篇药物
  • 1篇药物敏感
  • 1篇药物敏感性
  • 1篇荧光假单胞菌
  • 1篇致病
  • 1篇致病特性
  • 1篇实时定量PC...
  • 1篇水产品安全
  • 1篇特性分析
  • 1篇逆转
  • 1篇逆转录
  • 1篇皮肤溃疡
  • 1篇普通变形菌

机构

  • 6篇宁波大学
  • 2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作者

  • 4篇金珊
  • 4篇赵青松
  • 3篇陈寅儿
  • 2篇周君
  • 2篇苏秀榕
  • 2篇樊景凤
  • 2篇王丽
  • 2篇刘晓琳
  • 1篇陈炯
  • 1篇张迪骏
  • 1篇明红霞
  • 1篇陈刚
  • 1篇芦晨阳
  • 1篇韩姣姣
  • 1篇朱琳
  • 1篇孙婷婷
  • 1篇何珊

传媒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渤海湾肠道病毒的季节分布及其污染类型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肠道病毒是一类水传播胃肠道疾病的重要病原体。为了解感染性肠道病毒在海水环境中的季节分布规律、污染类型以及与流行病学的关系,于2010年12月到2011年10月应用能够提供病毒感染性信息的细胞培养结合实时定量PCR(ICC-qPCR)方法,分4个季节对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表层海水中肠道病毒进行了监测。500mL海水经超滤浓缩,48h细胞培养,然后用qPCR检测得到四季海水样品中感染性肠道病毒的浓度为0.2N196PFU/L,平均值为60PFU/L,其中夏季和秋季肠道病毒浓度较高,其平均值分别为82PFU/L和110PFU/L。秋季阳性检出率最高(85.7%),其次是冬季(71.4%)。经测序分析,其主要污染类型是脊髓灰质炎I型疫苗株,此外,还检测出危及公众健康的一株类口服脊灰工型疫苗脊灰和一株脊灰疫苗衍生株。由此可见,肠道病毒的季节分布和主要污染类型与临床上的流行趋势基本一致,海洋作为一个天然的受纳水体为病毒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和传播机会,对公众健康存在着潜在的威胁。因此,为减少相关疾病的暴发,应重点加强肠道病毒流行季节的海洋水质监测。
明红霞樊景凤朱琳
水产品中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RT-LAMP可视化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2018年
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在低温储存的水产品中仍能存活并繁殖,是导致水产品品质下降和恶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开发一种快速高效的检测手段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将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T-LAMP)技术与可视化检测手段结合,通过条件优化,确定了最佳反应温度(63℃),反应时间(60min)和最适的Mg^2+(2.5mmol/L)添加量,建立了快速、高效、灵敏的RT-LAMP检测方法。灵敏度检测表明:本方法最低检出限为5.4copies/反应,比PCR检测方法高200倍。该方法结合SYBR-GreenI染色,通过目测就可以直接鉴别荧光假单胞菌,使得检测结果更加直观,简便可行。
魏梦泽韩姣姣芦晨阳周君陈炯曲凌云樊景凤陈刚苏秀榕
关键词:荧光假单胞菌
乌鳢产吲哚金黄杆菌的鉴定及其胞外产物特性分析被引量:15
2016年
乌鳢(Channaargus)俗称乌鱼、黑鱼、火头等,因其骨刺少,肉味鲜美,且具有去瘀生薪、生肌补血、滋补调养等多种生理功能,一直广受国内外消费者的亲睐。近十多年来,为顺应国内外贸易市场的需要,我国人工养殖乌鳢迅速发展。但由于高密度养殖、种质退化、环境恶化及人为因素干扰等多种原因,使得养殖乌鳢病害日趋增多,新的病原也不断出现。
王鑫毅韩艳楠金珊王丽赵青松陈寅儿
关键词:乌鳢RRNA胞外产物抗菌药物
乌鳢伊丽莎白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为解明宁波某养殖场乌鳢死亡的原因,从患典型症状病鱼体内分离到1株细菌WLY01,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表型鉴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sp.).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其对绵羊血、小鼠血、乌鳢血和鲫鱼血等都有较强溶血活性,呈β溶血.人工感染试验表明:该菌主要通过鱼体表受伤部位感染,发病症状和死亡速度与创伤程度呈明显相关性,其8 d的LD_(50)为1.69×10~6cfu·g^(-1),对乌鳢具有较强致病性.药敏试验显示:该菌对米诺环素、恩诺沙星、利福平、强力霉素、磺胺异唑、依诺沙星等6种药物较敏感,因此,可把米诺环素、利福平、强力霉素、磺胺异唑等作为治疗鱼类伊丽莎白菌病的候选药物.
刘晓琳梅寒卜令飞金珊赵青松陈寅儿
关键词:乌鳢RDNA药物敏感性
一株牛蛙源金黄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特性被引量:4
2019年
【背景】美国牛蛙养殖过程中病害问题非常突出,尤其是细菌性病害,其病原种类多、病原菌复杂多样、蔓延速度快、发病死亡率高,一直是牛蛙养殖过程中防控的难点。【目的】确定从患病牛蛙体内分离到的一株细菌NW1203的分类地位和致病性。【方法】无菌操作从牛蛙体内取样划线分离细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进行种属鉴定,通过人工感染、溶血性试验和病理切片观察分析其致病特性。【结果】经形态和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菌株NW1203为金黄杆菌属细菌,与Chryseobacterium sp. F30的相似性达100%,进化树也显示该菌与金黄杆菌属细菌聚类;溶血性试验表明,菌株NW1203对绵羊、小鼠和牛蛙的血细胞都呈完全溶血;人工感染试验及感染病蛙的组织切片观察显示,菌株NW1203对牛蛙具有较强致病性,可引起牛蛙肝、肾、脾等主要组织严重病变,LD50为4.753×103 CFU/g。【结论】明确了菌株NW1203为牛蛙新病原,为牛蛙疾病的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卜令飞王鑫毅金珊赵青松陈寅儿
关键词:牛蛙组织病理变化
基于多组学技术解析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性被引量:2
2018年
副溶血弧菌是一种世界范围性的食源性致病菌,在海水和淡水中均能定植,对水产品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探讨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性,采用多组学技术分别从蛋白、转录和代谢3个水平分析比较海水和排污口附近增养殖区污水培养的副溶血弧菌。结果表明,两种培养条件下的副溶血弧菌存在97个差异蛋白,其中上调蛋白50个,包括极性鞭毛蛋白FlaA、环AMP接受蛋白以及Cbb3-型细胞色素c氧化酶等与副溶血弧菌致病性和定植过程有关的蛋白质;下调蛋白47个,包括延长因子Tu、转录调节因子和ATP依赖的RNA解旋酶SrmB等。对18个差异蛋白进行mRNA水平的验证,其中10个mRNA表达与蛋白表达呈现正相关性。此外,不同培养条件的副溶血弧菌存在苹果酸、甜菜碱、丝氨酸、精氨酸、次黄嘌呤核苷酸、三磷酸鸟苷及黄嘌呤核苷等差异代谢产物。根据多组学分析结果,两种培养条件的副溶血弧菌在蛋白和代谢水平上出现较大差异,这些差异均与致病性以及蛋白质合成有关,表明增养殖区环境的恶化能够增强副溶血弧菌致病数量和定植能力,导致水产品食用风险增加。
马成女张迪骏何珊孙婷婷黄忠白苏秀榕周君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核磁共振水产品安全
牛蛙致病变形菌的鉴定及其敏感药物筛选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分离鉴定引起牛蛙(Rana catesbeiana)皮肤溃疡病症的致病菌,筛选抗菌药物。【方法】采用无菌解剖组织划线分离法分离致病菌,通过人工感染试验、菌体和菌落形态观察、API20E系统鉴定、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分离菌的致病性及分类地位,并对该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从患病濒死牛蛙体内分离细菌NWG20141026,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API 20E系统鉴定和16S r 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认为NWG20141026菌株为普通变形菌(Proteus vulgaris)。人工感染试验显示,NWG20141026菌株不仅可以通过皮肤伤口感染引起蛙体表溃疡溃烂病症,也可通过消化道感染引起蛙肠炎病。药敏实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四环素、多西环素、萘啶酸、磺胺异噁唑、恩诺沙星、红霉素等7种药物对普通变形菌具有较好的抑杀菌作用。【结论】引起牛蛙(R.catesbeiana)皮肤溃疡病症的致病菌NWG20141026为普通变形菌(P.vulgaris),所患疾病命名为牛蛙变形菌病。普通变形菌对健康牛蛙具有较强致病性,氟苯尼考、四环素、多西环素、萘啶酸、磺胺异噁唑等5种药可作为防治牛蛙变形菌病的候选药物。
韩艳楠余银春王鑫毅王丽刘晓琳金珊赵青松
关键词:牛蛙皮肤溃疡普通变形菌药敏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