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ZD110)

作品数:36 被引量:33H指数:2
相关作者:胡全章穆海亮沈红芳关爱和郝魁锋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9篇文学
  • 4篇艺术
  • 2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诗界
  • 9篇诗界革命
  • 8篇诗歌
  • 7篇文学
  • 7篇小说
  • 6篇晚清
  • 3篇《清议报》
  • 2篇代文
  • 2篇电影
  • 2篇玄同
  • 2篇学术
  • 2篇学术精神
  • 2篇样板戏
  • 2篇政治
  • 2篇日报
  • 2篇钱玄同
  • 2篇清末
  • 2篇文辞
  • 2篇文化
  • 2篇白话

机构

  • 34篇河南大学

作者

  • 12篇胡全章
  • 4篇穆海亮
  • 3篇沈红芳
  • 3篇关爱和
  • 2篇郝魁锋
  • 2篇陈梦远
  • 1篇张先飞
  • 1篇朱秀梅
  • 1篇刘进才
  • 1篇侯运华
  • 1篇谢丽
  • 1篇李敏

传媒

  • 6篇河南大学学报...
  • 4篇中国现代文学...
  • 3篇鲁迅研究月刊
  • 3篇周口师范学院...
  • 2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齐鲁艺苑(山...
  • 1篇艺术探索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新疆艺术学院...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平顶山学院学...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菏泽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8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身份、情感、文化的重构——论邵丽小说中的女性意识被引量:1
2014年
邵丽的小说多数源于个人经验,倾注了大量的女性情感,因而作品带有明显的女性化色彩。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或者从农村走向城市之后,却湮没在城市化的迷雾里;或者在婚姻的围墙里,迷失了情感的方向;或者依仗高素质的文化修养,却行走在与生活相背离的轨道。
张苏芹
关键词:女性
城乡生活质量的“进”与“退”——评邵丽的长篇小说《我的生活质量》被引量:1
2014年
《我的生活质量》是一部关于乡下人进城的奋斗史。主人公王祈隆和妻子许彩霞进城成功,身份的改变却难以跨越城乡之间的文化鸿沟。他们不得不在物质之城与精神之城的进退两难中艰难突围。邵丽正是结合当下城与乡融合的矛盾冲突,揭示了当下普遍存在的生存困境,以自己悲悯的情怀去反思现实,并积极地思考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出路。
陈梦远
关键词:城乡文化冲突
革命诗僧第一人——近代报刊视野中的黄宗仰诗歌被引量:1
2016年
黄宗仰的思想历程和诗歌创作走过了一条由栖心释梵、模范传统到打破传统、顺应潮流、大胆创新、高歌猛进,再到潜心禅宗、复归传统的历史轨迹。黄宗仰依托近代报刊发表的一批诗歌,汇入了20世纪初年相继兴起的诗界革命和革命诗潮之中,其代表作乃至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潮头性作品,充当了文艺轻骑兵,奏响了时代的强音,亦见证了诗界革命运动与革命诗潮之间难以分割的历史关联。
胡全章
关键词:诗界革命
上海剧艺社的演剧历程及其历史地位
2013年
作为孤岛剧坛的中流砥柱和战后上海的剧运中坚,上海剧艺社在存续时间、剧目数量、演出场次、艺术品格、社会影响等方面,堪称上海剧运的一面旗帜;同时,它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中国现代话剧运动具体而微的表征,理应在话剧史上占有独特地位。
穆海亮
关键词:历史地位
刘庆邦小说的叙事策略被引量:1
2015年
刘庆邦作为一名有独特审美追求的作家,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以小说形式生动具体地再现煤矿生活和乡土生活。刘庆邦小说的叙事策略主要体现在叙事视角、心理描写、叙事语言、细节刻画等层面。
陈梦远
关键词:小说叙事策略
毋暇:晚清诗界革命前期重要诗人被引量:1
2013年
自1900年6月起,毋暇诗作就频频见诸《清议报》,数量之多,居"诗文辞随录"栏目150多位诗人之榜首,表现出革新图强的思想性和求用于世的功利性。纪念戊戌变法,缅怀献身政治改革的死难者,表达矢志维新事业的坚定信念,揭露列强瓜分中国的狼子野心,弘扬尚武精神乃至鼓吹暗杀主义,是其较为集中的主题意向,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且符合梁启超倡导的"三长"兼备的诗界革命创作纲领。无论从诗歌数量来看,抑或从诗歌内容和特征衡量,毋暇均称得上晚清诗界革命前期重要诗人。
胡全章
关键词:晚清诗界革命《清议报》
1900:诗界革命运动之发端被引量:5
2013年
正如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端,以《文学改良刍议》于1917年1月在《新青年》发表,而非以胡适于1916年底在美国撰写该文的时间为界碑一样,晚清诗界革命运动的开端,只能以1900年2月梁启超揭橥诗界革命旗帜的《汗漫录》在《清议报》发表为标志性事件。人们之所以将丙申、丁酉年间的新诗尝试视为诗界革命的发端,甚或将二者混为一谈,主要是受了胡适的误导;近人之所以认定1899年底梁氏在《夏威夷游记》中提出诗界革命口号是这一运动的开端,主要是受了林志钧编《饮冰室合集》和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两种文献的影响。
胡全章
关键词:《清议报》
街谈巷语隐瑶光——池莉《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对话性探析
2017年
《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作为池莉代表作之一,其对话性在汉味小说的向度上复写了武汉方言,建构了市井风物,留存展示了荆楚之地特有汉味文化;在"新写实"小说的向度上组织了市民生存话语和政治话语、知识话语间的两场交流,记录再现了普通市民阶层内部话语状况。这表现了池莉对汉味文化的认同与对市民生存话语的皈依。
王昭鼎
关键词:池莉小说汉味小说对话性
“廿纪风潮捲地来”——《警钟日报》诗歌与晚清革命诗潮
2014年
在20世纪初年旋起旋灭的众多倾向革命的报刊中,1904年创刊的《警钟日报》成为晚清革命诗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警钟日报》诗歌以高亢入云的嘹亮歌喉,谱写出一批批裹挟时代风雷的华彩乐章;宣扬民族主义思想,鼓吹排满革命,是其最集中的主题意向。《警钟日报》诗歌大都承继了"诗界革命"的诗歌革新精神与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可视为同期正蓬勃开展的诗界革命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推进了中国诗歌的近代化变革;而高旭、刘光汉、陈去病、高燮等骨干诗人的诗歌所表现出的鲜明的光复旧物之思想和咏古寄怀之特征,则为此后的南社诗歌定下了振起国魂、弘扬国粹的主基调。
胡全章
关键词:《警钟日报》诗界革命
中国当代文学中“人”的发现与深化——刘思谦“人学”理论建构评介
2016年
刘思谦的文学研究,始终围绕着"人学"展开。其早期的文学评论始终贯穿着人道主义的文学观,中期则以女性人文主义作为理论基础梳理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思想脉络,近年来她进一步指出人文主义在实践上必须是个体主义的。人、女人、个人,构成了刘思谦文学研究理论进路的三个阶段,奠定了她在女性文学研究领域的领军地位,也反映了我国20世纪女性文学的发展脉络,因而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沈红芳
关键词:人学人文主义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