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407188001)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3
相关作者:张颖房喻吴华涛梁红莲夏慧芸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微凝胶
  • 4篇微球
  • 4篇复合微球
  • 3篇模板法
  • 2篇聚丙烯
  • 2篇聚丙烯酰胺
  • 2篇壳结构
  • 2篇核-壳结构
  • 2篇分子
  • 2篇高分子
  • 2篇高分子微凝胶
  • 2篇丙烯
  • 2篇丙烯酰胺
  • 1篇氧化硅
  • 1篇树脂
  • 1篇脲醛
  • 1篇脲醛树脂
  • 1篇钨粉
  • 1篇无机纳米
  • 1篇无机纳米粒子

机构

  • 5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5篇房喻
  • 5篇张颖
  • 4篇吴华涛
  • 2篇夏慧芸
  • 2篇梁红莲
  • 1篇孙莉峰
  • 1篇宁向莉
  • 1篇胡道道
  • 1篇刘慧瑾
  • 1篇胡炜
  • 1篇刘晓云

传媒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高分子通报
  • 1篇化学学报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多层核-壳结构高分子-钨-二氧化硅复合微球的制备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以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的P(AM-co-MAA)高分子微凝胶为模板,经过离心沉积法制备得到了P(AM-co-MAA)-W复合微球,然后对复合微球进行表面修饰,最终在其表面直接包覆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得到了具有多层核-壳结构的P(AM-co-MAA)-W-SiO2复合微球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复合微球进行了一系列的表征,结果表明在高分子微凝胶表面形成了完整的金属钨和二氧化硅壳层.
吴华涛张颖夏慧芸刘慧瑾房喻
关键词:高分子微凝胶二氧化硅核-壳结构
高分子微凝胶控制合成无机-有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9年
高分子微凝胶是一类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分子内交联的高分子球形微粒,其物理、化学性质与其构象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外界环境条件如温度、pH、离子强度、电场或磁场等的改变,微凝胶即表现出相应的体积相转变特性。近年来,基于高分子微凝胶对外界的刺激相应性与无机纳米粒子的特殊性能制备得到了各种有机-无机复合材料。本文根据微凝胶在无机微、纳米材料制备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将基于高分子微凝胶制备无机-有机复合微、纳米材料的方法分为原位合成法、物理诱捕法和聚合法,并分别从各类方法的特点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详尽地分析和阐述。
胡炜夏慧芸张颖房喻
关键词:高分子微凝胶无机纳米粒子聚合法
核-壳结构P(AM-co-MAA)-W-Ag复合微球的制备被引量:13
2008年
以丙烯酰胺(acrylamide,AM)和甲基丙烯酸(methacrylicacid,MAA)的共聚微凝胶(P(AM-co-MAA))为模板,通过离心沉积法将钨粉沉积于高分子微凝胶表面,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P(AM-co-MAA)-W复合微球;再以经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修饰的P(AM-co-MAA)-W复合微球为模板,在硝酸银溶液中充分溶胀后,通过向反相悬浮体系中缓慢通入氨气,制备得到了具有核-壳结构的P(AM-co-MAA)-W-Ag双金属复合微球材料.实验发现,通过改变制备过程中AgNO3的初始浓度和PVP的用量等条件,可以改变复合微球表面银的沉积量;并结合实验结果初步提出了银的形成机理,即PVP的存在,不仅可以作为稳定剂固定Ag+离子,同时可以作为还原剂促进Ag+还原为Ag的反应.
吴华涛张颖宁向莉梁红莲房喻
关键词:微凝胶模板法钨粉
新颖表面结构的脲醛树脂-聚丙烯酰胺复合微球的制备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将高分子微凝胶模板法应用于制备脲醛树脂[Urea-formaldehyde resin(UF Resin)]-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PAM)]有机-有机复合微球材料.以PAM高分子微凝胶为模板,通过控制甲醛和尿素的缩聚反应在反相悬浮体系中进行,制备得到了具有新颖表面形貌的脲醛树脂-聚丙烯酰胺[UFResin/PAM]有机-有机复合微球,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A)、红外(FT-IR)等手段对复合微球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微球的表面形貌与甲醛和尿素溶液的pH值、甲醛和尿素溶液的浓度、甲醛和尿素的摩尔比、模板的组成等因素有关.可以预期,本研究方法将为制备具有特异表面形貌的有机-有机复合微球材料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孙莉峰张颖吴华涛房喻胡道道
关键词:微凝胶脲醛树脂复合微球模板法
硒化银-聚丙烯酰胺复合微球的制备被引量:2
2008年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酰胺(PAM)高分子微凝胶,以其为模板,在室温条件下,以硝酸银(AgNO3)作为银源,硒代硫酸钠(Na2SeSO3)作为硒源,通过反胶束法制备得到了具有表面图案化结构的Ag2Se-PAM无机-有机复合微球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A)和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复合微球的形貌、无机物硒化银的含量和晶形结构等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微球的表面结构与硝酸银的初始浓度和表面活性剂的用量有关,随着硝酸银初始浓度的增加,复合微球表面由简单的硒化银颗粒堆积到出现图案化结构;随着表面活性剂用量的增加,复合微球表面形貌趋于粗糙.
梁红莲张颖吴华涛刘晓云房喻
关键词:复合微球微凝胶反相胶束模板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