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407)

作品数:23 被引量:423H指数:12
相关作者:韩晓增马力杨林章殷士学孙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扬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篇施肥
  • 10篇长期施肥
  • 9篇土壤
  • 7篇水稻
  • 7篇水稻土
  • 6篇氮肥
  • 5篇红壤
  • 4篇氮素
  • 4篇矿化
  • 4篇黑土
  • 4篇
  • 3篇有机碳
  • 3篇微生物
  • 3篇矿化特性
  • 3篇N2O排放
  • 3篇长期定位试验
  • 2篇代谢
  • 2篇代谢特征
  • 2篇氮肥利用
  • 2篇低分子量有机...

机构

  • 26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中国科学院研...
  • 7篇扬州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成...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亚...
  • 2篇江苏太湖地区...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作者

  • 9篇韩晓增
  • 7篇杨林章
  • 7篇马力
  • 7篇朱霞
  • 6篇殷士学
  • 6篇孙波
  • 5篇乔云发
  • 4篇王守宇
  • 3篇王岩
  • 3篇夏立忠
  • 3篇李晓慧
  • 3篇李运东
  • 3篇隋跃宇
  • 3篇李忠佩
  • 3篇慈恩
  • 3篇严君
  • 3篇李云
  • 2篇周桦
  • 2篇程月琴
  • 2篇王树起

传媒

  • 5篇土壤
  • 4篇土壤学报
  • 2篇农业系统科学...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大豆科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第五次全国土...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12篇2009
  • 6篇2008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加可溶性碳氮对不同热量带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被引量:16
2009年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外加可溶性碳、氮对不同热量带经长期施肥的3种农田土壤:黑土、潮褐土和红壤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施氮肥和可溶性碳配施氮条件下,不同热量带土壤N2O排放量从高到低分别为潮褐土(0.868、3.07μg.g-1),红壤(0.511、0.731μg.g-1),黑土(0.221、0.294μg.g-1),且添加可溶性碳显著促进了土壤N2O排放量。在黑土、潮褐土和红壤长期不同施肥土壤中,单施氮肥和可溶性碳配施氮后N2O排放量均表现为化肥+有机肥土壤>化肥土壤>无肥土壤,且与无肥土壤相比,红壤的化肥土壤N2O排放量增加254%,潮褐土化肥土壤增加49.5%,黑土化肥土壤增加1.74%,说明在有效积温越高的土壤上长期施肥对土壤N2O损失的贡献越大。研究结果还表明,外加可溶性碳、氮后,潮褐土铵态氮含量的减少幅度和硝态氮含量的增加幅度均显著高于黑土和红壤,说明潮褐土中氮素损失潜能大。
朱霞韩晓增乔云发王守宇
关键词:N2O排放氮肥长期施肥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土有机碳分布变异及其矿化动态的影响被引量:28
2009年
基于持续26a的太湖地区水稻土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肥对水稻土剖面有机碳分布、有机碳密度和变异幅度、及有机碳矿化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期施肥使水稻土表层有机碳含量显著升高,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较单施化肥更能促进表层有机碳累积。施化肥处理10~30cm土层有机碳含量相对稳定,施有机肥处理20~40cm土层有机碳含量相对稳定;(2)0~25cm和0~50cm土层,施有机肥处理的有机碳密度均高于施化肥处理,有机肥+氮+磷处理(MNP)和化肥氮+磷+钾处理(CNPK)的有机碳密度均为最高,秸秆+化肥氮处理(CRN)高于有机肥+秸秆+氮处理(MRN)。各施肥处理0~25cm和25~50cm土层有机碳变异幅度均高于对照CO。施有机肥处理的有机碳密度变异幅度均高于施化肥处理。化肥氮+磷处理(CNP)和有机肥+氮+磷+钾处理(MNPK)有机碳密度的变异性最大;(3)各处理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在培养第2~4天均达到最大,第3周后达到稳定,有机肥处理的最大矿化速率均高于化肥处理,各处理平均矿化速率为CO,55.36~75.46ml kg^-1 d^-1,稳定矿化速率为CO,10~20ml kg^-1d^-1。在8周培养期内,施有机肥处理的累积矿化量始终大于施化肥处理,有机肥+秸秆+氮处理(MRN)的累积矿化量最大,各施肥处理土壤的矿化强度和稳定矿化率仍保持稳定。
马力杨林章慈恩程月琴王岩沈明星殷士学
关键词:长期施肥水稻土有机碳矿化
县域尺度红壤丘陵区水稻土有机碳模拟被引量:13
2009年
区域尺度土壤有机碳储量的时空变化及其管理是全球气候变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区的江西省余江县为例,基于12a的长期试验和1998年、2001年的野外定位采样对比研究,利用反硝化分解模型-DNDC(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在田块和县域尺度研究了县域尺度表层(0~20cm)水稻土有机碳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以长期试验数据验证,DNDC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水稻土表层有机碳的长期动态变化。2001年农田水稻土(面积为3.6×10^8m^2)表层(0~20cm)有机碳总储量为2.9×10^8kg,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为6.0kg m^-2。1998年至2001年余江县水稻土表层土壤有机碳库逐年增加,年际平均变化量为3.0×10^7kg。通过对余江县水稻田模拟不同碳投入的情景,分析预测1998年至2017年土壤有机碳储量,种植绿肥提高秸秆还田比率同时减少化肥的投入,可有效地增加红壤区域有机碳蓄积。
刘清孙波解宪丽李忠佩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水稻土DNDC模型红壤丘陵区
外加可溶性碳、氮对不同热量带土壤氨挥发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在室内条件下采用静态吸收法,研究了外加可溶性碳、氮对不同热量带经长期施肥的3种农田土壤:黑土、潮褐土和红壤氨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显著促进了土壤氨挥发,在单施氮肥和可溶性碳配施氮条件下,不同热量带土壤氨挥发量从高到低分别为潮褐土(14.3、7.37 mg.kg-1),黑土(1.52、1.11 mg.kg-1),红壤(0.998、0.402 mg.kg-1).添加可溶性碳显著减少土壤因施氮肥产生的氨挥发量,其中黑土减少27.0%,潮褐土减少48.5%,红壤减少60.0%.在黑土、潮褐土长期不同施肥土壤中,单施氮肥后氨挥发量均表现为无肥土壤>化肥土壤>化肥+有机肥土壤,与可溶性碳配施氮后氨挥发量变化规律相反;在红壤长期不同施肥土壤中,单施氮肥和可溶性碳配施氮后氨挥发量均表现为无肥土壤>化肥土壤>化肥+有机肥土壤.研究结果还表明,外加可溶性碳、氮后,潮褐土铵态氮含量的减少幅度和硝态氮含量的增加幅度均显著高于黑土和红壤,说明潮褐土中氮素损失潜能大.
朱霞韩晓增乔云发王守宇李晓慧严君
关键词:氨挥发氮肥长期施肥
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磷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7
2009年
施用磷(P)肥是提高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措施。P肥施入土壤后易与土壤组分反应生成难溶的、对植物有效性低的化合物,因此P是土壤肥力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长期施肥条件下农田土壤P素的利用与积累状况、土壤P素形态转化及生物有效性的研究概况、长期施肥对土壤P素吸附与解吸的影响以及土壤P素流失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了目前在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P素的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今后研究的热点。
宋春韩晓增
关键词:长期施肥磷素
黑土农田不同土壤管理方式下肥料氮去向的研究
本文在长期定位试验中利用N 示踪技术得出黑土农田不同土壤管理方式下的土壤固持和供应氮能力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单施化肥的常规土壤管理方式(Ⅰ)、高量化肥配施低量有机肥的土壤管理方式(Ⅱ)以及低量化肥配施高量有机肥的土壤方...
韩晓增朱霞王守宇乔云发
关键词:黑土农田土壤管理方式
文献传递
长期施肥水稻土氮素剖面分布及温度对土壤氮素矿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8
2010年
利用太湖地区26a的水稻土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肥对水稻土剖面氮素分布和C/N的影响,分析了10℃和30℃下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氮素矿化过程的差异,拟合了30℃下土壤累积矿化量与有效积温的方程式。结果表明:(1)长期施肥使表层土壤氮素累积量明显增加,0~20cm土层,施有机肥处理的含氮量普遍高于施化肥处理。20~30cm土层,化肥氮+磷处理(CNP)、化肥氮+磷+钾处理(CNPK)、秸秆+氮处理(CRN)及不施肥对照CK的含氮量高于有机肥+氮+磷处理(MNP)、有机肥+氮+磷+钾处理(MNPK)、秸秆+有机肥+氮处理(MRN)和仅施有机肥处理(M0),而40~50cm土层含氮量差异较小;(2)施有机肥或秸秆还田使表层土C/N值有降低趋势。0~10cm表层土壤的C/N,CNPK>MNPK,CK>M0,而施秸秆处理MRN的C/N最低。20~50cm土层,施有机肥处理的C/N普遍高于化肥处理,施化肥土壤下层的有机质分解程度较高。(3)在30℃下,土壤矿化过程达到稳定状态需要时间较短,且累积矿化量较高。在10℃下,培养后期的矿化速率高于30℃下的速率,但累积矿化量较低,低温条件引起了土壤氮素矿化率的降低。土壤累积矿化量与有效积温的关系符合有效积温方程式(p<0·01),K值较接近反应矿化初期各处理的矿化潜力,n值的差异反应MRN、MNP以及CNPK、CNP处理在矿化后期有更高潜力。
马力杨林章颜廷梅王建国李斗争殷士学
关键词:长期施肥水稻土氮素温度矿化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大豆根系形态和磷素吸收积累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采用砂培试验研究了几种低分子量有机酸(柠檬酸、草酸、苹果酸和三种酸的混合)对根系形态和磷素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有机酸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大豆根系生物量和根冠比,同时使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显著降低,而且随着有机酸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加强,几种有机酸混合后,抑制作用也相对增强,表明不同有机酸处理均抑制了大豆根系的生长,同时使大豆根系的竞争能力降低。几种有机酸处理均降低了大豆对磷素的吸收积累,从而降低了大豆对磷素的吸收效率,但磷利用效率增加。
王树起韩晓增乔云发王守宇严君李晓慧
关键词:根系形态磷积累磷效率大豆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黑土氮素含量变化特征被引量:9
2008年
利用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比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黑土全氮、碱解氮、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变化特征;同时研究不同土样种植作物(玉米)所表现的土壤生产力。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全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自然土壤植被被破坏或转为农田,土壤全氮含量持续下降,但农田化肥和有机肥配施后,土壤全氮含量显著增加;草地经过20年的植被恢复,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农田化肥和无肥处理,土壤氮库储量显著提高。(2)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碱解氮和铵态氮含量影响显著,草地、化肥+有机肥耕地土壤碱解氮和铵态氮含量显著高于裸地、无肥耕地和化肥耕地,而草地土壤硝态氮含量则显著低于裸地、无肥耕地、化肥耕地和化肥+有机肥耕地。(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在种植玉米后,玉米相对生物量最大的为化肥+有机肥耕地,其次为草地和化肥耕地,最低为无肥耕地。
朱霞韩晓增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氮素黑土
黑土区长期施肥后土壤供氮能力与氮肥利用特征的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利用采自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地土样,进行框栽试验,种植玉米,比较了长期不同施肥后黑土供氮能力的变化特征和长期不同施肥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长期不施肥处理相比,施肥能显著增加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可矿化氮含量和土壤生产力、植株吸氮量;与长期单施化肥相比,化肥配施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可矿化氮含量和土壤生产力、植株吸氮量。长期不施肥处理土壤的氮肥利用率最高,其次为长期单施化肥处理,氮肥利用率最低为化肥配施有机肥处理,这进一步说明长期施肥能够提高土壤氮素肥力。图3,表3,参13。
朱霞韩晓增王凤菊
关键词:供氮能力氮肥利用率长期施肥黑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