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406)

作品数:12 被引量:154H指数:8
相关作者:张佳宝朱安宁张丛志朱强根黄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土壤
  • 4篇水分
  • 4篇黄淮
  • 4篇黄淮海
  • 4篇黄淮海平原
  • 2篇多样性
  • 2篇碳稳定同位素
  • 2篇同位素
  • 2篇土壤动物
  • 2篇土壤水
  • 2篇稳定同位素
  • 2篇保护性耕作
  • 1篇氮量
  • 1篇氮素
  • 1篇氮素淋失
  • 1篇导水率
  • 1篇动物多样性
  • 1篇氧稳定同位素
  • 1篇玉米
  • 1篇入渗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河海大学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张佳宝
  • 6篇朱安宁
  • 6篇张丛志
  • 4篇黄平
  • 4篇朱强根
  • 4篇李晓鹏
  • 3篇赵炳梓
  • 2篇刘金涛
  • 2篇张焕朝
  • 2篇张辉
  • 1篇吕惠进
  • 1篇杨劲松
  • 1篇陈效民
  • 1篇邹平
  • 1篇信秀丽
  • 1篇马东豪
  • 1篇李冬顺
  • 1篇阮丽
  • 1篇杨淑莉
  • 1篇吉丽青

传媒

  • 2篇土壤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确定Brooks-Corey土壤水力特性模型参数的垂直入渗方法被引量:11
2011年
在水平入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不需测定饱和导水率,仅利用一维垂直入渗试验即可确定Brooks-Co-rey模型参数的新方法。利用封丘县两种质地土壤的入渗资料,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只要入渗历时足够长,基质势和重力势作用相当,垂直入渗方法确定的土壤水力参数与水平吸渗方法的预测结果相近;利用预测的参数,数值解和提出的近似解均能很好模拟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相对于水平吸渗方法和反推参数法,垂直入渗方法省时省力,且能避免数值弥散和参数不唯一问题。
马东豪张佳宝黄平
关键词:土壤水分运动入渗过程土壤水力特性
城市土壤氡浓度和γ辐射及其特征的研究——以金华市为例被引量:1
2012年
城市土壤中的氡和γ辐射对人体具有较强的内辐射和外辐射,危害人类健康。本文以金华市为例,通过不同功能区城市土壤氡浓度和γ辐射的调查与监测,探讨城市土壤氡浓度和γ辐射剂量率及其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金华城市土壤氡浓度较低,平均值为6789 Bq m-3,低于世界土壤氡浓度平均值。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城市绿地、硬盖层边缘及市中心地带,主要与城市绿地、硬盖层边缘氡较易析出和人为污染有关。γ辐射剂量率介于0.09~0.21μSv h-1之间,明显高于中国平均值,这与金华市区北部的江绍深断裂带造成该区γ辐射剂量率整体偏高有关。而在发展历史较早、受人为影响较大的金华江南部城区,人为因素对土壤γ辐射起着主导作用。另外,水域对γ辐射有一定的屏蔽作用。
阮丽张佳宝吕惠进张丛志
关键词:城市土壤Γ辐射
黄淮海平原小麦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动物总量和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0
2009年
强度的耕作管理使土壤生物多样性下降,也使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困难,而实行保护性耕作可以缓解这一问题。通过调查小麦季保护性耕作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分析了耕作方式和秸秆覆盖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采用冗余分析(RDA)并设置协变量的方法对土壤动物数量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弹尾目和蜱螨目是土壤动物优势类群,两者数量之和占总数比例约为80%,土壤动物在表层(0~10cm)分布较大,约占总数的75%。土壤动物类群数免耕高于翻耕,覆盖量越大,个体数量越多。免耕在小麦拔节期有更高的多样性指数,但在成熟期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明显,多样性指数下降。相似性指数表现为土壤动物类群对环境具有选择性,翻耕和免耕之间类群差异较大。耕作方式、覆盖数量、土壤层次和时间共解释了土壤动物数量变异量的28.7%,其中时间占最大的变异量,为12.2%,其次是秸秆覆盖处理(8.7%)和土壤层次(6.4%)。耕作方式直接解释的变异量较小,但耕作方式显著影响了秸秆覆盖的作用形式,进一步影响了土壤动物的垂直分布状况。
朱强根朱安宁张佳宝张焕朝张丛志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土壤动物耕作方式秸秆覆盖
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碳稳定同位素判别值和比叶面积之间的关系被引量:11
2009年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对玉米各生育期叶面积(LA)、比叶面积(SLA)、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碳稳定同位素判别值(Δ13C)的影响以及不同水分条件下WUE、茎叶Δ13C和SLA之间的关系。试验设4个水分处理,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75%~100%(W1)、50%~75%(W2)、30%~50%(W3)和0~30%(W4)。W2和W3处理对生物量干重的影响在玉米拔节期明显,而W4处理导致各生育期生物量干重的极大降低。在W2和W3处理下,玉米各生育期的WUE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而W4处理下,WUE在孕穗期后则显著降低。SLA在孕穗期达到最大。玉米各生育期叶片Δ13C在W1、W2和W3处理中呈随水分胁迫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而W4处理下的叶片Δ13C则高于W2和W3处理。玉米叶片光合同化物质往茎秆转移时没有发生碳同位素的分馏作用。在玉米的各生育期,叶片Δ13C、茎秆Δ13C和玉米WUE呈一致性的负相关;各生育期的SLA与Δ13C呈正相关关系,而与WUE呈显著的负相关。
张丛志张佳宝赵炳梓张辉黄平李晓鹏朱强根
关键词:水分胁迫玉米生育期水分利用效率比叶面积
稳定同位素在作物水分关系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8年
作物水分研究是节水农业的重要内容。本文回顾了C、O、H稳定同位素在作物水分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阐明了C稳定同位素技术在作物水分利用率研究中的应用,还介绍了O稳定同位素在作物CO_2同化过程中和H稳定同位素在作物水源利用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我国农业水资源的持续充分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张丛志张佳宝赵炳梓张辉
关键词:作物水分碳稳定同位素氧稳定同位素
苏北滨海典型滩涂土壤温度的极值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通过对苏北滨海典型滩涂野外观测点14个月不同深度土壤日最高温度和日最低温度的分析与曲线拟合,结果表明,不同深度的土壤的日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均呈正弦曲线变化,其决定系数均不低于0.767,距地表越近土壤日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波动幅度越大,日温差也越大,同一层土壤日最高温度的波动幅度比日最低温度大,当土壤深度增至30 cm后,波动幅度减小,日温差接近零,同一层土壤日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波动幅度也相差无几。
邹平杨劲松李冬顺
关键词:土壤温度极值
黄淮海平原保护性耕作下玉米季土壤动物多样性被引量:20
2009年
调查了黄淮海平原农田保护性耕作下玉米拔节期(7月)和成熟期(9月)土壤动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结果表明:玉米成熟期土壤动物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于拔节期;拔节期土壤动物类群和数量免耕处理高于翻耕处理.土壤动物主要分布在表层(0~10cm)土壤中,而翻耕处理下层(10~20cm)土壤中仍有较大分布,导致翻耕与免耕处理下层土壤动物差异显著.免耕处理下,蜱螨目、小蚓类、双翅目和双尾目(特别是蜱螨目)数量高于翻耕处理.在玉米成熟期,秸秆还田效应显著,秸秆量越大土壤动物丰富度越高,其中弹尾目、蜱螨目、鞘翅目和啮虫目的个体数量均显著增加.弹尾目数量在玉米两个生长期均与秸秆还田量高度正相关,表明弹尾目在秸秆分解及其养分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朱强根朱安宁张佳宝张焕朝黄平张丛志
关键词:黄淮海平原保护性耕作土壤动物丰富度多样性
土壤传递函数在计算土壤饱和导水率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09年
以河南省封丘县为研究区域,应用7种土壤传递函数(Campbell、Cosby、Brakensiek、Wosten1997/1999、Saxton和Li的方法)分别对该地区不同深度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值进行了模拟预测。通过与野外采样数据的统计分析比较,获得了适用于该地区各层次土壤饱和导水率的传递函数方程,分别选用Wosten1999和Li的方法建立了分层土壤饱和导水率分布图,为该地区的土壤水分运动模拟提供了基本土壤水文资料。
李晓鹏张佳宝吉丽青朱安宁刘金涛
关键词:饱和导水率土壤传递函数
基于WNMM模型的潮土地区农田水氮优化管理被引量:12
2009年
应用农田水氮管理模型(water and nitrogen management model,WNMM)模拟潮土水氮运移过程,以建立针对该地区气候环境和土壤性质的田间水氮优化管理方案。利用田间试验对WNMM模拟结果进行了校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潮土地区的土壤水氮运移过程,农田蒸散量、土壤含水量和硝态氮含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在α=0.01水平上相关显著,误差范围也令人满意。根据土壤实时水氮含量数据,建立了按作物生长亏缺动态调整灌溉、施氮的优化农田水氮管理方案。在多年平均气象条件下,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优化管理模式不仅能为作物生长提供更好的土壤水肥条件,而且每年可节约灌溉水163.5mm、氮肥130kg.hm-2,减少土壤水渗漏264.6mm、氮素淋失71.1kg.hm-2。
李晓鹏张佳宝朱安宁信秀丽张丛志黄平
关键词:潮土土壤水氮运移
黄淮海平原集约化种植条件下的土壤剖面硝态氮变化被引量:11
2007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玉米-冬小麦轮作系统下,两种不同水平的N肥施用量对NO_3^--N在黄淮海平原土壤剖面的分布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并评估其对环境的潜在污染能力。土壤NO_3--N监测为每间隔20cm至剖面深180cm。结果表示:作物收获后土壤剖面0~180cm的残留NO_3--N含量为107~443kg/hm^2,年际间和不同作物间的变异性较大。土壤剖面NO_3^--N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当前当地农民常规施肥量处理和为常规施肥量2倍处理在试验期间出现的土壤剖面NO_3^--N含量峰值均在2003年的玉米生长季节,分别为688kg/hm^2和881kg/hm^2,但该玉米生长季节出现的大雨导致占0~180cm土层50%左右的NO_3^--N积累在100~180cm土层深处,该深度的NO_3^--N比较容易通过淋洗迁移出作物-土壤系统,也有可能是潜在的作物N素来源。由于类似大雨在当地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因此,即使在当前当地农民的传统耕作管理措施下,土壤NO_3^--N可能存在对环境的污染威胁,但程度如何,尚需进一步研究。
赵炳梓张佳宝
关键词:剖面分布黄淮海平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