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ZD187)
- 作品数:34 被引量:128H指数:7
- 相关作者:李恒威朱菁刘畅路卫华周昌乐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论萨普对科学理论句法观的误解
- 2017年
- 通常将萨普的表述作为对科学理论句法观的标准理解,但对比卡尔纳普的原始表述,表明萨普的表述中存在诸多误解:一是认为句法观仅限于以一阶语言来重构科学理论,未指出句法观已将类型论与数学都囊括于其基本演算中;二是未指明"经验定律"就是重构后的科学理论"公理系统"中的"定理";三是对观察子演算及其形式语义的引入,误解了卡尔纳普在句法观中提出的经验语义解释及模型概念的本义。
- 路卫华
- 关键词:卡尔纳普
- 论生命与心智的连续性被引量:12
- 2016年
- 生命—心智连续性论题,特别是强连续性论题,主张生命蕴含心智,而心智属于生命。与这个存在论论题相应的是一个方法论的连续性论题:应该从生命出发理解心智,同时心智对生命的生物学事实的解释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理解生命则有必要理解心智,反之要理解心智则有必要理解生命。自然主义泛心论构想宇宙物质不但具有外在性和惰性的一面,而且具有内在性和创造性的一面;哲学生物学通过对新陈代谢的诠释将生命与自我、自由等心智范畴联系起来。生成认知和自创生的分析则表明生命所特有的自组织类型(即自创生)与认知和意义生成的实现是生命现象的两个方面。当这三个层次关联和整合在一起时,就呈现了一个阐明连续性论题的独特(形而上学—现象学—生物自创生)理论轮廓。
- 李恒威肖云龙
- 从唯物主义到物理主义被引量:7
- 2013年
- 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的本源是物质,或者说,世间的一切归根到底是物质的。在人类思想史上,唯物主义具有悠久的传统,在近代更是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被认为是与近代科学最为契合的世界观。然而,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使得传统唯物主义思想的一些基本要素和表述形式显得落伍和简陋,当代唯物主义者倾向于采用"物理主义"来替换"唯物主义"。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物理主义已成为当今占据统治地位的科学世界观。本文探讨导致物理主义兴起的一些哲学思想方面的原因,并分析物理主义能否有助于克服传统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 朱菁卢耀俊
- 关键词:唯物主义物理主义心灵
- 重建“心智-世界”之边界被引量:1
- 2014年
- 1998年,《分析》杂志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延展心智》。在这篇论文中,安迪·克拉克(Andy Clark)和大卫·查尔莫斯(David Chimers)提出了一个极富争议的论题:“延展心智论题”(thethesis of extended mind)。根据此论题,作为心智之重要组成部分的信念、欲求、意向等心理状态(mental states)并不局限于颅骨体肤的界限之内,在某些情况下,它们还延展至外部载体中。[1]该论题对我们关于心智的传统理解带来了重大挑战,并引发了一场延续至今的激烈争论。
- 张含唐艳
- 关键词:心智心理状态论题
- 哲学的实验范式与实验方法被引量:4
- 2014年
- 随着实验哲学(experimental philosophy)的发展,哲学研究中的实验范式逐渐显现。该范式具有实证和精确等优点,但在思辨和实验两个方面有其内在局限。实验范式主要运用行为调查和真实实验两类方法,其中行为调查和思想实验渊源颇深,它简便易行,但研究也相对受限;真实实验更接近科学实验,其方法多样,过程更复杂,对设备和操作要求较高。
- 何孟杰周昌乐
- 关键词:实验范式哲学研究
- 专名的严格性与个体的跨界同一性问题
- 2017年
- 专名问题在语言哲学和逻辑哲学研究中一直处在重要地位。专名理论通常分为摹状词理论和严格指示词理论,二者的最主要分歧在于确定专名的指称对象的方式不同。名称的描述理论认为专名在确定指称时需要通过借助摹状词,传统描述理论哲学家也意识到确定名称所借助的摹状词因人而异,这样可能会造成指称失败。而以克里普克为代表的直接指称理论认为专名是严格的指示词,描述性的反事实状况不能造成专名指称的不同。专名具有严格性。与此相伴而来的另一个问题是个体的跨界同一性问题。这两个问题的探讨都离不开对可能世界理论的理解。本文从可能世界这一概念出发,深入探讨专名的严格性问题,并从逻辑角度阐述专名严格性的必要性,最后阐述专名的严格性与个体跨界同一性问题密切相关,对专名作严格性的理解可以直接解释个体跨界同一性问题。
- 张佳一
- 关键词:专名
- 科学中的例证与假装被引量:1
- 2016年
- 科学样例和模型都是科学家们在表征外部世界过程中所取得的重要成就。然而,在追求正确刻画科学实践真实面貌的科学哲学事业中,样例很少被纳入哲学思考的视野。基于古德曼关于艺术表征的符号理论,埃尔金完善了例证学说并将其运用于科学领域。她对科学样例的符号分析,丰富了科学实践哲学。由于表征的语言学范式不能很好地处理虚构建模问题,埃尔金试图借助于"贴切的非真"概念来加以解决。然而,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她的论证策略存在一系列难以克服的困难。在如何理解虚构与表征问题上,假装理论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概念框架,可以用于对模型的分析。
- 李元明
- 关键词:例证假装
- 数学模型与数学结构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辨析被引量:2
- 2019年
- 概括地说,在数理逻辑、数学及科学语境下,“数学结构”概念主要有三种含义,即一般纯数学中所说的纯粹抽象的数学结构,数理逻辑的模型论中所说的作为语义解释的数学结构以及在科学与应用数学的数学建模中所说的数学模型,前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所讨论的数学结构概念是否建立在相关的形式语言之上,以及是否定义了将相关形式语言中的非逻辑常项符号映射到布尔巴基意义下的数学结构中的某些特定元素与关系上的解释函数。而“数学模型”概念,则主要有模型论意义上的模型及数学建模意义上的模型,这两种不同含义。
- 路卫华
- 关键词:数学模型数学结构模型论数学建模
- 从同构到偏同态——结构论对结构间形式关系理解的扩展
- 2017年
- 作为结构论的先驱,苏佩斯首先将模型概念用于了对科学理论的理解,同时使用数学同构来表示模型间的关系。后来,范弗拉森在其建构经验论中应用了苏佩斯的框架及同构概念。不过,在面对超导电性的伦敦模型提出这样的科学实践案例时,同构概念遇到了问题。对此,布埃诺等结构论者在偏结构进路下,将表示科学模型间的关系扩展为了偏同构与偏同态,进一步发展了关于科学理论及科学模型的结构论观点。
- 路卫华
- 关键词:同构同态
- 理解心灵被引量:4
- 2015年
- 本文旨在考察的主题是:我们实际上是以何种方式理解各种各样的心灵现象的,以及我们这样理解的理由是什么。在这个大的主题下,本文对如下论题展开了一些研讨:"心灵"作为"内在(内部)之物"的隐喻;"成形化"的理解与"定型"的理解;理解与知识的关联;与疼痛相关的"他心之知"问题;身体活动与行动;观察与理解的关联。当然,所有的内容都涉及对"理解"概念和"心-身问题"的探讨。
- 刘畅
- 关键词: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