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2011-291)
-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 相关作者:武艳郭冉包海花袁晓环李洪志更多>>
- 相关机构:牡丹江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炎性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TGF-β家族分子影响的实验研究
- 2013年
- 目的:探讨在炎性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分泌TGF-β家族分子的特点。方法:采用Real-time PCR、细胞免疫荧光及ELISA等方法分别检测TGF-β家族分子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BM-MSCs可以分泌TGF-β家族分子,并且在炎性因子刺激下其表达明显上调。结论:炎性环境可促进BM-MSCs分泌生物活性因子,对其在创伤愈合中的应用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 武艳李洪志张哲于静包海花郭冉袁晓环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TGF-Β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通过多种调节机制促进皮肤创伤修复,抑制瘢痕形成,目前多数学者认为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因子起主要作用。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及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将12,24,48 h收集的条件培养液孵育体外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24 h,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采用CCK-8实验检测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Real-time PCR检测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Ⅰ型和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在24 h和48 h收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对其胶原的合成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液可通过分泌抗纤维化的生物活性因子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产生,为细胞疗法策略减轻瘢痕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
- 武艳张春雷刘阳李洪志于晶包海花郭冉袁晓环
-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增生性瘢痕瘢痕成纤维细胞生物活性因子细胞治疗
- 骨髓间质干细胞对小鼠皮肤瘢痕形成的抑制作用观察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骨髓间质干细胞(BM-MSCs)对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皮肤瘢痕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直接贴壁法分离培养C57BL/6小鼠的BM-MSCs。将3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皮肤瘢痕模型组和BM-MSCs移植组(n=10)。模型组和BM-MSCs移植组小鼠于背部经皮下注射1ml浓度为1mg/ml的博来霉素,3h后BM-MSCs移植组经皮下注射1×106个BM-MSCs,模型组给予相同剂量的PBS,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经皮下分别注射相同剂量的PBS,共注射28d。29d时处死全部小鼠,取新鲜皮肤组织,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另取皮肤组织行HE及Masson's Trichome染色,光镜下观察皮肤病理组织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 BM-MSCs移植组的皮肤瘢痕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真皮层胶原厚度显著小于模型组,反映皮肤纤维化程度的指标TGF-β1及α-SMA蛋白的表达水平也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 BM-MSCs移植可抑制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皮肤瘢痕形成,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GF-β1的表达有关。
- 武艳冯长江恩和吉日嘎拉黄沙马奎杨思明孙同柱付小兵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移植博来霉素瘢痕转化生长因子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