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Y20080082)

作品数:2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高自勉高伟阳林康李浙峰吕雷更多>>
相关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皮瓣
  • 1篇蒂皮瓣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造影术
  • 1篇造影
  • 1篇造影术
  • 1篇支皮瓣
  • 1篇随意皮瓣
  • 1篇随意型皮瓣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大鼠
  • 1篇人促红细胞生...
  • 1篇重组人促红细...
  • 1篇细胞生成素
  • 1篇红细胞生成
  • 1篇红细胞生成素
  • 1篇背部
  • 1篇穿支

机构

  • 2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2篇何智灵
  • 2篇李俊杰
  • 2篇吕雷
  • 2篇李浙峰
  • 2篇林康
  • 2篇高伟阳
  • 2篇高自勉
  • 1篇张义鹏
  • 1篇茹翱

传媒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大鼠背部单一穿支蒂皮瓣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摘要】目的建立不同单一穿支血管蒂皮瓣的动物模型,探讨单一穿支血管所能营养的最大的皮肤范围。方法选择36只雄雌不限的SD大鼠,分成A、B、C3组,每组12只,以大鼠背部双侧肩胛骨顶点连线为上界、双侧髂棘连线下1em处为下界,分别以旋髂深动脉穿支(DCIA)、后肋间动脉穿支(PIA)及侧胸动脉穿支(LTA)为蒂,设计13cm×6cm皮瓣,术后72h体内注射荧光素钠观察皮瓣染色情况,术后7d观察记录皮瓣成活情况,氧化铅明胶造影显示皮瓣血管结构。结果C组及A组皮瓣远端无荧光染色,B组整个皮瓣出现荧光;C、A、B各组皮瓣的成活率依次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氧化铅明胶造影显示皮瓣头端坏死区域LTA血管结构部分消失,B组显示各供区血管结构清晰,C组显示尾端坏死区域DCIA血管结构部分消失及紊乱。结论以单一穿支血管蒂为中心可放射性地完整带动其周围多个第2血管供区,第3血管供区远端坏死,在一个方向上血供能到达的最远距离是第3血管供区的穿支入皮点,这对临床上设计穿支皮瓣具有一定理论指导作用。
何智灵高伟阳李俊杰林康吕雷李浙峰高自勉张义鹏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糖尿病大鼠随意皮瓣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糖尿病大鼠超长随意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选取12只为对照组(A组),其余24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随机平均分为两组(B组、C组),再次构建大鼠背部任意瓣(3cm×10cm)模型,成模后B组术后腹腔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5000 U/kg),A组、C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第10天取皮瓣检测成活面积、组织学观察、VEGF表达情况,ELISA检测血清中SDF-1α及MMP-9含量。结果皮瓣面积C组(33.34±2.01)%明显低于A(50.17±2.29)%组与B(48.3±2.43)%组(P<0.01),A、B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织学观察B组皮瓣的组织水肿、炎症细胞浸润情况明显比C组减轻;新生血管计数B组17.5±3.29/平方毫米明显高于A组22.08±3.84/mm2,A、B组均明显高于C组11.33±2.42/mm2(P<0.01)。VEGF表达量A组4528.16±551.26、B组3671.67±482.04明显高于C组2571.08±535.45(P<0.01),A组与B组无差异(P>0.05)。血清中SDF-1α、MMP-9的含量A组、B组均明显高于C组(P<0.01)。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能通过增加SDF-1α、MMP-9、VEGF表达等途径促进皮瓣生血管增生,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提高糖尿病大鼠随意型皮瓣的存活。
何智灵李浙峰高伟阳李俊杰林康吕雷高自勉茹翱
关键词: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随意型皮瓣糖尿病大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