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器装备预研基金(51401010405KG0170)

作品数:5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黎湘秦玉亮王宏强李宏王放更多>>
相关机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武器装备预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兵器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电子电信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2篇导引头
  • 2篇孔径雷达
  • 2篇雷达
  • 2篇合成孔径
  • 2篇合成孔径雷达
  • 1篇弹体
  • 1篇定位技术
  • 1篇信号
  • 1篇信号处理
  • 1篇有源欺骗干扰
  • 1篇双基地
  • 1篇双基地SAR
  • 1篇双基地合成孔...
  • 1篇欺骗干扰
  • 1篇微波
  • 1篇极坐标格式
  • 1篇极坐标格式算...
  • 1篇交接班
  • 1篇仿真
  • 1篇复合导引头

机构

  • 5篇国防科学技术...

作者

  • 5篇黎湘
  • 3篇王宏强
  • 3篇秦玉亮
  • 2篇王放
  • 2篇李宏

传媒

  • 2篇信号处理
  • 1篇系统工程与电...
  • 1篇系统仿真学报
  • 1篇电光与控制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复合导引头交接班成功概率的建模与仿真被引量:7
2009年
中、末制导交班是复合导引头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的之一。将交接班成功概率分解为目标落在末制导导引头视场内的概率和导引头对目标的检测概率,根据交接班参数计算的需要对复杂的导弹空气动力学方程和制导系统模型进行了简化,建立了一个包含多种主要误差源的交接班成功概率模型,可仿真生成任意时刻的交接班成功概率。对典型场景的仿真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实效性。
秦玉亮李宏王宏强黎湘
关键词:导引头交接班仿真
双/多基地合成孔径雷达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0年
近年来,双/多基地合成孔径雷达已经成为SAR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之一。深入分析了双/多基地合成孔径雷达的优势,归纳和总结了双/多基地SAR研究中的关键技术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信号处理、系统同步、运动补偿、基线测量与设计、干扰与抗干扰和外场实验情况等。在此基础上探讨并指出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对开展双/多基地合成孔径雷达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王放黎湘
关键词:信号处理
INS/微波被动/SAR导引头抗场景散射干扰和有源欺骗干扰技术被引量:1
2009年
针对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INS)/被动微波/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多模导引头,分析了弹载条件下,有源欺骗干扰和场景散射干扰影响的特点,提出了利用被动导引头辐射源参数测量能力的有源欺骗干扰抑制方法,以及利用任务规划所装订的目标位置和惯导误差模型的场景散射干扰抑制方法,给出了详细的干扰抑制流程。典型场景的仿真表明了所提干扰抑制方法的有效性,结合仿真结果分析了干扰抑制处理带来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
秦玉亮王宏强黎湘
关键词:有源欺骗干扰
基于CZT的双基地SAR极坐标格式成像算法被引量:4
2010年
与其它聚束式成像算法相比,极坐标格式算法(PFA)具有距离向数据率更低、与自聚焦兼容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由二维波数域插值而带来的插值误差和计算负担大等不足。本文利用Chirp-Z变换(CZT)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CZT的双基地极坐标格式成像算法(CZT-PFA),采用CZT来代替原来的插值处理,不仅有效的降低了算法计算量,而且避免了插值误差对成像结果的影响,提高了PFA的性能和实用性。
王放黎湘
关键词: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极坐标格式算法
基于SAR导引头的弹体定位技术被引量:9
2009年
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导引头,是提高中远程导弹制导精度的有效途径之一。系统地研究了弹载SAR弹体定位问题,提出了利用弹载SAR的距离-多普勒数据、惯性导航系统输出的导弹速度和高度表测量的导弹高度进行弹体定位的方法,推导了定位的解析公式,避免了不稳定的迭代计算,给出了详细的定位流程。根据当前各分系统能够达到的普遍精度进行了仿真,分析了各误差源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秦玉亮李宏王宏强黎湘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导引头
共1页<1>
聚类工具0